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通策略:反彈已在路上 成長股是更好的彈性品種

  【海通策略】反彈已在路上(荀玉根、鍾青)

  原創: 海通策略 

  來自微信公號:股市荀策

  重要提示:《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本微信訂閱號發布的觀點和資訊僅供海通證券的專業投資者參考,完整的投資觀點應以海通證券研究所發布的完整報告為準。若您並非海通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資訊。本訂閱號難以設定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我司不會因為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戶;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核心結論:①短期反彈已開啟:第一,國內政策開始微調,有望出現季度性偏鬆。第二,股市對中美貿易摩擦反映比較充分,階段性進入空窗期。②中期是熬底階段:16年1月底上證綜指2638點以來定性為大圓弧底,形態上類似12/1-14/6,底部右側需等去杠杆高峰過去。③短期反彈期成長股是更好的彈性品種,中期圓弧底磨底角度,消費白馬仍是很好的配置品種。

  反彈已在路上

  7月6日川普政府開始對34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並在7月10日再次宣布將向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然而7月6日以來上證綜指從2691點反彈至2831點,漲幅5.2%,A股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敏感性在下降,疊加國內政策開始微調,維持上周周報《反彈視窗期》的觀點,市場短期反彈已經展開,中期圓弧築底仍需要時間。

  1.   影響市場兩大因素開始微變

  A股對中美貿易摩擦敏感性下降。我們之前多次分析過,市場從2月份以來連續下跌5個月,一方面源於國內去杠杆破壞了股市資金供求,另一方面國外源於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反覆。目前兩個因素都開始出現漸變,首先是A股對中美貿易摩擦的敏感性已經在下降。上周周報《反彈視窗期-20180708》中,我們將3月23日和6月19日兩次貿易摩擦關鍵時點的市場向下跳空稱之為“川普缺口”,上證綜指在當日下跌150點左右,跌幅超3%,而在7月6日、7月10日的兩個關鍵貿易摩擦時點,A股表現更強。3月23日川普宣布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當日上證綜指跌幅3.4%,全部A股跌幅中位數5.9%,462隻股票跌停。6月15日川普“撕毀”中美經貿聯合聲明,再次宣布將對中國500億商品徵收關稅,6月19日上證綜指跌幅3.8%,全部A股跌幅中位數8.6%,1083隻個股跌停。而7月6日川普政府開始對34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當日上證綜指漲幅0.5%,全部A股漲幅中位數0.4%,僅30隻個股跌停。7月11日川普發布針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當日上證綜指跌幅-1.76%,全部A股跌幅中位數2.7%,僅31隻個股跌停。從7月6日美國開始加征關稅以來,上證綜指從最低點2691點反彈至2831點,漲幅5.2%,反映前期市場下跌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利空已經反映較充分。並且川普政府加征關稅的舉措在美國內部同樣存在爭議,7月7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則宣布啟動關稅排除程式,部分中國產品加征關稅有望豁免。7月11日,美國參議院以88:11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一項非約束性提案,尋求限制川普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征進口商品關稅的總統權力。做一個簡單測算,如果美國在對我國500億商品加征了25%的關稅後,再連續2次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則美國對我國的關稅額將總共提高525億美元。2017年我國出口總額約為2.2兆美元,525億美元在其中佔比約2.3%,而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2.7%,可以抵消美國加征關稅帶來的影響。

  國內政策微調信號更明顯。在A股對中美貿易摩擦敏感性下降的同時,近期國內政策也可以觀察到一系列微調的跡象。6月20日國常會指出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穩定運行。6月24日央行年內第三次宣布降準。6月27日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中,對關於流動性表述的變化也正式從“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變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7月2日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將統籌研究協調金融領域相關事項,研究部署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等相關工作。7月8日和9日,證監會召集上市公司負責人開座談會,聽取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等建議。6月新增金融機構貸款1.85兆,也明顯超過萬得統計的券商分析師的一致預期1.5兆。房地產政策方面,6月25日媒體報導國開行總行將棚改的合約審批權回收,棚改項目必須由總行審批,市場擔憂棚改貨幣化安置被一刀切暫停,這導致地產相關產業鏈股價紛紛下跌,6月25日以來地產板塊累計跌幅10%,遠超同期上證綜指跌幅2%。而7月12日住建部表示,將因地製宜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商品住房庫存量較大的地方,可以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這有助於緩解市場的悲觀情緒。當然,未來政策面是否會持續改善,仍需等待7月下旬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確認。我們認為上半年在去杠杆的政策導向下,實體經濟信用緊縮,經濟基本面存在壓力,疊加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巨集觀政策出現階段性微調的可能大,即巨集觀政策整體基調可能季節性偏鬆。

  2.   反彈視窗期重視成長

  7、8月份是較好的反彈視窗期。這次反彈可以參考的歷史是2010、12、13、16年階段性低點後的反彈,共同的特徵是指數跌幅25%左右後政策面偏暖,市場開始反彈。2010/4-6期間市場下跌,7-11月上證綜指反彈幅度35%;2012/4-11期間市場持續下跌,12/12-13/2上證綜指反彈幅度25%;2013/2-6期間市場下跌,13/7-9月上證綜指反彈幅度23%;2015/6-2016/1期間市場連續出現3次大幅下跌,2016/1/27-16/4/15上證綜指反彈幅度16%。上證綜指2691點較前期高點3587點累計跌幅已達25%,政策微調信號已經逐步出現,預計這次反彈幅度較前四次稍弱,因為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政策階段性偏鬆的太空和力度有限。此外我們測算從16年1月底上證綜指2638點至今,全市場成交的密集區域是上證綜指3150點左右,這一位置也會遇到較大的拋壓。從反彈的持續時間來看,7、8月份有望成為反彈視窗期,一方面源於國內政策微調的趨勢短期有望延續。7月下旬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政策基調將影響未來一個季度的政策方向,如果釋放的政策信號偏暖,則較好的政策環境會貫穿三季度。另一方面在8月底前,中美貿易摩擦將處於暫時平穩階段。美國7月10日宣布擬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10%的關稅,該關稅清單需要在8月20日-23日舉行聽證會,在8月30日後才會生效。未來市場向上超預期的可能因素是國內大力推進改革,主要觀察時點是10月左右將召開的聚焦經濟改革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如果推出比較大力度的改革措施,有助提高未來經濟潛在增速,市場風險偏好將提升。未來市場向下超預期的可能因素是中美貿易摩擦出現新的惡化,即中美貿易爭端進一步向金融、政治軍事等領域擴散,從而影響市場情緒以及經濟基本面。

  反彈期搏彈性,重視成長。回顧2010、12、13、16年階段性低點後反彈時期的領漲板塊:2010/7-11期間,國內貨幣政策微調疊加美國推出QE2推動市場反彈,周期板塊有色、煤炭、化工等領漲;12/12-13/2期間,十八大召開後改革預期提升,銀行、非銀等板塊領漲;13/7-9期間,傳媒、電腦等偏成長板塊領漲;2016/1/27-16/4/15期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傳統周期板塊有色、煤炭、建材等領漲。從過去幾次反彈階段的行業表現看,反彈時往往是彈性大的品種漲幅更大,周期股和成長股通常屬於彈性較大品種。這一次,我們認為反彈的先鋒更可能是成長股,周期股通常需要投資加碼這類需求刺激或者限制產能的供給側改革,目前都比較難,地產投資數據較好,放鬆的緊迫性不強,基建投資數據是差,但去杠杆大背景下需要控制地方政府的杠杆率,放鬆基建投資會很慎重。相比而言,成長股的邏輯更順:第一,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是製造業更新和消費更新,創新是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成長具備中長期大邏輯;第二,短期政策方向同樣利好成長板塊,為對衝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未來落地擴內需政策的可能性大,新經濟是擴內需和調結構的交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 “三去”轉向“一補”,產業政策本來就向新經濟傾斜,如5G投資、半導體產業基金、國家大飛機項目等等。第三,持續下跌後成長股估值已經明顯回落。對比歷史階段性低點,當前中小板指、創業板指估值水準已經與2013/6/25的1849點估值水準相當。截至2018/7/13全部A股、中小板指、創業板指的PE(TTM)分別為16倍、26.8倍、41倍,而在1849點(2013/6/25)則分別為12倍、26倍、47倍。

  3.   應對策略:把握戰術性反彈機會

  短期反彈已經在路上。中長期視角,我們把2016年1月底上證綜指2638點以來的市場,定性為箱體震蕩的大圓弧底,類似於94/7-96/1、02/1-05/6、12/1-14/6,市場在震蕩過程中估值水準不斷下移,以時間換太空,形成中長期的圓弧底。1990年以來A股經歷五輪牛熊周期,只有08年10月的1664點是尖底,那時內外影響共振,上證綜指1年跌幅就達73%,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國內刺激內需的政策非常強,最終形成了V型反轉,其他幾次都是圓弧底,詳見《歷史上市場底部的特徵-20180701》。這次圓弧底的打磨仍需時間,巨集微觀基本面自16年2季度來已經見底企穩,但資金供求一直緊張,圓弧底右側即新一輪牛市要等去杠杆高峰過去,資金供求關係出現轉捩點。未來去杠杆政策的轉折點可能是看到一些隱含高風險的城商行、農商行被兼並重組以及部分城投平台違約,中長期看,打破剛兌有助於理順資產定價機制,無風險利率重新回歸10年期國債,有利於長線資金進入股市。短期看相對於歷次市場階段性底部,目前A股年內累計跌幅可觀,估值和盈利匹配度較好,股票相比其他大類資產配置優勢顯現,中美貿易摩擦短期平穩,國內政策微調,市場有望在圓弧底過程中出現階段性見底反彈,可定性為戰術性反彈,類似與12/1-14/6大圓弧底過程中的2013年6月25日1849點後的反彈,詳見《反彈視窗期-20180708》。未來市場向下超預期的可能因素是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惡化,向上超預期的可能因素是國內大力推進改革,這需要觀察10月左右將召開的聚焦經濟改革的十九屆四中全會。

  反彈期成長謀彈性,中長期消費做配置。考慮7-8月反彈期,成長機會更大,主要源於成長股在持續下跌後估值已經明顯回落,並且部分成長股基本面仍然較好。截止7月14日,中小創業績預告基本披露,18年中報預告/18Q1中小板淨利累計同比21.0%/19.8%,創業板淨利累計同比為11.3%/28.8%,其中中小板業績較好。我們預測2018年中小板、創業板淨利潤同比增速為18%、14%,而2017年分別為20.2%、-16.4%。行業角度,在預告披露率超50%的行業中,電腦中報淨利潤同比較一季報增速加快,醫藥板塊保持較高增速。此外,未來擴內需政策也有望聚焦新經濟,產業政策向新經濟傾斜,如5G投資、半導體產業基金、醫藥中的創新藥等。著眼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圓弧底磨底階段,消費白馬仍是很好的配置品。《消費白馬股何時有絕對收益或相對收益?-20180518》中我們分析過,消費白馬股絕對收益源於業績增長,相對收益多數出現在震蕩市和熊市。2018年消費白馬股盈利仍較優、估值和盈利匹配度不錯,基金持股比例較高但外資仍在買入。6月15日川普再次宣布對中國500億商品徵收關稅以來,在6/19-6/30的兩周內北上資金分別淨流出22、18億元,7月以來兩周已轉為分別淨流入55億、67億,今年以來陸港通北上資金已達1724億,我們預計今年和未來幾年外資能保持年均3000億淨流入。今年以來陸港通北上資金買入最多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醫藥,佔比分別為21%、15%,消費白馬股仍是較好的配置選擇。食品飲料業績保持高增長,16年/17年/18Q1淨利潤同比11.0%/30.4%/31.6%,醫藥基本面顯著改善,16年/17年/18Q1淨利潤同比為17.8/21.3/27.9%。

  風險提示:經濟增長速度快速回落,通脹快速高企引發貨幣政策從緊。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高豔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