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陰雨綿綿,急需清熱祛濕!這幾款湯不妨多喝

食膳調理是四季養生之道。以下這幾款湯,可以幫助我們祛除體內濕氣。

1、絲瓜絡茅根土茯苓煲豬骨:清熱祛濕 通絡止痛

防治痛風的中藥藥材有很多,結合廣東季節特點,今天我們挑選了絲瓜絡和土茯苓這兩味中藥。

材料:絲瓜絡10克,白茅根一紮,乾土茯苓50克,豬骨500克,生薑3片,蜜棗1個。

瓜絡味甘性涼,中醫認為能入絡,所以對於關節等絡病有很好的功效。對於通經活絡,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止血等也具有特殊的效果。

土茯苓善滲利下焦以及肢節的濕毒,對關節的濕熱痹症、盆腔處的真菌感染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療效。

白茅根涼血利尿,能把濕熱導出體外,三種材料相配,對於防治痛風性關節炎有很好的功效。

上述材料洗凈,鍋內加水2500ml,煮開後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轉小火煮1.5小時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2、藿香茯苓鯽魚湯:健脾和中,滲利濕濁

材料:藿香5克,茯苓20克,荷包豆60克,鯽魚1條,瘦肉250克,生薑3片,蜜棗1個。

藿香有殺菌功能,搭配生薑同煮,對於暑濕以及濕濁穢氣侵襲引起的脘痞嘔吐、惡寒頭痛、腹瀉、鼻塞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茯苓及荷包豆:茯苓及荷包豆配伍鯽魚同煲能健脾和中,滲利濕濁,幾種簡單的材料相配能很好地驅趕邪氣,保護我們的胃腸。

做法:鯽魚煎至兩面金黃色,鍋內加水2000毫升,煮開後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轉小火煮1.5小時後即可飲用。

3、紅白蘿蔔燒骨湯:清解胃火、健脾扶正

材料:紅白蘿蔔各200克,黃豆40克,淮山50克,燒骨300克,生薑3片。

燒骨在製作時除了有較多的鹽外,一般會加用五香粉等材料,所以味道較鹹,多食還是會惹火傷津,因此更加要選好搭配。選用有清解功效三小將——紅蘿蔔、白蘿蔔、黃豆這三種食材。

這湯能有效清解胃火,和健脾扶正的淮山搭配一起,去火不傷正,味道鮮美,最適合一家大小飲用。

做法:紅白蘿蔔去皮切成小塊備用,黃豆提前浸泡,鍋內水2500ml,煮開後放入上述材料,大火轉小火煮1.5小時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4、蕎菜豆腐滾鯪魚滑:補氣健腦、清熱解毒

材料:蕎菜100克,嫩豆腐一塊,鯪魚滑250克,白鬍椒少許,生薑3片。

蕎菜是南方特有的蔬菜,適當進食有利於調暢心肺氣機,輔助驅除體內濕氣。但注意蕎菜多食會有一定的胃腸刺激,所以選搭健胃和中的嫩豆腐、溫中下氣的胡椒和補中益氣的鯪魚肉一同滾湯。

做法:蕎菜洗凈後切成小段,鍋內加水2000毫升,將所有食材一起下鍋,大火轉小火滾10分鐘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材料:白朮10克,茯苓15克,乾薑5克,海龍2條,豬骨500克。

中醫對於濕困腰痛有一條名方,叫腎著湯,組成很簡單,就是白朮、茯苓、乾薑、甘草四味葯,這條配方對於濕困脾腎引起的腰膝重痛、怕冷、大便稀爛等病症有很好的療效,而且安全無毒。

為了使去腰痛的效果更佳,還配搭溫腎壯陽、消腫散結的海龍和形補形的豬脊骨。

做法:豬骨斬件汆水,燉盅內加水1500毫升,所有食材一起下燉盅,隔水蒸燉2小時後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覺得實用就在文末點個「在看」,給小編加個雞腿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