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港股2018年盤點:鐵塔小米美團上市進全球十大募資金額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歷史已經證明:

制度改革永遠是最大的紅利。

制度的枷鎖一旦卸下,市場自然就會機甲狂潮出強大的生命力,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更是如此。回顧A股2005-2007年那場浩浩蕩蕩至今無法超越的大行情,正是源於股權分置改革,理清了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之間的利益衝突,釋放了強大的市場活力。

如今,港股市場持續的制度改革也機甲狂潮出強大的生命力。

一、港股改革的大時代

自1993年7月,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以H股架構在香港上市至今的公司。此後,大量內資公司以H股、紅籌架構赴港上市。時至今日,內資上市公司已經成為港股重要的組成部分,過去10年間,H股+紅籌股的成交量已經佔主機板總成交的50%以上。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所有的成長都是有周期性的,所有的政策紅利也有周期,時代的發展必然會伴隨著新矛盾的產生,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必然會倒逼管理制度的更新。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背靠中國,面向全球的香港資本市場,幾經浮沉後,啟動新一輪制度改革,也釋放出了巨大的時代紅利。

1、互聯互通

2014年4月10日,滬港兩地正式開展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滬港通”,滬港通11月17日正式啟動,經歷了最初的磨合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2015年復活節的大時代,浩浩蕩蕩的北水南調把港股打出一波驚天動地的大行情。2015年4月恆指單月上漲12.98%,期間,4月8日,港股通每日105億元人民幣額度首次全部用完,強大的流動性讓無數個股翻倍,這個時代的記憶當屬:中國中車(601766.SH,1766.HK)。

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進一步擴大了投資標的,為配合資金流動,滬股通南北向所有總額度限制皆被取消。中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時代正式到來,南下資金進一步的改變了港股市場的生態,一大批上市公司的價值在南下資金的加入下迅速的發現,這個時代的記憶就屬於內房版塊了。

為了配合A股納入MSCI的平穩過渡,2018年4月11日,證監會公告宣布,自2018年5月1日起,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中港兩地鏈接更為密切。回看2018年,雖然恆指表現不盡如人意,累計下跌13.61%,但全年成交26.29兆,同比增長21.93%,市場的活躍度持續改善。

正是有了交易制度改革帶來的流動性紅利,才有發行制度的改革的良好基礎。

2、擁抱新經濟

由於發行制度的限制,新經濟公司的上市問題一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遺憾,大量優秀的公司遠走美股,形成遠在他鄉的中概股板塊,隨著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市場矛盾越來越激烈,自然倒逼發行制度的改革,而發行制度一直是資本市場的重中之重。

早在2014年,港股市場就有過一場大討論,最終爭議多時的阿里巴巴(BABA.N)因合夥人制度、同股不同權等問題錯過,遠走美股,港股市場就留下了那個讓人唏噓的假如:如果阿里巴巴當時在香港上市,阿里+騰訊雙劍合璧,現在恆指現在又是怎樣的光景?

當年的遺憾,在2017年6月16日繼續上演,當日,港交所非常低調發布《香港交易所就建議設立創新板及檢討創業板征求市場意見》,探討接納:尚未有盈利的公司;採用非傳統管治架構的公司;及擬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國公司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宣布,決定大致落實《上市規則修訂谘詢檔案》的建議,將於4月30日起接受上市申請。

港股自此掀開新時代的序幕,掀起了一波港股的IPO熱潮,創造了眾多制度性的第一。首隻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小米集團-W(1810.HK),首隻未盈利生物科技股歌禮製藥-B(1672.HK),首隻美股第二上市百濟神州-B(6160.HK),首隻“3+H”架構君實生物-B(1877.HK),紛紛在在港上市。

對於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好的是在二級市場也可以投到更早期的企業,可以享受成長最為迅猛階段帶來的超額收益,壞的是早期投資天然的風險大不確定性高,這類股票既是天堂、也是地獄,是屬於專業投資者的勇者遊戲。

以此,要思考港股IPO的大趨勢,就清醒的認清如今身處何處,如今的港股市場:

在交易制度上,既有國際認可的聯繫匯率下離岸市場帶來的全球資金,又有通暢互聯互通制度下的中國資金,給市場帶來豐沛的流動性;

在發行制度上,既有市場化定價,H股、紅籌等多種發行架構的優良傳統,又有允許虧損上市、同股不同權、第二上市等創新制度,從而更好地擁抱新經濟的到來。

對於絕大部分中國公司而言,港股IPO既靠近本土市場,品牌接受度強,同時靠近本國投資者,估值定價有效性更強,在發行架構的選擇上也是全球最為靈活的機制,如果最終不僅能證明自己的價值,還能吸納全球資金,這也就是港股IPO持續火熱的根本性原因。

港股持續的制度改革必然帶來港股IPO的大時代。

二、港股IPO的小趨勢

2017年,香港IPO失守全球第一,落後於紐交所及上交所,僅為第三,伴隨著港股發行制度的改革,2018年,港股IPO持續發力,最終發行數量、規模雙雙重回全球第一。在這個大時代下,港股IPO市場又出現了什麽小趨勢呢?

1、問鼎全球——制度紅利

2018年,港股共有218家公司上市,其中主機板有143家(包括10家由創業板轉主機板上市,3家介紹上市);創業板有75家公司上市。在主機板上市的143家公司中,扣除13家沒有集資公司,剩下的130家主機板上市公司共集資2811.80億港元,在創業板上市的75家公司,共集資50.62億港元。

2018年,港股新股發行累計募資約2862.42億港元,募資額遙遙領先排名第二名紐交所的510億港元,榮登全球第一寶座。港股IPO數量和募資總額分別增長28.13%和126.94%,IPO數量創出最近十年新高,集資總額創近八年新高。

2018年,全球集資額前十名的公司,港交所獨攬三家,分別是中國鐵塔、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後兩家是發行制度改革後,成功上市的同股不同權架構的上市公司。

2018年,受益於港股發行制度改革,包括小米,美團在內的28家新經濟公司已經在香港上市,累積融資額超過2048.71億港元,佔年度總募資金額超2/3。

2018年,市場出現了兩類特殊的新代碼後綴,代表同股不同權的W類股:小米集團、美團點評,兩家共集資757.49億港元,佔總今年港交所總集資額的26.3%;代表非盈利生物醫藥公司的B類股:歌禮製藥、百濟神州、華領醫藥、信達生物、君實生物,五家共集資160億港元,佔總今年港交所總集資額的5.59%。

2018年的港股IPO市場依然火熱,大形勢依然很好,出現了W類股、B類股的小趨勢,隨著制度改革帶來的制度紅利,可以預期,這個小趨勢會逐步成為大趨勢,未來成為港股市場的重要板塊。

2、新股表現——持續分化

市場通常會有一種路徑依賴的理解,即好公司是不會破發的,然而,新股是否破發和公司的質地並不存在必然聯繫。2018年,在IPO盛況之下,港股主機板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率和往年相比略有上升,對投資者的考驗也有提高。

港股的發行遵循的是市場化定價的原則,新股的發行價格是由賣方和買方共同博弈產生的,這就導致新股發行價格,很大程度上反映更多的是公司上市發行期間的市場情緒,當受大市、行業、企業家、一級市場等因素影響市場情緒比較亢奮的時候,發行估值自然水漲船高,也就為後續的破發埋下伏筆。

當對比美股新經濟公司的發行定價時,不難發現,港股大部分新經濟公司的估值明顯高於美股,這些公司來到了港股獲得了更好的價值發現融得了更多資金,雖然短期內承擔了更多的股價壓力,卻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機遇。

從長期來看,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有其內在的自我調節功能,伴隨著市場情緒的變動,會看到已經有部分擬上市公司發行定價主動下調,有些甚至推遲發行,市場會自我修複破發現象,也正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價值和魅力所在。

展望未來,依托港股的發行制度優勢,新股發行規模依然可能問鼎全球,但新股上市後表現的小趨勢可能就是繼續維持分化的趨勢,甚至兩極分化會繼續擴大,當市場定價越來越有效的時候,也是市場越來越成熟的標誌,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都是好事。

3、投資服務——新勢力崛起

在制度改革釋放市場的活力後,港股市場熱度持續升溫,市場參與者的多元化,必然帶來投資服務提供商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顯著的一個小趨勢就是,以富途證券為代表的互聯網券商的迅速崛起。

港股通開通後,投資者的教投工作在全國持續展開,過去幾年恆指相對A股的超額收益也不斷刺激投資者南下投資,由於港股通在制度設計上的限制,不能非常好的中小投資者、專業投資者、打新投資者等多樣化的需求,隨著投資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資需求與港股通制度限制的矛盾越來越大,這也就是富途證券這類互聯網券商能崛起的市場基礎。

特別是對於港股IPO而言,富途證券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在ToC領域,2018年,在原有“一鍵打新”的新股認購功能的基礎上,富途證券推出現金認購免手續費、10倍高杠杆融資打新、對齊銀行的超低融資利率等,令投資者享受打新能力提升的同時,交易成本也可大幅降低,是為投資者打新首選。

打新投資者也開始更多地在牛牛圈社區中分享新股投資的觀點,思想激烈的碰撞也吸引了更多的流量和目光。

2018年,富途證券推出新股暗盤服務,暗盤提供實時分時、逐筆成交、五檔買賣盤、隊列經紀人代號等豐富行情數據,並支持使用融資交易。為打新投資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務,通過暗盤不僅可以更靈活的調節打新的頭寸,還可以一窺次日上市的走勢趨勢,全年累計成交量大幅領跑市場。

在ToB領域,2018年,富途證券累計參與14家IPO分銷,其中不乏重諸多磅新經濟公司,在小米上市之時,富途證券作為聯席账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參與其中,也是互聯網券商的唯一代表,通過富途證券認購的人數佔到全球的五分之一,整整30億的認購額便已可以全部包攬小米的公開發售額度。而在美團點評、華興資本、同程藝龍等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之時,富途證券同樣也成為其聯席账簿管理人和聯席牽頭經辦人,在認購規模上顯著領先,成為新經濟公司IPO的重要合作夥伴。

當下新經濟公司更趨向於在早期融資階段就施行激勵計劃,激勵的規模也更大,對個性化需求的標準也更高。富途針對性的推出“ESOP員工股權激勵解決方案”已經在開發更便捷的管理系用和高效的員工行權系統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來滿足上市前的數據、上市後的行權、納稅、收益回流等問題,富途全鏈條自主研發了高效便捷的企業ESOP管理系統和優惠極致的員工行權系統,並由富途牛牛提供全終端支持,最大化激勵效果。

作為一個新生代的券商,富途證券能夠短時間進入IPO分銷市場,並獲得重磅新經濟公司認可,其根本性原因很可能就是:懂新經濟的投資者都在富途。

通過互聯網打法切入券商領域的富途,截至2018年9月30日,擁有530萬用戶,客戶的平均年齡為34歲,收入普遍較高,約44.7%的客戶從事互聯網、IT和金融服務行業,這個目標人群大量的不是在新經濟公司工作,就是新經濟公司的用戶,自然就比傳統投資者更能理解新經濟公司的投資邏輯。

這也與36Kr的《新經濟行業特徵及發展報告》觀點互相印證:相比於以往香港及海外投資者為主,如今新經濟上市公司大陸投資者比例明顯增多,在新股認購階段甚至達到90%,其中互聯網IT、金融從業者居多,並呈現年輕化趨勢,而在服務機構方面商互聯網券商戲份逐漸加大。

富途的產品除了傳統的行情、交易之外,也搭建了資訊、社區模塊,在提供交易信道服務的同時滿足用戶的資訊、社交需求,投資者可以一站式的滿足其對投資方面的需求,特別是在打新上,能第一時間獲取新股的相關資訊,繼而選擇對應打新策略,還能早於其他打新信道進行暗盤交易。

通過多年的產品創新以及運營,將懂新經濟的投資者與有融資需求的新經濟公司進行精準連接,產生了巨大的化學反應,這可能就是2018年港股IPO市場最為人所忽視的小趨勢了。

結語:

2018年12月20日,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小加網志中發表:《明星公司的IPO為什麽也會破發?——回顧2018香港上市新規》,文末,他展望未來:

“我們相信,假以時日,新的上市機制可以吸引更多新經濟公司來香港,就像當年的H股的誕生一樣,為香港市場帶來長久的繁榮與活力。”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屬於港股市場的大時代,但是大時代之下的小趨勢,又有多少人能把握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