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譚建蘭:在土地承包製不變的基礎上 研究新的土地管理辦法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譚建蘭

農戶通過土地補償金以及務工獲得的收入已經超過往年的常規種植。這是譚建蘭身邊的真實案例,也引發了她的思考。

譚建蘭在工作中體會到,農業農村在土地聯產承包製不變的前提下需要一次大的變革。比如,在土地承包製不變的基礎上,研究新的土地管理辦法。

“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重慶推行三變改革,正為農村帶來重要變化。譚建蘭所在的石柱縣選擇了適合山地農業的中藥材、脆紅李等長效增收產業,大幅提高經濟作物。

在推動過程中,譚建蘭參與組織430戶農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成立了石柱三多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設了1700畝脆李基地。公司采取農民以土地入股佔股30%,村集體負責協調管理佔股10%,投資企業負責出資經營佔股60%。

前三年沒有產生效益,每年補助土地補償金200元,三年後按每畝保底400元以上分紅,如果每畝分紅不足400元,那麽投資企業要補足400元。超過400元則按實際產生效益分紅,這一方法得到了廣大農戶積極響應和支持。

譚建蘭說,經過兩年的生產經營,農戶通過土地補償金以及務工獲得的收入已經超過往年的常規種植。其中,最高的一家每年光務工收入就達到了3萬元,大家對新的經營模式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在參與的過程中,譚建蘭體會到,農業農村在土地聯產承包製不變的前提下需要一次大的變革。

譚建蘭認為,首先體制機制非常重要。比如重慶推行的三變改革,可以將農業企業和農民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不會形成掠奪式的發展,確保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在土地承包製不變的基礎上,要研究新的土地管理辦法。”譚建蘭說,自古以來,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如今,土地是千家萬戶農戶承包,一塊地裡由無數個農戶承包,東家一小塊、西家一小團,在入股經營後不允許毀邊界、不允許修建耕作道等思想,大大地限制了土地益機化建設,限制了現代農業的推進速度。

因此,急需一種更好的機制,既能保證土地承包30年不變,又有更好的體制機制,這符合新時期農業生產的需要。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