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不良率創下新高怎麽辦?金融機構退出機制或建立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群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規模正在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

銀保監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03兆元,較上季末增加751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87%,較上季末上升0.01個百分點。

“2018年3季度不良貸款餘額達到2.03兆,絕對值接近2003年的高位水準;不良率升至1.87%,亦創下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新高點。”普益標準的分析報告稱。

“現在總體風險可控。”12月1日,中國銀保監會財務會計部(償付能力監管部)主任趙宇龍在由新華社財經國家周刊、瞭望智庫聯合主辦的“第三屆(2018)中國新金融高峰論壇”稱表示,應盡快建立健全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機制。明年要警惕的兩大潛在風險:“黑天鵝”和“灰犀牛”。“黑天鵝”是不可預知的,而“灰犀牛”是熟視無睹的,兩者的突然爆發才是真正的風險。監管方面應該尊重規律、尊重常識,改革中的風險仍然需要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 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金融嚴監管不斷深入下沉,實體經濟多年高速發展積累的風險逐步顯現,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增速在2017年穩定了一年後重新上升。但明年不良資產雙升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計,2019年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或呈現穩中微升態勢,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將面臨較大的不良貸款壓力,但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將保持在2%以內。

風險防控初見成效

“從中央來看,給我們定的任務是三年攻堅戰,剛剛過了一年不到,未來任務艱巨。現在市場雖然取得了風險防控初步的成效,但並沒有說可以現在歇歇松口氣的情況。”趙宇龍表示,三季度大型銀行不良貸款率比年初下降大概0.6個百分點,資本的充足率上升了0.4個百分點;但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率上升了一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下降了0.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是否有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僅取決於自身是否強大,更要看敵人是否強大,可能目前金融機構都很健康,但不知道有多大的風險需要去覆蓋、去抵禦,不能看到現在指標很好就一定不會出問題。

畢馬威發布的《2018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 信貸資產的不良貸款規模持續增加,但增速放緩,不良貸款率與2016年末基本持平,整體的信貸 品質在穩步改善。

根據上述兩圖所示,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信貸風險較2016年已經得到緩解,雖 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總額進一步上漲,但是各類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趨於平穩。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基本維持穩定,不良貸款率略微減小。

截至三季度,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分別為8018億元、4292億元、96億元,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47%、1.70%和0.73%。

城市和農村商業銀行2017年及2018年三季度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的上升趨勢都較為明顯,其中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2017年鋼彈3.16%,2018 年三季度末繼續上漲至4.23%。

2018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為180.73%,較上季末上升2.03個百分點;貸款撥備率為3.38%,較上季末上升0.05個百分點,整體風險相對更可控。

“從保險業來看,行業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245%,在176家保險公司中償付能力不達標的保險公司有3家,達標公司的資產規模佔比均高於99%,行業流動性風險可控,壽險公司積極應對晚期給付,業務結構不斷優化。”趙宇龍稱。

明年不良率或微升

中國經濟已由高速發展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金融業向高品質發展也變得至關重要。然而,明年金融業將可能迎來中低速發展期。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金融很可能會比經濟擴張得快,但是這個規律反向也是有用的,當經濟增速下降的時候,金融會萎縮得比它要快。”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如果經濟增速放緩,金融風險就有可能會有所暴露,於是管理和防範風險,特別是防範系統性風險就成為一個不變的任務。

“2019年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或呈現穩中微升態勢,部分城商行和農商行將面臨較大的不良貸款壓力,但銀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將保持在2%以內。”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預計,2019年GDP增長在6.5%左右,中國經濟依然處在“大調整”關鍵時期,並未走上所謂的“新周期”,這個“大調整”過程可能還將延續3-5年。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程實預計,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6%。 12月2日,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胡建忠在出席《中國企業家》雜誌與國厚資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不良資產50人論壇上預計,在未來三年,中國金融體系和實業當中的不良資產,持續上升將是一個確定性的事件。主要基於四方面的原因,一是防風險、去僵屍、去杠杆等過程以做減法為主,下行將是常態。二是,過去支持信貸和財政的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等產能嚴重過剩,產能過剩如果不去,新的增長點沒法培育,去產能過程也是滋生不良資產的過程。三是房地產及相關行業風光不再。四是嚴監管,過去不良資產長期潛在水下,同業的體會是有些不良情況就是數字遊戲,強監管會加劇不良資產的暴露。

建立市場退出機制

“金融只有幫助實際資本的運動和循環,才可能創造新的價值;只有支持實體經濟的金融活動才是好的金融活動;只有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前提下,營造好的金融環境和生態,才能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稱。

對於如何完善長效監管、防控金融風險,趙宇龍給出兩個建議:

一是,金融要回歸本源、回歸實體經濟,但是不同的金融部門各有本源,應該從不同的角度,根據各自的資金性質去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回歸本源,就是回歸實體經濟,但是在金融裡面有不同的部門,如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租賃等等,在市場也有不同的金融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等等,有不同的市場,這些不同的部門和不同的市場聚集著不同性質的資金。

對於這些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不同類型的金融市場,資金性質和可承受的風險並不一致。對於銀行部門所管理的交易目的的資金,最重要的是流動性,因此流動性管理對銀行非常重要。對證券市場、證券部門所管理的投資動機的資金,最重要的是收益性,而保險部門在保險市場的資金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所以“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在三個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市場的側重點不一樣。這要求監管層在很多監管政策上面要注意做區分,避免不同性質資金的跨界配置和錯位投資。

二是,進一步加強金融市場的市場紀律約束,建立金融機構正常的市場退出機制。

首先,要正確的認識市場退出,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應有之意,市場退出機制有利於激勵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經營和有效防控金融風險,防止金融機構盲目激進經營和過度負擔。依法果斷的淘汰存在嚴重違法違規和資不抵債等問題和金融風險機構,是衡量一個國家金融市場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建立和健全金融市場競爭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就是要建立規範、系統、有序、可操作的市場退出機制。市場退出是正常的市場化運作的結果,市場退出不代表監管失職,而是正常的市場出清的一種方式。

從國際上看,市場退出是金融市場的一種常態。比如,美國2015年—2017年間,破產的銀行家數分別是8家、5家和8家。近年來最高峰是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有140家、157家;保險公司在2015年—2017年間進入破產清算的分別是27家、31家和20家。

另外,市場退出是有效防控金融風險的必要條件。如果金融市場沒有退出機制,暫時性的維持措施只能使風險被掩蓋、推遲或者轉化為另外一種更加嚴重的風險,並不能真正的徹底使風險消失,問題並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

“我建議盡快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明確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的觸發條件,形成對金融機構和監管機構的雙向硬約束,激活存款保險制度和證券保險、信託等行業性保障基金在市場退出和金融消費者救濟方面的應有作用,探索建立金融機構的多層次退出機制,確保打贏、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趙宇龍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