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18年 「粉紅絲帶乳腺癌防治月」關愛活動 早期發現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關鍵

核心提示:

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增速世界第一,城市乳腺癌發病率已達49.94/10萬人。

在國際上,將每年10月定為「乳腺癌防治月」,「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乳腺癌,對現代女性的生命和健康至關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早期發現是提高癌症治癒率的關鍵。

專家表示,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它只是被突然發現,並非是突然發生的。乳腺癌的防治在於個人重視、及時發現、正確診斷、合理治療。

1

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33歲那年,李宇馨(化名)被推入另一條人生軌道,原本充滿希望的生活被打得粉碎。當她接過「乳腺癌」的診斷書時,心裡所有的逞強,心底所有的堡壘,都瞬間崩塌了。眼前的世界天昏地暗,她沒能抑製住自己在醫院裡嚎啕大哭。人生才過去一小半,她甚至都沒有認真思考過未來。

那天,是2014年10月16日,李宇馨整個人是懵的。從醫院的視窗向外看,操場上打籃球、跑步的人各個活力四射。「為什麼是我?」「怎麼會是我?」她問身邊的醫生、護士,眼淚就像斷線的珠子流個不停。

見此情況,接治她的醫生——甘肅省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主委、甘肅省腫瘤醫院乳腺科楊碎勝主任為她講起了很多成功的治療案例。直到今天,李宇馨還記得他的話:「挺住,除了堅強別無選擇!」 在醫護人員的耐心勸慰下,她的情緒慢慢好轉,接受了患癌的事實。

2015年3月,楊碎勝主任及時為李宇馨進行了乳腺癌根治手術,為她贏得第二次生命。自那以後,她開始了與癌症的「持久戰」,堅定地尋找康復之路,叩開康復之門。此後,李宇馨先後接受了化療和放療。「治療的日子很枯燥,但是我的情緒並不糟糕,因為醫生們說效果很好,我知道自己在一點一點地好起來。」

2016年2月,李宇馨重返工作崗位。現在的她和生病前沒有什麼不同,美好的生活讓她忘記了曾經的恐懼不安。她說:生病不可怕,只要坦誠面對,積極治療,認真康復,生活一定充滿陽光!

2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徵器官,但也變成一部分人痛苦的根源。

逐漸上升的社會經濟地位、西方化的飲食習慣與生育減少、肥胖、生育和內分泌原因導致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急劇上升。

WHO宣布,全球女性癌症的頭號殺手,就是乳腺癌。在全球已確診的女性癌症病例中,大約1/4是乳腺癌。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女性正在更大程度地經歷和承受這種病痛。在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長,位居世界第一。

從全球範圍看,發達國家對於癌症防控、管理的體系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國是一個癌症多發的國家,1984年USPSTF宣告成立,這是一個提供疾病預防篩查方面指導的獨立組織。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推薦,癌症早期篩查要遵循USPSTF制定的指南。

以乳腺癌為例,在美國依據這一指南就會有機構定期通知女性前往醫院進行諸如X光片等相應檢查,因此發現的早期乳腺癌比例高達50%,更容易控制病情,甚至可以治癒。同樣,在日本也形成了相應防控體系,得益於這種「流水線」般的規範,接近一半的乳腺癌病人能夠保留乳房,更多的病人都不需要清掃腋窩。

而在中國,情況卻大打折扣。受經濟水準、地域差異的製約,乳腺癌的防治缺乏統一的方案,無法形成「共同的聲音」。比如,誰都知道篩查很重要,但在基層卻難以實施。「我經常下鄉,就發現很多基層醫院即便配備了檢查設備,依然沒法辨識早期的乳腺癌。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專業的醫生,篩查的醫生不是專業搞乳腺的。再精確的設備也是『空有一身功夫』,很讓人痛心。」楊碎勝主任告訴記者,現實如此,就更需要女性自己提升保護健康的意識。因為,「腫瘤的早期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講究的是不能有死角。只有每年連續、不間斷、持之以恆地檢查才可能在早期就能發現問題,偶爾檢查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上帝為女性塑造了美麗的乳房,但很多女性卻沒有好好珍惜、呵護它。

相比於發達國家乳腺癌發病年齡,中國的女性則提早10年上演了「人到中年,身體已垮」的悲劇。30歲甚至更年輕的中國女性開始發病,45-55歲,是發病年齡高峰。

一系列數據引人深思,乳腺癌聽著遙不可及,實則近在咫尺。

3

9月24日的門診,楊碎勝主任接診了這樣一位病人:乳房皮膚粗糙、攣縮、凹陷,就像長了酒窩的橘子皮一樣。他心頭一沉,「乳腺淋巴管堵塞伴隨『酒窩征』,這是典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表現。」

還有一位年僅30歲的未婚女性卻被診斷為乳腺癌骨轉移、淋巴結轉移。「她的媽媽一進楊主任辦公室就嚎啕大哭。原來,女孩的家距離醫院很近,早前的體檢就查出了乳腺腫塊卻一直沒當回事。」身為乳腺科專家,楊碎勝主任最為痛心的是,女性對自身關注的不足。「有的女性甚至本身就是學醫的,也沒有定期篩查的意識。」

乳腺科還收治過幾名醫療同行,其中一名是專門從事慢性病管理的女醫生,來醫院就診時,她的乳房腫塊已長到「雞蛋」大小,腋窩也出現了葡萄樣的腫大淋巴結。問她,「之前自己發現異樣了嗎?」「一年前就摸到腫塊了,沒往這方面想」。抱著僥倖心理,認為這病和自己不搭嘎、很遙遠的女性不少。

早期癌症的治療和控制已經不再是難事。關鍵問題是,如何讓大家在沒有癥狀時也去醫院做早篩,而不是埋頭當「鴕鳥」,在癌症高發的年齡依舊不去做檢查,抗拒進醫院。

有的人在突然聽到「壞消息」時極為慌張、無助,走火入魔般練「神功」、找「秘方」,用盡在外人看來匪夷所思的手段。

40歲的劉玲(化名)掀起衣服的一角,診室的醫護人都被驚呆了。膿血沾滿內衣,一點點撥開衣服與皮膚,只見胸部似被炸彈炸過留下一個很大的坑洞,又如火山口般不時流出膿血……一年前,在另一家醫院,劉玲被查出乳房有一核桃大小的腫塊,醫生便建議她馬上住院手術。而她卻暗想自行「保乳治療」,四下找到一些江湖術士吃「偏方」、練「神功」,希望治癒癌症。病情並沒像她期待那樣得到控制。一年後,腫塊瘋狂生長,直到越張越大撐破皮膚,出血流膿,才在家人的攙扶下走進了醫院。

「我見到有農村病人害怕花錢,用頻譜儀持續照射乳房燙壞皮膚的;有輕信保健品延誤病情的;也見到城市中花費甚多去養生館做理療,推拿按摩乳房,加速病程的。」如此種種,讓楊碎勝主任心痛不已。「如果自己不主動學習,盲目接受非專業資訊,那很容易上當受騙。輕則破財,重則失去生命。」

4

患者李春芳(化名)是不幸中的萬幸,她在定期體檢報告中得知情況可能會很嚴重,她雖然感受到對死亡的恐懼,但沒有耽擱和退縮,第二天在家人陪同下,來到甘肅省腫瘤醫院掛了楊主任的號,儘快接受了專家的意見,積極配合治療,手術很成功,手術創傷很小,保住了乳房和腋窩,術後僅接受了內分泌治療,最大可能的保留了功能和美容,節省了大額的治療費用,避免了痛苦的全身化療,治療和康復都很順利。

從事臨床工作久了,大家也找到一些女性諱病忌醫的原因。一部分患者認為「得了乳腺癌,就要把乳房都切掉,失去乳房怎麼面對生活?」

實際上,對於乳腺癌的手術治療,經歷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飛躍。

已明確的觀點是,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無限制地擴大手術切除範圍,並不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治癒乳腺癌,需要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齊頭並進,需要「兩手硬」!

有鑒於此,近40年來保乳手術在全球廣泛開展起來。在歐美國家,保乳率甚至可以達到50%以上。結合腋窩前哨淋巴結活檢,更多的乳癌患者可以「保乳保腋窩」,使得術後保留了乳房而沒有了上肢水腫。

保留乳房對於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回歸社會具有積極的作用。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患者可以選擇保留乳房的手術方式,醫生在手術中只需將病變的組織廣泛切除,無需切除整個乳房。患者後續經過一段時間的放射治療後,便可以達到與切除乳房一樣的療效。但保留乳房手術的適應徵必須要嚴格把控,並且對這些患者的隨訪工作要做的更勤。此外,乳房重建手術對於不能保留乳房的患者來說就是再次「活出精彩」的機會。

如今,在甘肅省腫瘤醫院乳腺科,針對乳腺癌不同類型的「性格脾氣」,已能成熟開展乳腺癌各種亞型的治療,其中包括乳腺癌根治術、改良根治術、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術、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乳腺癌的規範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及內分泌治療等。

5

當不可避免的遭遇癌症之戰,醫生護士還能為患者做些什麼?

答案是,一個相對清晰的治病圖景。

3年前,成艷(化名)偶然發現右乳腫塊,愛人知道後陪她到腫瘤醫院乳腺科門診就診,很快她便辦理了入院手續。

接診後,楊碎勝主任半開玩笑對她說「怎麼把它養這麼大了?」成艷聽後就笑了。她想,「專家語氣這麼輕鬆,我應該還有救」,心頭的重石像被掰去了一半。

在手術之前,周江紅護士長就為她制定了詳細的康復計劃,講解康復的意義。告訴她,為了促進患側的手臂恢復功能,減輕腫脹和不適,術後不要側睡在患側,要平躺或者健側側臥,在躺下後也要將患側手臂抬高到心臟水準以上。術後要長時間保護好患側手臂,避免戴手鏈、戒指,避免尖銳物品損傷皮膚,不能用患側手臂拎重物、量血壓、點滴等。當然,這些注意事項和康復鍛煉,是手術後護理的「重頭戲」,每次都由責任護士陪她完成。每次交待注意事項後,都會伴隨另外一句囑咐:「有任何不舒服,隨時溝通,不要有任何猶豫。」

從手術,到化療,到放療,當時醫生、護士說的每一句話,隔多長時間身體會有什麼反應,都一一應驗了,「所以我心裡不慌」。

如今,距離成艷出院已經三年了,她按時複查,積極鍛煉。早晨練太極,晚上排舞蹈,一點沒覺得自己是個癌症病人,還當上了七裡河區太極協會、櫻花國術隊隊長。

在楊碎勝主任心中,理想狀況是,在乳腺癌多學科協作醫療模式中,醫生是「主力軍」,護士等負責「打配合」,提供技術指導、知識宣教等。由科主任、主管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心理顧問師、康復治療師等組成團體小組,針對每位患者制定嚴密、周到的治療計劃。只有病人了解了真實病情,了解治療的選擇,了解治療的預期效果,相關費用等,才能完全信任醫護人員並積極配合,做出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選擇。

6

疾病擊中了身體最脆弱的部分,讓人變得多愁善感,而醫生所能開出的最完美的處方是「希望」。擁有任何一丁點的「希望」的時候, 在患者看來都是最好的撫慰,即便身處癌症病房裡。

48歲的音樂老師許芳(化名)在手術後,進行了8次化療。開始治療時她並不積極,她說「只是覺得為了家人咬牙堅持下去,他們還需要我,我不能放棄,有一絲希望就抓住它吧。」然而,化療是極其痛苦的過程,其間她無數次想到放棄,「不如從樓上跳下去,一了百了。」

此時,給了她「希望」的正是乳腺科多學科聯合醫護康復團隊。楊碎勝主任走進病房告訴她,會用最好的方案來治療。婦瘤科的張主任、乳腺科的周護士長對她的關心更是無微不至。

心理顧問師遲婷告訴她,大多數人面對癌症時,都會出現抑鬱、焦慮、自卑的心理反應,嘗試建立一個任務清單,梳理將要面對的困難以及調動資源應對、解決這些任務,並組織醫護、親朋、病友作為自己的支持聯盟,共同正念抗癌。當了解到許老師從事音樂教學工作後,鼓勵她參加抗癌經驗分享會,並給醫院的其他患者、醫護人員排練節目。許老師的情緒就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一點點好起來。

現在的她每個月去醫院的時候,都會用自己的經歷去鼓舞住院患者,經她幫助的姐妹已有上百。對生命的渴望,面對疾病永不放棄的精神讓她們一次又一次書寫著生命的奇蹟。

「我記得,一個金昌來的姐妹,剛檢查出來病的時候,8天掉了30斤,已經準備放棄治療了。我就守著她,給她講自己的故事,幫助她想辦法,渡難關,說服她積極治療。她的家人說,我的話比他們的有用,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真正經歷了,才知道最需要什麼。」如今,許老師已經回歸工作多年,在學校忙排練、忙演出,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很充實,一點也不像一個癌症病人。

她說,「只要有一絲希望都不能放棄,經歷了苦難,才有重生。」

7

時至今日,誘髮乳腺癌的直接「元兇」依舊不明。

楊碎勝主任告訴記者,吸煙、飲酒、肥胖、精神壓力過大以及初產年齡過晚、未生育、未哺乳、多次流產等因素是我國女性乳腺癌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通過電視、媒體讓廣大婦女了解乳房的保健知識,增強防癌意識,遠離與乳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防患於未然。(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調整好生活節奏,保持心情舒暢。(2)堅持體育鍛煉,積極參加社交活動,避免和減少精神、心理緊張因素。(3)糾正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控制熱量和脂肪的攝入,多食蔬菜、水果、綠色食品和豆製品。(4)積極治療乳腺疾病。(5)學習乳腺自我檢查方法,養成每月1次的乳腺自查習慣,發現異常及時去醫院檢查。(6)定期去醫院體檢。(7)積極參加乳腺癌篩查。惡性腫瘤的預防僅憑醫務人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要動員全社會呵護乳房,關愛生命。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即使經歷創傷與苦難,我們依然要相信堅韌,相信愛與堅持的力量,相信現代醫學的發展,相信人類不斷探索的精神,共享生命的陽光。

來源:甘肅省腫瘤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