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錄取率突破80%,你還怕考不上大學?

· 截至2018年,我國普通高校總數達到2663所,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規模達到790.99萬人,高考錄取率高達81.13%,同時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

·高考報名人數1031萬,再次突破千萬,但因為高職再次迎來大擴招100萬,我國高等教育將提前完成普及化目標。

·多所海外高校將中國高考成績列為本科錄取的參考依據;我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生源質量逐年提升。充分說明我國教育國際化的程度也不斷加深。

·截至目前,已有14個省市的高考改革平穩落地,改革區域由東部擴大到中西部,改革實施複雜性也大大增加。

·選考物理,可報考院校專業比例增大。

·今年高職擴招100萬,其中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非傳統生源為此次擴招的核心。

01:高等教育邁入普及化

高考報名人數破千萬 錄取率居高位

2019年,高考報名人數歷經10年再次回歸千萬量級,與此同時,高考錄取率已攀升至高位。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050萬峰值時,錄取率僅為57.87%,而2018年高考錄取率已高達81.13%,此外,還有部分地區高考實際錄取率超過了90%,如河北、江蘇等地。

近些年來,部分地區未完成招生計劃的情況較為突出,但未完成招生計劃人數仍在可控區間。以江蘇、河北兩地為例,江蘇地區2016年未完成招生計劃人數達到4.2萬,2017、2018年則控制在了2萬左右;河北地區2014年未完成招生計劃人數達到2.8萬,但2017年已回落到0.75萬。

在高考報名人數上漲、高考實際錄取率處於高位的同時,高等教育辦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一方面,高校數量一直在持續增長。1978年我國僅有598所大專院校,1998年大擴招前,高校數量增加到1022所,20年間大約翻了一番。截至2018年,我國大專院校總數達到2663所,約為1998年的2.6倍、1978年的4.4倍。

另一方面,大專院校的在校生規模也不斷擴大,尤其是1999年大擴招後,增長趨勢愈加明顯。1978年,全國普通大專院校本專科在校生人數僅為85.6萬,1998年達到340.9萬,20年間增長了約三倍。截至2018年,普通本專科在校生人數達到了2831萬,大約是1998年的8.3倍、1978年的33倍。

可以說,我國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迅速提高,即將進入普及化階段。

1978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為1.55%,到2002年,僅僅24年的時間,就提高到15%,由精英化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2019年將提前完成普及化目標。

高校招生多元化,考生可多種途徑上大學

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明確提出了“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方針。2013年11月頒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改革路徑。

對於我國大專院校招生來說,從單一高考統招向多元化錄取的發展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

自主招生政策收緊 部分院校計劃縮減超六成

2019年堪稱自主招生史上“最嚴”的一年,教育部對自主招生做出了10項嚴格要求,劍指公平正義,嚴格控制招生規模即為其中之一。 在往年的自主招生中,大多數高校實際錄取人數低於招生計劃人數。在2018年公開招生人數信息的79所自主招生高校中,有76所高校未完成自主招生計劃,總缺額超過了5200。下圖所示的16所高校中,自主招生的缺額人數均接近或超過了計劃招生人數的一半。

根據相關部門嚴管自主招生的要求,各高校大規模縮減了自主招生數量。中國教育在線對70所開展自主招生的高校進行了數據采樣,僅兩所高校自主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其余高校均縮減了計劃。其中,有13所學校的自主招生計劃縮減了60%,上海大學縮減了80%。

另有28所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計劃與2018年實際錄取人數一致。

此外,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普遍提高。如下圖所示,清華、北大2019年自主招生最低要求明顯提高,並且縮小了目標生源範圍,最大優惠幅度也均由2018年60分下降至20分。體質測試成高校自主招生考核“標配”,26所高校在自主招生簡章中明確規定,未參加體測或者體測成績未合格將影響考生的自主招生資格。

數據來源: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官網

綜合評價成高校選拔人才探索趨勢

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推進,綜合評價改革試點工作逐步展開,範圍不斷擴大,招生人數也不斷上升。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國共有99所高校開展綜合評價招生試點,其中有14所高校面向多地區進行綜合評價招生,剩餘85所高校在其省內進行綜合評價招生。

數據來源:各地教育考試院及學校官網

以浙江省“魔幻三傑”綜合評價和上海綜合評價招生試點為例,新高考地區推行綜合素質評價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方面,綜合評價招生的覆蓋面越來越廣,採用綜合評價招生的高校數量越來越多,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在浙江省實施“魔幻三傑”綜合評價招生的高校已從2011年的2所增加到了2018年的59所,其中含9所部委及省外高校。2018年,浙江省通過“魔幻三傑”綜合評價招生方式所錄取的學生人數達到了10500,較2017年增長近3000人。

另一方面,綜合評價已經成為個別高校的主要招生方式。據可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在浙江實施“魔幻三傑”綜合評價招生的9所部委及外省高校中,除浙江大學以外的8所高校“魔幻三傑”招生計劃總人數為1014,而這8所高校的統招總計劃人數僅78人。

2018年,在上海市實施綜合評價招生的院校共有10所,總計劃人數為2201人。其中,複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綜合評價招生計劃佔總招生計劃的比例分別達到了90.43%和88.91%。

“三大專項計劃”近三年錄取人數持續增長 力保農村孩子上好大學的機會

旨在增加貧困地區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三大專項計劃自落地實行以來,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三大專項計劃是指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及高校專項計劃。2018年三大專項計劃總錄取人數達到10.38萬,較2017年增長3800人。

國家專項計劃自2012年起開始實施,招生學校覆蓋所有中央部門高校、地方211高校及其他地方重點高校。2012-2017年國家專項計劃招生規模由1萬名增至6.3萬名,實施區域由680個貧困縣擴至832個貧困縣及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等10省區。

高校專項計劃招生人數的增長趨勢也較為明顯。清華大學2018年高校專項計劃錄取人數為79人,較2017年增長10人;北京大學2018年高校專項計劃錄取人數為82人,較2017年增長26人。

在為貧困地區學生提供更多機會的同時,專項計劃也兼顧了對學生質量的要求。如下圖所示,部分高校專項計劃對學生高中學習成績提出了要求,目的還是招收成績優異、學習能力突出的農村學生。

數據來源:高校官網

確保公平,保送生門檻進一步提高,招生規模持續縮減

從2014年起全國保送生人數開始大幅瘦身,現已連續下降5年;如下圖所示,保送生人數從2013年的6759人減少到2018年的2091人(不含英烈子女及退役運動員)。招收保送生的院校也減少到2018年的78所。

目前,具備高校保送資格的學生僅有5類:省級優秀學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成員、部分外國語中學推薦優秀學生、警察英烈子女、退役運動員。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基本要求》顯示,2020年起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學生也將不再具有保送資格。

教育國際化對高校招生的影響再升級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我國教育國際化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出國留學人數仍然保持了穩定增長,並且越來越多的海外院校開始將高考作為本科錄取的參考依據。同時,來華留學熱度也在持續上升,我國已成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高層次探索模式,中外合作辦學也進入了提質增效的階段。

出國留學人數平穩增長 高考成績成為越來越多海外高校錄取依據

總體上,我國出國留學人數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保持了較為平穩的增長。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較2017年增加了5.37萬人,同比增長8.8%。同時留學回國人數也呈平穩增長趨勢,2018年為51.94萬人,較2017年增長3.85萬人,同比增長8%。總體而言,我國出國留學人數快速增長,但還沒有對國內高校生源形成較大影響。

從1978年至2018年,出國留學累計人數570.67萬人,其中360.3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比63.14%。2018年留學回國人數與出國留學人數的比例達到78.44%。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海外高校將中國高考成績列為本科錄取的參考依據。其中不乏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一流大學,如:劍橋大學、伯明翰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麥考瑞大學、舊金山大學等。日前,英國伯明翰正式宣布接受2019年參加中國高考並有志向入讀伯明翰大學本科的學生,如果達到下圖所示的高考入學要求,則無需再就讀預科。

數據來源:伯明翰大學官網

高水準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湧現 生源質量逐年提升

據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共有838個,其中,中外合作機構65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773個。這些機構和項目分布在全國28個省市。從地域來看,東部地區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較多,佔全國的47.13%,其中江蘇省最多,共有95個中外辦學機構和項目。

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開始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及內涵建設的新階段,強調與世界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開展高水準中外合作辦學的要求。全國出現了一批國內高校與國際知名院校及研究機構開展的高水準合作辦學項目,如浙江萬裡學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建立的寧波諾丁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與英國利物浦大學合作建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學等。

同時,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生源質量不斷提高。以寧波諾丁漢大學在浙江省的招生情況為例,據學校官網公開的2013-2018年招生信息顯示,6年來其在浙江省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均高於浙江省一本線,且差距逐漸擴大。2013年寧波諾丁漢大學在浙江省的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僅高於浙江省一本線6分,而2016年這一差距擴大到了20分;理科在浙江省的最低錄取分數線與浙江省一本線的差距也由2013年的19分擴大到了2016年的28分。2017年開始,浙江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實行分段錄取,寧波諾丁漢大學2017年和2018年在浙江省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分別高於當年浙江省一段分數線17分和18分。

02:高考改革因地製宜平穩推進

高考改革平穩推進 8省市成功落地

2019年4月,第三批8個省市的高考改革方案最後公布。此次試點範圍進一步擴大到了中西部。在總結之前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本次落地的8省市改革方案進行了因地製宜的調整。8省市的高考選科模式均採用了“3+1+2”,物理、歷史成為首選科目。選考科目的計分辦法也進行了調整,物理、歷史以原始分計入,再選科目采取“一分一段”的等級賦分方式。

由東部試點轉向中西部推廣的新階段

目前,已有14個省市開啟了新一輪高考改革,並且由東部試點開始向中西部推廣。2014年浙江、上海率先啟動高考改革試點;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4省市第二批高考改革試點啟動;2018年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第三批高考改革啟動。

高考選科模式轉向“3+1+2”,物理、歷史為首選科目

第三批8省市高考改革方案與此前啟動的6省市方案有所不同,選考科目模式由“3+3”轉向“3+1+2”,物理、歷史為首選科目,必選其一;在招生錄取時,按物理、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劃線、分別投檔、分開錄取。這一舉措強調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地位,有望解決此前其他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物理選考人數下降的問題。

在“3+1+2”模式下,選科組合由先前試點地區的20種組合降低至12種組合,有利於引導學生合理選課,並且降低了中學選課走班教學難度,更加符合地方實際,更有利於中西部省份推進高考改革。

數據來源:各地教育考試院

一分一檔加強高考成績區分度

高考改革因地製宜,不同地區根據其自身情況采取了不同的賦分辦法。新啟動高考改革的8省市方案中規定,首選學科(即物理、歷史)以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再選學科(即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採用等級賦分,並確定為“一分一檔”。

與之前已落地的6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相比,本次落地的8省市方案中所采取的賦分方式明顯是針對考生規模擴大的情況,有效提升最終高考成績的區分度。在之前已落地的6省市中,除山東採用“一分一檔”的賦分辦法外,浙江、海南、天津、北京、上海均採用了“三分一檔”的辦法,且所有選考科目均採用了等級賦分的方式。

數據來源:各地教育考試院

選考物理科目的學生,將擁有更多選擇機會

新一輪高考改革賦予了學生更多的選擇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選考科目。物理選考人數的下降引起了廣泛關注。物理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選考學生人數的下降對人才培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教育部隨後頒布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加強了高校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以引導更多學生選擇物理。此外,浙江省和上海市都相繼頒布政策,建立選考科目保障機制。多種引導和保護措施相繼頒布,基本遏製了物理選考人數下降的趨勢。

基於物理在科學研究中的基礎地位,高水準大學對於物理的重視程度往往更高,更加注重考生的物理基礎。九校聯盟(C9)是我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中國科學院大學則是新興的一所超級大學。分析“C9+1”高校2020年選考科目要求發現,這10所中國頂尖高校對物理都非常重視,要求選考物理的專業數量更多。

這10所高校中,有7所高校要求必選物理的專業佔比超過了50%。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全部專業均要求必選物理,中國科學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這一比例分別為76.92%、74%、72.72%、72.2%、60%、51.16%。

而如果學生選考物理,可報考北京大學、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6所“C9+1”高校的全部專業。

03:高職院校大擴招

1999年大擴招後,高等教育再次迎來大擴招,這次的主角變成了高職院校。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9年高職院校擴招100萬。

高職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職院校數量佔了大專院校總數的一半以上。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共有普通大專院校2663所,其中高職院校有1418所,佔比為53.2%。

近些年來,高職院校規模在持續擴大。一方面,高職院校數量保持了一直以來的增長趨勢,近15年增長了371所。另一方面,高職在校生人數也在不斷上漲,2018年達到了1133.7萬人,近10年增長了17.5%。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歷史使命。2018年中國GDP增速再次下降至6.6%,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不斷調整,“高質量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詞,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大量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高等職業教育也必然要肩負起支撐國家發展和民生穩定的職責與使命。

04:70年“招考”演變

來源 | 中國教育在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