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2019年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看看投資人怎麼說

回顧2018年,國家醫保局、衛健委、葯監局相繼成立,醫療健康事業改革序幕已然拉開。平安好醫生、信達生物港股上市,邁瑞醫療A股上市,藍帆集團19億元收購柏盛國際等事件,再次將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總額推向新高。作為典型的抗周期行業,預計2019年醫療健康產業,仍將是「資本寒冬」中最受關注的投資方向之一。哪些細分領域將繼續站在投資風口?行業哪些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在鯨準研究院製作《2018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大報告》(該報告已於11月7日發布,詳情點擊閱讀原文)過程中,走訪了易凱資本、道彤投資等多家投資機構、投行合夥人,對2019年醫療健康產業趨勢和投資機會作出分析。現將部分精彩觀點擇取如下:

.01.醫療健康產業:捕捉市場中的相對確定性

問:醫療健康行業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我們該如何理解近幾年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歷程?

易凱資本合夥人李鋼:技術是醫療健康行業重要的驅動因素,比如科學界對癌症的理解逐漸加深,使得我們現在能夠看到許多新型癌症治療藥物和手段。另外一個背景是,醫療受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影響較深,具體看近幾年醫療健康行業的發展,大致可總結為消費更新、醫保、人口老齡化三個維度。從這三個維度出發,可以解釋醫療健康行業發展的大體邏輯。

第一個維度消費更新,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經過持續的高速增長,公眾消費水準已經有很大提升,追求更好的就醫體驗和治療效果。在這個背景之下,出現了民營連鎖診所、精準醫療等新概念或者業態。第二個維度醫保控費,在醫療費用和支出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如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這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的問題。在中國,具體表現在仿製葯一致性評價、中成藥有效性和安全性再評價等醫改政策層面。第三個維度是老齡化,這帶來了疾病譜的變化,和康復、護理等需求的增長。

問:2018年下半年以來,有關「資本寒冬」的爭議不斷,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是否會受其影響?

道彤投資合夥人孫琦:現在大家放慢速度在觀望,但市場不可能總是處於冷凍狀態。我們反覆強調的是,要在高度不確定的市場中捕捉相對的確定性。從這個角度看,醫療服務是醫療健康產業相對穩健的部分,有健康的現金流,對融資的依賴弱一些。如果2019年市場逐漸恢復,可能資本會先進入醫療服務領域。AI等創新技術大家也看好,但還受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


.02.醫療服務:連鎖化擴張,差異化定位

問:在醫療服務領域,有哪些細分賽道值得關注?

易凱資本執行董事王斌:先看醫療服務怎麼劃分。醫療服務大致可分成綜合醫院類、專科類連鎖機構,以及B2C或B2B類的服務。過去五年,綜合性的民營醫療集團通過併購、參與國企醫院改製,持有大量醫療資產。而某些自成體系、更容易從公立醫院中分出來的專業服務,在市場上逐漸發展成專科類的醫療連鎖機構。B2C或B2B類的服務則需要和醫院、醫生緊密合作。

專科類醫療機構又可以分為偏醫療類和偏消費類。醫療類更多針對疾病需求,比如腦科、心血管、骨科等,該類機構需要具備專業的醫療設備和技術,還需要醫保加持。而消費類主要針對非疾病性需求,一般由商保或個人支付,品牌是這類醫療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在偏消費的連鎖類專科醫療機構的發展過程中,優質醫生資源和單店運營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我們長期合作的瑞爾口腔,從1999年發展至今擁有全國100多家門市,基本上每家單店都能做到很快的標準化擴張,還通過自有體系供給來解決醫生資源的問題。目前瑞爾口腔已經形成了在高埠腔領域的專業品牌。

作為專註新經濟的精品投行,如果問我們接下來關注哪些細分賽道,我們認為婦產、兒科、口腔這幾個專科還會持續高熱。由於生育政策限制逐漸放開,加之公立醫院兒科存在明顯短板,兒科未來會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但在這些領域需要模式創新,將市場需求和用戶支付能力相匹配。

口腔、醫美、康復受消費更新趨勢影響較大。中國已經過了隻滿足於豐衣足食的發展階段,人們的健康需求正不斷更新。如何使醫療服務差異化,是政府及企業、資本都在考慮的問題。比如國內人均口腔診療支出大約300元,美國是2400元,可以看到消費更新帶來的消費型醫療專科發展太空是很大的。

問:婦兒、口腔、醫美這些領域熱度已經持續了兩、三年,2019年會有哪些新的機會?

易凱資本執行董事王斌:的確,偏消費屬性的醫療服務領域市場競爭趨於紅海狀態,大家拚得更多是品牌建立、管道把控和差異化。比如現在走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每走二十分鐘可能就能看見一家口腔診療機構,但在更加廣闊的二三線、三四線城市,口腔診療機構的密度還遠遠不夠,這就存在成長太空,而專註兒童口腔、種植或正畸等差異化服務或定位的機構,也有機會脫穎而出。


.03.藥品:免疫療法熱潮持續

問:創新葯是國內藥品乃至整個醫療健康產業最受關注的投資熱點之一,但同質化現象也比較突出。我們如何看待國內新葯研發的前景?

易凱資本副總裁張驍:國內創新藥方興未艾,機遇與風險並存。

一方面,國家葯監部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改革措施利好行業發展,海外留學或工作過的行業人才紛紛國內創業,國內CRO、CMO等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日趨成熟、產業環境日趨完善,這都有利於國內創新藥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企業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薄弱,產業化經驗也有待積累,支付體系也存在很大差距,所以趕超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於第二個問題,國內創新葯企業還是比較多樣化的,只是在像生物類似葯、或者熱門靶點的me too,me better產品上存在同質化競爭問題。比如生物類似葯或者PD-1/PD-L1等創新葯產品因為同質化問題可能面臨比較激烈的市場競爭,產品定價壓力很大,再加上生產成本比較高,而國內規模化生產能力不足,未來該類企業產品的盈利能力可能會受影響。

國中創投生物醫藥投資總監張元:國內做創新葯主要跟隨國外趨勢,比如某個靶點在國外已經進入臨床二期或者三期,國內企業再開始做或者直接把中國區專利買過來。同質化的確是目前國內創新葯研發比較突出的特點,在彼此療效差不多的情況下,研發速度、生產工藝和產能就顯得比較重要。目前全球醫藥市場佔比比較大的其實還在歐美髮達國家,這些國家商業健康保險體系比較成熟,而中國短時間內支付能力很難提升。

問:目前新葯研發的熱門方向有哪些?接下來一年是否會有變化?除創新葯以外,仿製葯存在哪些投資機會?

易凱資本副總裁張驍:能解決未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生物葯仍然是研發的熱點;CAR-T、TCR-T,基因編輯等新技術也廣受關注;具有Global Angle的靶點、技術平台或產品品類,以及腫瘤以外的如自身免疫病、中樞神經系統、罕見病等領域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國中創投生物醫藥投資總監張元:除創新葯以外,仿製葯也有機會。但關鍵要看仿製對象是誰,能不能做到首仿,仿製難易程度如何。新葯過了專利期後,分子結構很容易知道,但藥物製劑和生產工藝是不公開的。如果是仿製難度比較大的藥品,比如一些複雜的呼吸系統疾病用藥、精神類疾病用藥,存在比較大的市場太空。

問:除CAR-T療法、PD-1/L1抑製劑外,免疫治療領域還有哪些新的療法或者靶點值得關注?

冪方資本合夥人孫磊:腫瘤免疫治療是很寬泛的概念,簡單來講直接或間接利用免疫系統來治療腫瘤的方法都在這個範疇內,比如免疫細胞治療(T-cell、NK、Macrophage等)、抗體(單抗、雙抗、多抗)、細胞因子類重組蛋白(ILs、趨化因子)、溶瘤病毒(具有溶瘤效果的病毒)、治療性疫苗(傳統疫苗與neoantigen)。

具體在抗體領域,以免疫檢查點相關靶點為例,除了PD-1之外,其他靶點如TIM3、LAG-3、VISTA、CD80等,以及基於免疫檢查點靶點與其他靶點的雙抗等都值得關注。在免疫細胞治療領域,目前以CAR-T為代表的血液瘤產品、以TCR-T為代表的實體瘤產品,其關注重點在成本、產業化和治療效果上的突破,CAR-NK、CAR-M等非主流產品能否在抗腫瘤領域佔一席之地仍也值得關注。

而溶瘤病毒從機理上T-VEC與PD-1的聯合用藥效果來看,能夠提高PD-1對腫瘤病人的應答率,其潛在的聯合用藥效果引得跨國葯企紛紛布局。傳統腫瘤的治療性疫苗效果很差,目前認為還是靶點選擇的問題,關注點從腫瘤相關性靶點轉向腫瘤特異性靶點,而腫瘤新抗原恰恰正是如此。我們看好新抗原的方向,至於能否表現出驚人的臨床獲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臨床方案的設計。


.04.醫療器械:新技術引領行業發展

問:近年來,我國醫療器械行業迎來高速發展,增速超過國際水準。除生化診斷、心臟支架等少數細分領域實現國產替代,大多數領域仍然依賴進口。未來該行業值得關注的熱點和長期發展方向是什麼?

道彤投資合夥人孫琦:仍然關注國產替代,由於產品或核心技術國內公司持續突破,依託政策紅利,市場佔有率將持續提高。同時關注技術創新,著眼於長期發展進行前瞻性布局,目標是通過自主研發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器械產品。

問:在醫療器械板塊,分子診斷等高新技術發展速度較快,尤其基因檢測技術引發了行業變革。目前國內基因檢測整體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哪些細分領域的應用具有較大的商業價值?

東方富海合夥人陳華偉:在分子診斷領域中,基因檢測在醫院的臨床應用上仍處相對早期發展階段,臨床檢測設備和專業人員較為缺乏。但基因檢測作為腫瘤靶向治療的重要診斷方式,已被寫入用藥指南。以基因檢測為技術平台的企業值得關注。未來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加之檢驗費用不斷降低,其臨床應用程度將進一步提升。

在產業鏈上遊,試劑和設備生產是目前的投資熱點。但現階段國內技術成熟度較國際領先水準仍有差距,設備方面優質標的較少。分子診斷試劑因其生產成本可控,是目前行業主要盈利重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行業逐漸成熟,未來直接面向患者的產品將會成為更大的市場。此外,技術是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現階段全球從事分子診斷行業的華人數量較多,加之政策扶持、臨床應用逐漸成熟,國內分子診斷未來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問:目前在基因檢測下遊,也出現很多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生物資訊分析公司。該如何定義這些公司在未來行業中的位置?

東方富海合夥人陳華偉:從事生物分析資訊類業務的公司,目前處於相對尷尬的位置。這主要由於基因檢測公司通常具有基本的數據分析能力,只有在出現較為複雜、困難的問題時,才會將業務外包給數據分析公司。因此這類公司受上遊製約程度較高,業務總量相對較少,營收提升太空有限。生物資訊分析發展為獨立板塊的可能性較小,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在於行業併購、整合,成為基因檢測公司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因檢測的配套裝務。


.05.數字醫療:人工智慧+大數據驅動

問:經歷過互聯網+醫療風口的大起大落,目前人工智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成為新的熱點。2019年人工智慧+醫療的熱潮接下來是否會持續?在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還有哪些方向值得關注?

凱風創投合夥人文綱:人工智慧的社會價值非常大,但如何實現商業化,中間存在不確定性。只不過與互聯網醫療相比,人工智慧+醫療商業模式的不確定性小一點。比如,較早落地的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產品,潛在埋單方是醫院,看起來商業模式明確一些。

但目前基於影像的智能診斷產品,彼此之間差異不是很大,相對靠前的公司產品準確率可能只差很小幾個百分點。當產品區分度不高的時候,就會出現用戶為誰付費的問題,產品價格可能會被壓低。另外要考慮影像智能診斷的市場有多大。假設智能診斷能長期替代放射科醫生的閱片工作,我認為市場天花板就是放射科醫生工資總額。未來基於患者院內、院外綜合資訊,給出綜合性治療方案,可能比較具有前景和價值,但還有很長路要走。

道彤投資合夥人孫琦:人工智慧應用價值很大,但已經越來越接近紅海狀態。因此要尋找市場空白點。早期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扎堆在肺結節篩查、眼底影像篩查等產品,但後面越往深處走,遇到的問題越複雜,門檻就越高。比如腦部影像智能診斷產品的開發需要建立中國人腦部影像資料庫,納入海馬體體積變化、灰白質厚度變化等多個維度數據指標。從這個角度看,做比較有特色的垂直領域智能診斷產品存在早期機會。

此外平台類的公司也值得關注。一個醫院影像科,如果想獲得不同類型的影像診斷產品,不可能跟幾十家公司打交道,這就是平台的價值。平台如果能提供覆蓋大部分類型的一攬子影像診斷產品或服務,未來可以贏者通吃。一般平台類公司不會很多,再貴也要看頭部的團隊。

從市場前景來看,早期開發智能診斷產品,需要和頭部醫院、頭部機構合作,確保獲得優質的樣本數據。但未來大規模變現可能在基層醫療機構,基層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管道把控、市場行銷等複合型能力,對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的公司也會越來越重要。尤其2019年人工智慧+醫療領域的公司要比拚的是收入變現能力。

問: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範圍和深度也得以拓展。在醫療大數據應用領域,企業應該具備哪些核心競爭力?

凱風創投合夥人文綱:首先技術上很難形成壁壘,其次雖然很多公司聲稱積累了很多數據,但數據也不是壁壘。「國家隊」已經入場,數據的獲取門檻有望進一步降低,因此光看數據是不夠的,服務能力才是該領域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醫療是很重的,光做表層服務不會產生特別大的商業價值,也沒有辦法形成門檻。只有真正服務好用戶,用戶才會願意付費,同時也可以挖掘患者院外數據的價值。

之前在線輕問診曾受到很多關注,但現在大家也看得很清楚。哪怕一家公司能擁有全國所有市場,僅通過在線輕問診也不會產生太多收入和利潤。很多公司都期望能夠推出一款可以批量複製到大多數醫院和科室的工具,這樣看起來生產效率比較高。但醫療個性化特徵很強,很難做到跨學科的批量複製。所以不管是慢病管理、遠程醫療,還是挖掘醫療數據的價值,公司都需要深度理解用戶的需求,提供專業化,有深度的服務。

道彤投資合夥人孫琦:行業發展初期,能夠持續、低成本地獲得優質數據,是初創公司很重要的競爭力。但未來隨著「國家隊」搭建的高速公路日益完善,數據將不再是瓶頸。而且積累的數據量只是一個及格線,後續數據清洗、建模仍然可能存在很大挑戰。更難的是數據變現。

我們看到現在真正能通過大數據變現的公司,都能形成從數據採集、加工到應用的閉環,確保數據應用的需求與採集到的數據品質相匹配。但醫療大數據怎麼變現?向誰變現?以什麼樣的產品形態變現?醫療數據存在很多品質問題,比如數據遺漏缺失、人工汙染、格式不統一等等。這會為變現帶來很多阻礙。

鳴謝:最好的讚賞是您的轉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