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陝西三處遺址列入世遺預備,申遺成功還要過幾道關?

石峁遺址皇城台門址。圖/中國考古網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我國新增三處世界文化遺產預備部門,分別為西漢帝陵、唐帝陵、石峁遺址,均位於陝西。

國家文物局官網顯示,該局近日批複陝西省文物局請示,同意將西漢帝陵、唐帝陵分別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另據《西安日報》報導,經國家文物局同意,石峁遺址也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今年以來,國家文物局還批複同意,將“萬裡茶道”“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海寧海塘·潮文化景觀”等列入世遺預備名單,並表示四川省文物局申請的“德格印經院”暫不列入。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53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另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上,中國已有62個項目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今年,我國良渚古城遺址將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2018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申報新規則實施以後,每年申報項目數量削減,並明確向沒有或世界遺產較少的國家傾斜,中國在內的世界遺產大國申遺難度增加。

國家文物局表示,針對國際上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要求愈來愈嚴苛的形勢,我國建立了世界文化遺產專業谘詢機制,實施優者列入、劣者淘汰等做法,不斷加強對《預備名單》的動態管理,確保申遺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漢武帝茂陵。圖/茂陵博物館

解讀1

三大遺址都有哪些“過人處”?

西漢帝陵包括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漢文帝霸陵、漢景帝陽陵、漢武帝茂陵、漢昭帝平陵、漢宣帝杜陵、漢元帝渭陵、漢成帝延陵、漢哀帝義陵、漢平帝康陵等皇帝陵墓。除霸陵、杜陵分布在漢長安城東南的白鹿原、杜東原上外,其余9座帝陵均分布在渭河以北的鹹陽原上,東西綿延36公里。

西漢帝陵田野考古與研究歷時百年。2006~2018年,在國家文物局經費支持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多家部門聯合對西漢帝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田野考古工作,確定了所有帝陵陵區範圍和基本布局,探明了各個陵園的結構、封土情況、墓葬形製、外藏坑、建築遺址、陪葬墓等,曾入選“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006年啟動了“陝西唐陵大遺址保護項目”考古調查,調查對象包括18座唐帝陵、2座祖陵和武則天母親順陵,近年不斷有新發現。

石峁遺址位於陝西神木市高家堡鎮,距今4300年,使用約500年,被認為是中國北方早期國家的都城。這座“石頭城”以一座皇城台為核心,分布著大量宮殿建築、房址、墓葬、手工業作坊等龍山文化晚期至夏代早期遺跡,是已知規模最大的龍山時代晚期至二裡頭早期階段城址。

石峁遺址發現曾入選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考古發掘顯示,石峁城皇城台已具備早期“宮城”性質,或可稱為“王的居所”,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的早期宮城。

唐睿宗李旦橋陵。圖/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讀2

進入預備名單後還要過幾關?

根據申報工作規程,一項遺產要申報成為世界遺產,應該首先列入締約國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並需要上報世界遺產中心至少一年,方有資格正式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介紹,獲得世界遺產名錄提名需要4個程序。

首先是本國需要確定預備名單,第二步是提交文件,文件需要盡可能詳盡,確保包括必要的文件和地圖。第三步是世界遺產公約授權兩個谘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進行獨立評估,國際文化財產保護和修複研究中心提供專家谘詢。第四步是世界遺產委員會進行最終評選。

良渚古城南城牆考古發掘現場。圖/良渚遺址網

解讀3

中國還有多少世遺預備項目?

記者查詢發現,截至目前,中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上更新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包括62項,其中有部分重複的項目,例如“華山風景名勝區”與“中華五嶽”重合。這一數量僅次於土耳其的78項,居全球第二。

其中,包括一些著名文物古跡,如明清城牆、良渚考古遺址、北京中軸線、西夏皇陵、應縣木塔;有著名自然風景區,如阿勒泰、青海湖、華山風景區、黃果樹風景區、塔克拉瑪乾沙漠-胡楊林、桂林漓江風景區;有歷史古城和文化街區,如鳳凰古城、侗族村落、三坊七巷、黔東南苗族村落。

值得一提的是,白酒釀造遺址也被列入預備名單。中國將5處白酒釀造遺址合並進行了申報,包括瀘州大曲窖池群(四川省瀘州市)、水井街酒坊遺址(四川省成都市)、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劉伶醉燒鍋遺址(河北省徐水縣)、李渡燒酒作坊遺址(江西省進賢縣)。

接下來,預備名單中率先正式申遺的是良渚古城遺址和古泉州刺桐史跡,推進這兩處遺址申遺已經被納入國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點。

其中,良渚古城遺址是2019年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良渚古城位於浙江,以考古學科學的證據將中國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認為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實證,至今已經歷經80余年考古。

【背景】

未來申遺或越來越難 各地需警惕“申遺熱”

目前我國世界遺產數量排名第二。去年,貴州省梵淨山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後,我國已有53項世界遺產,僅次於意大利的54項。53項中36項為世界文化遺產,13項世界自然遺產,4項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其中中國自然遺產數量世界第一。

不過,由於申遺規則的變化,未來各國申遺難度都將越來越大,世界遺產大國更是如此。

2016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對《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操作指南的重要修訂(第61條),2018年2月正式實施。修訂後,由每年一個締約國最多申報兩項縮減為一項,同時全球申報上限由45項降低到35項,優先考慮名錄內尚沒有或至多有三項遺產列入的締約國提交的遺產申報。

2017年,我國可可西裡與鼓浪嶼雙雙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種情況將不再出現。

國家文物局在回復一項政協提案的函中表示,世界遺產委員會推進世界遺產均衡性的全球戰略,對世界遺產大國的限制不斷增多,對世界遺產大國的申報項目往往提出更高標準,這就要求我國申報項目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準備。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署名文章《申遺成功 擔子更重》中表示,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重申報、輕管理”現象,“申遺熱”存在急功近利隱患,申遺時高度集中社會資源投入保護展示,成功後重心轉向商業開發忽視後續保護,對世界遺產造成安全威脅甚至破壞。

新京報記者 倪偉 編輯 陳思

校對 李世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