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注|腫瘤用藥基因檢測是「餡餅」還是「陷阱」

引言:

在行業發展不成熟,技術(準確性、診斷標準等)有待進一步驗證的情況下,受利益的驅動,基因檢測技術被濫用到臨床腫瘤患者身上。基因檢測行業亂象盛行,政府閘門還沒有落下,在這個難以證偽的行業裡,很多患者被騙上當並不自知。

腫瘤治療基因檢測亂象之

診斷標準不明

精準治療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大多數癌症患者需要儘快做好腫瘤基因用藥檢測,目的是確認患者體內的致癌位點,醫生再根據位點去尋找對應的靶向葯,靶向葯進入患者體內,在致癌位點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並且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細胞。基因檢測就像一個「掃描雷達」,可以讓腫瘤患者實現個體化治療,提高用藥效率,達到最佳療效,減少治療費用。

腫瘤用藥基因檢測,是依附著靶向藥物發展起來的醫療檢測細分行業,在沒有靶向葯、只有化療的時代,基因檢測並不是腫瘤治療的必備環節。自2002年前後易瑞沙、克唑替尼等靶向藥物得以出現,醫生在給患者用藥前會給患者進行基因檢測,以確認是否有匹配靶向葯的基因突變。

最近幾年,隨著靶向藥物的快速增多,聯合用藥方案的發展以及新療法——免疫療法的出現,二代測序(NGS)被視為未來發展方向。這種技術能夠同時對上百萬甚至數十億個DNA分子進行測序,實現了大規模、高通量測序目的,業內稱「大panel檢測」。這類檢測可以給醫生全景式的呈現患者身體情況。

二代測序對於未知腫瘤還只是研究,直接用在患者身上很難,很多問題還沒有達成共識,比如Cut off值如何確定?

所謂「Cut off值」,也叫「切值」,即把正常狀態和異常狀態切分開來。如果Cut-off確定為50%,檢測結果是49.9%或者50.1%,那到底算不算異常呢?

腫瘤治療基因檢測亂象之

準確率堪憂

「無需穿刺手術,只需要8毫升的血,就可以拿到一份最全面的基因檢測報告,準確率可達99%。」也有很多公司的廣告口號稱「快速、準確、全面」的檢測方法。但現階段,NGS應用於腫瘤細胞突變檢測的標準化和質量控制,並未在業界形成共識,各家所謂「準確率高達99%」的宣傳口號,都禁不起考驗。

2016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臨床檢測中心發布《全國腫瘤遊離DNA(ctDNA)基因突變檢測室間質量評價跳叉活動結果報告》顯示,NGS的假陽性率均高於PCR。至今,NGS尚未獲得法律的充分認可,從而進入醫院服務流程。

腫瘤治療基因檢測亂象之

第三方公司走「渠道為王」的圈地之路

這一個新興行業已經聚集了上百家公司,各個公司之間的底層技術基本相同,在二代測序領域、測序儀、數據處理軟體、用於對比的資料庫都相同,產品同質化嚴重,差別主要在生物信息分析環節。

老牌基因檢測公司試圖走「共用設備」的捷徑。這類共用設備或渠道技巧,讓先圈上醫院的公司搶佔先機。

腫瘤基因檢測對測序儀的要求更高,共用設備會直接影響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但行業怪象是報告的準確性並不重要,重要是誰先佔領渠道,誰就是行業大佬,佔領醫院就是圈下生意。

據一家試劑盒獲批企業高管介紹,該公司用了兩年半,為1000多位患者做了超過1萬例檢測,拿到這些臨床數據後,該公司試劑盒才得以獲批。

但半年過去了,拿證企業並未看到市場快速放量,原因在於獲批產品的檢測範圍有限,只能滿足少數腫瘤患者,絕大多數患者依然需要將樣本送至第三方實驗室。此外,「硬體安裝、醫院人員操作培訓、產品招標,產品入院過程十分緩慢和複雜。」上述高管稱。

「遙遠的金礦在呼喚著創業者和投資人,大家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眼下我危急,」上述基因測序創始人指出,這個標榜高科技的行業已經偏離技術驅動的初衷,創業者、投資人、醫生都被灰色利益所裹挾,患者的利益在被損害,一旦蓋子揭開,所有人會為此埋單。

根據財新周刊報導整理

往期回顧

編輯: 畢雪立 審核:張廣有 宋晶

目前300000+醫生已關注加入我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