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視頻聽音樂都要收費,網絡小說為何流行免費

記者 / 鄧舒夏

編輯 / 倪 妮

清晨九點,和妻子一起將女兒送去幼兒園後,李懷玉回到書房,在電腦旁泡上一杯綠茶,點上一支煙,打開三個窗口頁面——用來查資料的瀏覽器,小說大綱和寫作軟體。在電腦的另一端,他的名字叫“忘情至尊”。

從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5點,李懷玉會在鍵盤上敲出至少1.5萬字,用來更新自己的兩部網絡小說——已寫到第5年的《武道大帝》,以及起筆不久的《九轉帝尊》。前者已經超過1000萬字,後者也有400多萬字了。

“這也是我第一次同時寫兩部小說,有了女兒後,生活壓力比較大,所以想多增加一些收入。”李懷玉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如今,他與妻女居住在山東濟寧,這樣的寫作生活他持續了近10年。

趙公明最近則剛起筆一部都市題材的網絡小說《極品高手》,講述的是男主人公受盡欺負後遇到高人指點,回到十年之前“復仇”的故事。2010年,還在上學的趙公明受林正英捉鬼題材電影啟發,以寫靈異推理小說入行,當時正逢《鬼失敗》《盜墓筆記》面世,趙公明的《茅山第108代傳人》達到了近5000萬的點擊量,月收入過萬後,趙公明決定專職寫作。

網絡小說《盜墓筆記》已成為一個可以不斷挖掘和拓展的的IP。

李懷玉、趙公明等人可以說正經歷網絡小說的黃金時代——從電腦黃頁、手機瀏覽器到如今的移動App閱讀,網絡小說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增長。而對網絡盜版出版物的打擊推動了付費閱讀的建設,為寫手提供了更穩定的收入來源。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網文平台都處於大局已定的狀態——代表付費閱讀的行業老大閱文集團,以高價購買頭部IP的方式形成了壁壘,《鬼失敗》《擇天記》《鬥破蒼穹》等作品的版權運營皆在其手中。今年3月,閱文還公布了其上市後的第一份年報:過去一年實現50.38億元的營收,月活用戶達到2.13億。

然而也是從去年開始,一波免費閱讀App開始衝擊這個鑄成已久的“城牆”,甚至頗有重建行業格局之勢。不同於付費平台,免費小說App主要靠外部採買小說版權,作為單純的分發渠道,依靠免費閱讀吸引流量,進而實現廣告變現。

儘管這些App的營收和月活還無法和閱文這樣的平台相比,但其增長速度驚人。比如成立於去年5月的米讀小說,由內容聚合平台趣頭條公司孵化,僅用了半年時間便突破2000萬月活,目前,其用戶日人均使用時長高達150分鐘。今年以來,米讀小說、連尚文學等免費閱讀App日活紛紛達到1000萬,七貓小說、番茄小說等則陸續登上App Store圖書前十名榜單。

不少免費閱讀App近來在App Store圖書榜上排名靠前。

對此,有人覺得他們代表著“歷史倒退”——網絡文學就像音樂一樣,“付費”才是良性循環的基礎;而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免費閱讀降低了讀者進入門檻,能帶來更多流量和市場檢驗機會,最終增加優秀寫手的收入——持這一觀點的不乏內容提供者。比如著名的網絡作家唐家三少。

為什麽穩固多年的網文市場如此之快地被打開缺口?免費模式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大勢所趨?或許自始至終的決定權都在寫手的手中。

一名寫手的選擇

2009年6月,李懷玉從學校畢業,跟著親戚在工地上做技術員。“一天中午我在工地三樓‘打線’,天特別熱,我身體一晃差點從樓上掉下去,當時就想跟家人說換一份工作。”

李懷玉自認,自己的學歷在就業市場缺少競爭力,如果說有什麽愛好,就是他從高一開始便很喜歡看小說,大學期間還會寫點東西自娛自樂。不久,李懷玉無意間看到一份《2009年網絡小說作者收入排行榜》,“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寫小說也能掙錢。”

當天下班後,李懷玉便開始動筆,從晚上9點寫到凌晨4點。“那個時候自己很亢奮,每天都能寫到1萬字,思如泉湧。”他將作品上傳到“起點中文網”,那時平台的規定是,作者發布到一定的字數,就可以向網站申請簽約。

“我提交了審核,過了不久,郵箱就收到一份網站的拒簽回復。”李懷玉回憶道。如今回過頭看,當時他在前文用了過多筆墨交代背景,而不是先來一段跌宕起伏的劇情抓住讀者的眼球,這是很多初級寫手都曾遇到的問題。

後來,17K小說網的一位網絡編輯簽下了他,李懷玉便在這裡完成了第一本小說。“當時沒有保底收入,只要文章合規,每個月會按照付費銷量的50%給作者稿費,如果堅持每天更新6000字,每月還會有300元的全勤獎。”

第一個月,更新了30多萬字的李懷玉拿到了第一筆稿費——666.9元。其中500元是銷量達到品類前五的獎金,也就是說,他的訂閱分成不過100多元。

當時,付費閱讀的均價約為看1000字花費3分,這個收入僅是李懷玉在工地上班的一半。在隨後的幾個月,沒有了獎金,李懷玉的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三個月後,他去肯德基找了一份兼職工作,每天打工6小時,剩下的時間用來寫小說,兩份工作加起來月入2000多元,達到了當地的平均月薪水準。

“有時睡覺前想到一個好的情節,就會立刻爬起來寫。”2010年年底,李懷玉簽署了第一份小說買斷合約,每天更新一萬字,一個月便可拿到三四千元的稿費,於是他辭去肯德基的兼職工作,重新專職寫小說,也是從那時起,父母不再反對他的這份工作。

在勤奮和堅持之外,行業的利好也為李懷玉們收入的增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11年,移動端小說閱讀興起,越來越多的網站為寫手提供為期3年左右的買斷合約,讓這個職業更加穩定。在小說寫到120多萬字的時候,李懷玉驚喜地發現,自己的作品在手機上的點擊量已過億,在隨後的續簽中,他的買斷價格上漲,達到千字30至40元,這使他的月收入終於過了萬。

然而從那以後的3年,李懷玉的成績再沒什麽起色,很多時候,收入都不如第一本書多,隨後跳槽去的一家小網站,也因為網絡掃黃被查封。最終在2015年,還是當年17K小說網的那位編輯給他提供了新的機會:後者和一位“圈內大佬”聯合投資了一家新網站,邀請李懷玉簽約。這家網站就是如今的九庫中文網。

來到新平台,李懷玉接觸到了行業內的一種新興分成方式——保底加分成。“雖然這種模式前期價格不如買斷,但如果書賣得好,收入超過了保底,就可以拿分成的錢。”也是這個時候,李懷玉開始了《武道大帝》的寫作。兩年後,他開始拿到這本書的分成,如今4年過去,這部未完結的小說已經為他帶來超過100萬元的收入。

事實上2017年,李懷玉也曾為閱文寫書,儘管月收入也能上萬,但由於大平台競爭激烈,大多數人再往上發展很難。那時,保底加分成的模式已經在網文界流行開來,各種付費小說App接連出現。“或許一本書放在一個渠道上收入不高,但好幾個渠道全部結算就很多了。”李懷玉從來都不迷戀“大平台”。

閱文集團是目前規模較大的數字閱讀平台。旗下包括了起點中文網。

網文界的“拚多多”

與此同時,一群新入局網文市場的玩家也在試圖挑戰行業格局。

率先打響免費這一槍的是“米讀”。

“雖然網絡文學的商業模式已經穩定多年,但整體用戶的付費率不過10%,也就是說,還有90%多的用戶並沒有被滿足。”趣頭條聯合創始人兼COO陳思暉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說。

趣頭條和拚多多、快手一起,被外界戲稱為渠道下沉、服務“五環外”用戶的三大典型代表。從2018年開始,趣頭條嘗試將自己的模式推廣到更多領域,其中,網絡小說就被看作是一個可以被“標準化”的領域。2018年5月,“米讀小說”從趣頭條中孵化上線後,從一開始便明確了切入行業的方式——外部採買版權,不要求獨家,不提供保底,直接廣告分成。有了內容,平台依靠算法分析讀者的喜好,然後呈現對應的書單界面。

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內容來源。“這幾年,很多版權方也在四處尋找增量,最初,免費的模式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陳思暉說,“但漸漸地,版權方看到免費模式下的商業杠杆效應,於是逐漸接受這樣的分發模式。”

這與趣頭條分發新聞的路徑相似——先做量,再完善生態。而相比傳統機構,趣頭條更懂得商業廣告變現,這也是很多傳統網文平台不具備的。

不過和趣頭條不同的是,米讀的用戶群體以男性為主,且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而趣頭條的用戶則集中在三四線,以女性為主,因此從趣頭條直接轉化而來的用戶並不多。相比之下,三四線城市公共場所的廣告位、抖音等App的獲客效果更加可觀。

對於米讀這樣的平台來說,在內容合規的前提下,數據是檢驗作品和作者商業價值的關鍵指標。通常一部作品通過米讀審核上架後,米讀會給予一定的推薦資源,兩個月之內基本就能看出一部小說的潛力。“很多傳統平台更多依賴專業編輯的反饋,他們判斷好的作者和內容在哪裡,但是在米讀,用戶和市場會直接投票,這對作者也更公平。”陳思暉說。一方面,這樣可以發掘更多新興作者,另一方面,平台對頭部作者的依賴程度也會有所下降。

除了分析數據,米讀平台也建立專門的讀者運營團隊,通過後台分析篩選出一部分用戶,邀請其加入讀者群。“用戶調研有時會比數據反映出的問題更直接。”

在米讀眾多外采小說平台中,李懷玉所在的九庫中文網就在合作方之列,其《武道大帝》今年也在米讀上架。

在米讀App的下載介紹頁面,《武道大帝》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最初,李懷玉也對免費小說App有所疑慮。“畢竟你那邊開始免費,我這邊付費的誰還看?”但試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在得知可以在另一個平台上免費閱讀後,很多老讀者並沒有更換平台,因為付費平台的更新時間早於免費平台,且很多人願意為過濾廣告而付費,免費平台只是為他吸引了新讀者。

到了月底,李懷玉核算兩個平台的收入,基本維持之前的水準。而截至目前,這部小說已經為米讀平台貢獻了超過100萬元的廣告銷售額。

所以,免費App並沒有給作者帶來衝擊,它衝擊的僅是版權方。對後者來說,交出作者和作品無異於交出了“鑰匙”,一旦作者意識到免費平台的收益可以高過付費,便很有可能拋棄之前的平台直接和免費平台簽約。

對此,版權方們的對策是,建立自己的免費平台。從去年開始,網文界接連引發幾波免費閱讀的商業熱潮。比如嘗試將非頭部內容免費化的“連尚讀書”,其多位高管都曾就職於起點文學,去年年底完成A輪融資後大舉在今日頭條等平台投放廣告。再如掌閱推出免費App“得間”,甚至連閱文集團也於今年1月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小說”,主打徹底的免費——連廣告都沒有,可見其搶佔市場心切。

“免費模式主要用於將盜版用戶吸引到自家平台上,後續再培養和轉化。”閱文集團CEO吳文輝在一次電話會上如是說。要知道,儘管2018年閱文集團的月活用戶有所增長,但付費率卻從5.8%下降至5.1%。

而內容也恰恰是免費平台的下一步棋。

“今年開始米讀進入到了第二階段,建立內容壁壘。”陳思暉說,“畢竟,流量的紅利是非常短的,我們已經看到入局免費閱讀的玩家越來越多。”

目前,米讀已經開啟5000萬元的原創作者扶持計劃,用來激勵100位直簽作者,通過全勤獎勵、保底收益、廣告分成等方式,構建原創內容生態。趙公明就是他們的直簽作者之一,此前他曾在起點中文網、黑岩、咪咕閱讀等平台寫作,一個曾經合作過的編輯邀請他加入的米讀。

“免費平台讀者入口更大,有利於建立個人品牌,分成的收入也更多,對於直簽作者,平台會有一定的資源傾斜,所以是尋求突破的好機會。”趙公明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說。

免費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作者的寫作方式。由於智能手機的普及,網絡小說讀者群體趨於年輕化,很多為學生,而他們的付費能力較弱,因此會更多被聚集在免費閱讀平台上。目前看來,相比搶奪付費平台的用戶,免費平台更多爭取的是本來就不願意付費的讀者,其中一部分則是曾經的盜版書用戶。

而這部分讀者大多喜歡直白的表述和快節奏的劇情,不喜歡過多華麗的描述詞匯。“就是俗稱的爽文,讀起來很解氣,很多人在生活中壓力很大,就想在小說中放鬆一下。”一位寫手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

除了點擊率,網站通常會用“讀者留存量”來考核作者——以100個章節為部門,10%的留存率就算是高指標。

有人認為,免費的模式會讓寫手傾向於生產“爽文”,而不是質量更高的作品。也有人認為,市場和流量本就是衡量小說成功度的標準。

其實,選擇當一位職業寫手的那一刻起,“妥協”就無法避免。“剛入行的時候,大多數寫手是帶著興趣和愛好進來的,寫自己想寫的東西,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考慮讀者喜歡看什麽。”李懷玉說。2015年《鬥破蒼穹》火爆後,“廢材流”成為一種主流題材。“那時候寫手去簽約,網站都會要求你寫這個類型。”

李懷玉承認,常看網文的人都不難總結出一定的套路,比如“廢材流”——平凡的主角、各方面條件都更好的反派,一開始主角承受反派的欺負,但他總會有一個特殊能力等待時機“爆發”。

“我自己也會參考這樣的套路,人性就是喜歡看這種題材,電視劇也會這麽拍。”如今,他的《武道大帝》的男主人公已經活了20多萬年,李懷玉將小說中的主線和人物設定單獨記在一個文檔裡,每天寫作之前掃一眼。在他看來,這樣的套路不會因免費還是付費而改變。

免費,可持續嗎?

相比免費音樂,免費閱讀更適合的類比對象或許是免費遊戲——2005年,盛大遊戲宣布《熱血傳奇》《傳奇世界》等遊戲免費,儘管背負行業爭議,但仍然實現了擴張。而連尚文學的CEO王小書、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皆有盛大背景,王小書還曾表示“要打一場閃電戰,看誰先突破1億月活”,他為免費閱讀劃定的潛在用戶規模為3億。

“免費閱讀的模式已經被驗證了,市場空間和天花板都比純付費要高。”陳思暉說。下一步,米讀和趣頭條將面對一樣的問題——如何在一個可持續的合理財務模型下,繼續保證持續增長。

米讀也有類似趣頭條的社交分享獎勵,但目前社交裂變帶來的增量效果並不明顯。目前廣告收入是米讀的主要盈利方式,遊戲是廣告的大客戶,同時平台也在嘗試其他增加用戶黏性和豐富增值服務的方式,比如附近的人讀什麽書、IP衍生等。

事實上,連尚文學、米讀小說等免費平台都曾嘗試過付費會員去廣告的增值服務方式,但僅僅測試了一段時間便下線。可見,免費和付費很難短時間結合在一起。

在趣頭條2018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會上,董事長譚思亮提到,未來在網文產業鏈中,小說作者的收入在平台的佔比不會非常高,長期來看,有可能在10%以下,但短期這個比例會有所上升。此外他還提到,團隊也在探索小說領域的AI輔助內容生產。

至少現在看來,平台的可持續性仍要依托於內容的持續性。

以前,趙公明的寫作風格是幽默搞笑+熱血,但後來發現,讀者一笑過後,並沒有對他的文章留下更深的印象,所以他現在更注重在情感上埋“坑”。

“就像小說《誅仙》,後來拍成了電視劇,裡面的愛情是不圓滿的,所以書完結很多年後還有人在討論,這就是刻骨銘心。”他的職業規劃是,通過作品樹立個人品牌,未來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進而實現財富自由。

從業近十年,趙公明既經歷過月入幾千元的困囧,也有幾萬元的“富足”,所以他深知網絡作者的不穩定性。加上相關規定越來越嚴苛,比如很多場景和詞都要屏蔽掉,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網文寫手的職業門檻。

“網文寫手圈子更新換代太快了,全職的還是少數,有的人寫了一本小說獲得了一些成績,把以前的工作辭了,但很可能後來的作品就失敗了,又得回去找工作。”如今,李懷玉再看那份《2009年網絡小說作者收入排行榜》,當時排名第一的是我吃西紅柿,年收入200萬元,而去年公布的榜單中,排名第一的唐家三少,年收入為1.3億元。

目前困擾李懷玉的問題是如何揣測用戶喜好——他的讀者以學生為主,但自己已經年近30,成了一位父親。有了女兒後,李懷玉開始嘗試在周一到周五每天多寫幾個章節,以便在周末停工陪伴孩子,在他看來,“自律”是寫手的一個基本素養。“除非天大的急事,否則都要為我寫小說讓步。”

此外,他還有一個1000多人的讀者QQ群,是寫《武道大帝》時建立起來的,如今已經換了好幾批讀者。“有一個學生從初中就開始看我寫的小說,現在已經高中快畢業了,還有一位四川的女讀者,看我小說的時候還沒有男朋友,現在已經當媽了。”目前,他在考慮開一個面向粉絲的公眾號,寫寫一些配角的延伸故事。

有一個習慣是李懷玉不能改變的,那就是每過一段時間,他都會把各大網站玄幻小說暢銷榜的前50本過一遍,畢竟,流量就是市場方向。

“現在,我不排斥所謂的快餐寫作,也不糾結於免費還是付費,哪種方法讓作者有更高的收入,大家就會趨向於寫哪一種,作者總要吃飯。”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