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區區四味葯,古人巧妙安排,成了化解脾氣虛弱的妙方!

(本文為原創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與引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醫方臨證指南》、《中醫方劑通釋》、《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這篇文說,咱們來一同感受古人化解脾氣虛弱的辦法。

說起這個辦法來,在中醫學的世界裡是有鼎鼎大名的。當下,向全民普及中醫藥學知識,已經成為推進全面健康素質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有必要對中醫學的一些常用方劑、經典配伍作以了解。

現在,這個小巧的方子,您要記住了:人蔘、白朮、茯苓、甘草各6克,水煎服即可。這是現代的用法。古人還講究加點鹽,但是現在都不這麼做了。

這個古方,您記住,就是四君子湯的配伍。它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要理解這個方義之前,我們得先搞清楚,脾氣虛弱到底是什麼表現。

我們翻開《醫方考》這本古籍,會看到這樣一句話:「夫面萎白,則望之而知其氣虛矣;言語輕微,則聞之而知其氣虛矣;四肢無力,則問之而知其氣虛矣;脈來虛弱,則切之而知其氣虛矣」。寥寥數語,基本把脾氣虛的主要表現歸納出來了。

分開說,脾氣虛弱的人,面部一般萎白,就是臉色暗淡、沒有血色,看起來蒼白或者發黃,整個人面部沒有光澤和色彩。為什麼呢?因為脾虛氣血生化不足,無法上榮於面所致。

另外,這類人一般四肢沒有力量,形體消瘦,總感覺自己特別乏力,什麼都不想乾,不愛動彈。為什麼啊?脾主四肢。現在脾虛,氣血不能充養四肢,所以我們就四肢乏力。

還有,這類人說話的聲音低微,要想和正常人一樣的聲量,非喊著說話不可。為什麼?因為說話這件事,得有肺氣來依託。肺屬金,脾屬土,土能生金。所以當脾氣虛弱的時候,肺氣也就不足,所以脾虛的人說話聲音往往不大、低微。

脾虛的人,往往食慾差,這是脾虛不能運化所決定的。既然運化不及,那當然就不想攝入了,所以這類人的胃口一般不好。

當然,脾虛的人常常便溏、拉肚子、腸鳴。為什麼啊?因為脾虛,運化不及,清陽不升而陰濁不降,濕濁鬱積於中焦,故而腸鳴、便溏、拉肚子。

同時,脾虛的人,脈象比較細弱。這是氣虛血少、無力鼓動血脈所致。

現在,就請您記住,上面這些,就是脾虛氣弱的典型表現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生活中此類人還是很多的。

這個時候怎麼辦?中醫就認為,用四君子湯,即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的配伍。

這裡面的君葯,乃是人蔘。人蔘甘味,可以扶脾養胃,效力最好,所以為君葯。後世往往用黨參來替代人蔘。接下來就是白朮和茯苓。這兩味葯都是健脾的,但是側重點不同。白朮,善於燥濕健脾,茯苓,善於滲濕健脾。一個燥濕,一個滲濕,都是為了化解濕邪。為什麼務必化解濕邪?因為脾最怕濕邪。濕邪一去,則脾就「精神」不少了。最後,搭配一個甘草。甘草甘溫益氣,可以幫助人蔘、白朮來健脾,又可以配合茯苓,使得茯苓在滲濕的過程中「補中有瀉」。

應該說,這個四君子湯,其實是中醫方劑學裡面健脾益氣的基本方。由它開始,後世總結出不少變方,比如異功散、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等等。但是總的基調,離不開這四味葯的配伍。脾虛失運、脾胃虛寒的人很適合。證屬脾氣虛弱的胃腸功能減退、消化不良等,可以考慮以此來化裁調治。

當然,本訂閱號作為自媒體,目的是把這裡面的道理給您講清楚、講明白。但是於實際應用,還是遠不如這麼簡單。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普通人,務必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應用和借鑒,不要自己看著不錯,就拿來用,這是不對的。

好了。關於古人調治脾氣虛弱的辦法,我們就為您介紹這麼多。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