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九霖:B股市場這個尾巴何時了?

  文/專欄作家 陳九霖

  在我國滬、深交易所,A、B股長期並存。B股市場如今死水一潭,融資和再融資以及資源配置功能均已喪失。B股如同過去的糧票、布票、煙票、肉票和外匯券,已經喪失其原始功能,完成歷史使命,不能繼續留下這個尾巴,需要通過改革予以廢除。

  改革B股的理由如下:

  一、B股已經完成特定階段的歷史使命

  所謂B股,正式名稱是人民幣特種股票,是以人民幣標明面值,以外幣認購和買賣,在中國境內的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資股票。B股公司的注冊地點和上市地點都在境內,2001年前,投資者限制為境外人士。之後,開放給境內個人居民投資。1992年2月,第一隻B股——真空B股(現改名為雲賽B)在上交所上市;到1997年底,B股已達到101家,最多時曾有114家;自2000年10月27日雷伊B(現改名為舜喆B)上市之後,再沒有B股上市。

  我國設立B股的主要出發點是,通過資本市場吸引境外資金投資,為國內企業籌集外匯資金。但是,隨著我國外匯資金的逐漸充裕、國內企業海外上市的增加,B股的籌資功能逐漸喪失。無論規模、地位還是代表性,B股在我國資本市場中的作用越來越小。2001年之後,B股沒有IPO;2005年之後,沒有任何籌資。

  2003年,QFII制度實行,大量境外機構合法進入A股市場後,B股就已形同虛設。滬港通、深港通開通後,外資進入A股更加方便,B股市場更是死水一潭。

  在行業分布上,B股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傳統行業,高科技公司很少。同時,B股市場規模小,流動性差,投資者主要為境內、外個人,其中,境內個人投資者佔80%以上,尚未減持的外資法人股數量非常少。因此,B股市場難以通過股權轉讓進行並購重組。

  總之,B股的歷史使命早已終結。

  二、改革B股風險較低

  2019年1月初,A股上市公司總數3568家。根據彭博數據,2019年3月22日,A股總市值報7.22兆美元。反觀B股,在7家退市、8家轉H或轉A後,目前僅剩99家,其中,純B股17家,其余的82家B股均含有A股。在價格方面,除了海控B股股價高於A股約14%外,其余B股股價均低於其A股價格。B股成交金額不足A股千分之一。因此,廢除B股影響較小,風險較低。

  解決B股問題的主要風險在於外匯出境和A、B股價格差距等方面。但是,通過設置合理的方案,這些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的。

  三、改革B股時機已經成熟

  關於B股改革的呼聲早已有之。早在2000年,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梁定邦就曾提出過A、B股合並的觀點;2006年底,證監會市場部也曾對B股改革進行過系統的研究,多家機構還曾向證監會遞交過B股改革報告;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乾意見》明確提出,穩步探索B股市場改革。然而,自2001年B股對內地居民開放後,雖有少數公司采取了B轉H、B轉A等方案,但再無關於B股改革的整體方案出爐。

  在資本市場開放程度已經較大、B股影響力很小、A股可能迎來牛市的大背景下,解決B股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已經時機成熟。如果久拖不決,等到A、B股股價差距越來越大之時,解決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解決B股問題的方案建議如下:

  總體上說,解決B股問題的實施方案主要有三個:一是B股轉H股,中集、萬科、麗珠等都是先例;二是B股轉A股,這方面的實例包括:浙能控股吸收合並東電B股新城控股吸收合並新城B股、招商局蛇口吸收合並招商地產、城投控股吸收合並陽晨B股南山控股吸收合並深基地B等;三是上市公司回購B股,魯泰、長安汽車綠庭投資等就曾部分回購B股。

  我的傾向性建議是:B轉A,即AB股合並;而對於極少數純B股,則可考慮直接轉板A股或者因為其資質較差或因股東意願而直接退市。

  對於極少數B股股價高於A股的情況,以B股為準,由企業給予適當價格補償;對於絕大多數B股價格低於A股的情況,以A股為準並允許企業按照A股價格定價;對於需退市或回購的B股,考慮到投資人長期以來對B股公司的支持,準予企業給予投資人適當補償。

  至於投資人的外匯投入和出境問題,可考慮尊重投資人的意願,其中,願意轉A放棄外匯的就不存在外匯問題;對於需要退出並換回外匯的,準予辦理,畢竟,這些投資人都是外匯入股,且我國具有這樣的外匯承受能力。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法學博士,北京約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擔任兩個世界500強企業副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