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知豆汽車遇生死劫?銷量大幅下滑 融資遇困被曝欠薪

  融資遇困被曝欠薪 知豆汽車遇“生死劫”?

  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知豆銷量僅有374輛,與去年同期的5018輛相比減少了92.5%;1~8月累計實現銷量13497輛,同比大跌51%,出現腰斬。

  無獨有偶,浙江康迪電動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康迪”)也出現了銷量大幅下滑的情況。

  對於銷量下滑,知豆品牌總監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公司正在進行產品更新,旗下車型續航裡程在180km以內的將更新替換成續航裡程在255km以上的,“在產品更新階段,像我們這種產銷相當的企業,沒有必要像傳統汽車一樣壓庫,就暫時性不產不銷”。

  銷量大幅下滑盈利難

  去年,知豆取得了年銷量4.24萬輛的好成績。彼時,時任知豆汽車總裁的鮑文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企業的盈虧平衡點應該是五六萬輛,明年(2018年)肯定會盈利。”

  然而2018年知豆並沒能延續2017年的好成績,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 8月,知豆銷量僅有374輛,與去年同期的5018輛同比下降了92.5%;1~8月累計實現銷量13497輛,同比大跌51%。

  其中,被寄予厚望的知豆D3自上市以來銷量不斷下跌,7月銷量甚至只有個位數;8月也僅銷售29輛,1~8月累計銷售372輛。

  從目前銷量來看,要實現2018年5萬~6萬輛的銷量,進而實現盈利可謂難度不小。

  值得關注的是,出現銷量大幅度下滑的企業並非知豆一家。8月,浙江康迪銷量為263輛。東風悅達起亞旗下華騏300E5月銷量為170輛,6~7月銷量分別為1輛、14輛、2輛。

  從整個車市來看,自2018年6月12日補貼新政正式實施,國家提高了對新能源汽車“電池能量密度”和“續航裡程”的要求,6月微型電動車銷量出現斷崖式下跌。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6月微型(AOO級)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為1.67萬輛,環比5月的4.5萬輛下降幅度高達63%。8月微型電動車銷售2.21萬輛,環比增長28%,回暖趨勢明顯。但同比下跌20%,佔純電動汽車市場38%的份額。

  事實上,以江淮、北汽新能源等為主的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銷量和盈利受到了影響。其中,以去年電動車銷量冠軍北汽EC系列來說,去年銷量高達7.8萬輛,今年5月,EC系列也售出1.26萬輛,但到了6月,僅售出3輛。

  此外,隨著補貼門檻的提高,這類企業還面臨“成本壓力”以及“盈利壓力”。

  以知豆D2為例,在2017年能獲得國家3.6萬元的補貼,新政實行後,領取的“國補”僅為1.65萬元。

  暫時性經營困難?

  銷量“腰斬”、盈利待考,現階段知豆正處於多重壓力之中。知豆品牌總監告訴記者,公司經營遇到了暫時性經營困難(資金困難)。

  而來自市場的壓力也傳導到公司內部員工身上。8月中旬,知豆智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豆智信”)員工反映,自5月起,已經3個月沒有收到工資了,和他有類似經歷的有80餘名員工。在工資還沒拿到手的情況下,又收到北京辦(知豆北京辦事處)要撤離搬往知豆總部寧海的消息。

  “要麽去總部報導,要麽主動離職。”8月2日,知豆智信員工在內部微信群收到了北京辦撤離搬遷的消息,“鄭重地通知大家,今天上午剛剛接到總部通知,最後還是決定北京辦撤銷,房租截止到8月底。離職人員辦完離職手續後7~10天,前面欠的工資全額發到工資卡上。”

  據悉,知豆智信注冊於2014年12月,是新能源車企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知豆”)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知豆在車聯網等技術領域的研發工作。

  8月27日,記者在實地採訪中了解到,對於被拖欠工資、“變相”裁員以及研發中心搬遷,員工情緒比較激烈。知豆智信原來有200餘名員工,但自從公司開始延遲發放工資以及拖欠工資後,有些員工陸陸續續離職。堅持下來的員工,既沒有得到補償也沒有拿到工資。

  在9月12日的採訪中,知豆品牌總監告訴記者,公司遇到了暫時性經營困難,但現在已經完成工人工資發放。“實際上隻拖欠了一個月的工資,是因為國家補貼本來說一個時間點到位,但是後來出現延遲。”

  她表示,在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周期變長背景下,車賣的越多,意味著投入越多。“我們其實是相當於提前給消費者墊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

  而就研發部門搬遷,上述品牌總監表示,搬回總部也是基於跟吉利有研發方面的合作,在杭州灣那邊跟吉利的溝通會更加的便捷,基於這個情況,公司做出業務調整和搬遷。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搬遷與公司目前的資金困難有關。

  連續12年虧損

  這種“暫時性經營困難”的背後是連續12年來虧損。

  記者梳理發現,自2005年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知豆連續12年虧損。12年來,知豆主要靠著母公司新大洋機電集團(以下簡稱“新大洋”)零組件主業營收來支撐電動汽車研發、生產,用知豆前總裁鮑文光自己的話說,是“小羊養大象”。

  回望過去, 鮑文光曾用20個字形容:無知、認識、焦急、出口、回歸、黑戶、小三、二婚、自主資質。據悉,知豆前身新大洋主要開發汽車、摩托車配件模具、生產電動自行車以及研發無刷電機及控制器。2005年,由於電動汽車科技含量高,是創新型產品,鮑文光帶領其團隊切入電動汽車行業。用了將近7年多的時間,新車研發成功。

  但由於當時國家層面對電動汽車的認知有限,知豆面臨無法在國內銷售的難題。在已經投入重金以及關乎公司生存的情況下,知豆選擇先走出口的路線。2012年,“知豆”電動車通過了歐盟E-MARK等標準認證,首批下線車出口歐洲。

  2014年,知豆搭車眾泰,借助眾泰的生產資質在國內生產和銷售電動汽車,切入主攻裡程小於100公里的細分市場,當年知豆年銷量升至7400輛。但後續合作中,由於雙方出現分歧,知豆與眾泰“分手”。

  2015年,知豆成功牽手吉利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吉利”),當年1月,吉利、新大洋、金沙江創投基金共同成立了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吉利持股45%成為第一大股東。公司成立之後,知豆迅速推出知豆D1、D2等電動車,合作第一年吉利知豆銷量超過3萬輛,一躍成為2015年單車銷量最高的純國產電動乘用車。

  然而僅“熱戀”一年,吉利就決定減持知豆股權。吉利表示,根據國家發改委汽車產業政策要求,已經在冊的整車生產企業不能單獨申請電動汽車公告。由於公司是在冊整車企業,並且是知豆的控股股東,所以知豆的電動車不能單獨申請國家公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願意減持知豆股份。分手差不多一年,2017年10月知豆正式拿到工信部批複的新能源生產資質。

  事實上,這並不令人意外,除了國家補貼款延遲發放造成的資金緊張,知豆還面臨旗下車型續航裡程和電池能量密度更新,智能車載系統、車聯網技術研究,歐洲分時租賃業務布局等各項投入。

  但現實是持續的虧損以及融資遲遲不到位的困境。記者關注到,知豆B輪計劃融資20億元,但在去年多氟多(11.900, 0.29, 2.50%)戰略入股後,原計劃於2017年底完成的B輪融資就再無消息傳出。採訪中,上述品牌總監回避了關於B輪融資情況,但坦言以鮑文光為首的創始股東拿原始積累資金維持企業經營確實吃力。鮑文光也曾表示,“一直養了這麽多年,很辛苦” 。

  值得關注的是,深陷欠債風波中,傳出知豆欲再度尋求吉利增資的消息,上述品牌總監告訴記者,目前沒有確切增資的消息,可以詢問吉利方面。記者向吉利方面求證,其集團公關傳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官方消息為準”。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