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金科技輸出:獲客導流成本上漲50% 壞账兜底風險高

  互金科技輸出挑戰: 獲客導流成本上漲逾50% 壞账兜底風險高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導

  導讀

  51公積金聯合創始人兼COO陳蓓珍坦言,當前金融科技輸出,大致涵蓋獲客導流、數據應用、風控合作、系統搭建等四個方面。目前銀行最迫切需要的,主要是獲客導流。

  “退潮之後,方知誰在裸泳。這個規律,在金融科技輸出領域同樣適用。”一家金融科技平台負責人向記者感慨說。

  隨著互金行業監管趨嚴,越來越多互金平台紛紛涉足金融科技輸出業務,通過向中小銀行提供獲客、數據應用、風控、貸後管理、系統搭建等技術支持,獲得新的業務發展太空與收入來源。

  “這也讓金融科技輸出行業正變得良莠不齊。”這位金融科技平台負責人直言。不少互金平台為了搶佔銀行合作資源與市場份額,紛紛誇大自身在獲客、數據分析應用、風控等方面技術能力並給予銀行極高期望值,但實踐效果卻差強人意。

  記者多方了解到,由於金融科技輸出領域魚龍混雜,行業泡沫正悄然催生。未來2-3年整個金融科技輸出領域開始進入擠泡沫階段,最終僅有10%-20%具有技術輸出優勢的平台才能得以存活。

  “要做好金融科技輸出業務,不僅需要在大量金融科技領域開展大量創新應用,還得幫銀行完成相應的KPI考核指標。” 樂信集團CEO肖文傑在“2018朗迪中國峰會(LendIt China)”間隙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這意味著互金平台不得不持續加大投入,一面將最新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消費金融領域獲客、風控、資產匹配等產業鏈條,持續提升中小銀行金融服務體驗與業務操作效率;另一方面與各大持牌金融機構在用戶分層、場景拓展和技術融合等層面開展深度合作,讓後者獲得客戶下沉與多元化場景業務布局的操作太空,滿足中小銀行零售信貸業務快速發展的各類需求。

  “今年上半年,樂信在金融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額達到1.46億,較去年同比增長45%。” 肖文傑告訴記者。

  在多位金融科技平台人士看來,隨著金融科技研發投入與獲客成本日益高漲,如何盡早在投入與回報之間找到平衡點,改變當前行業賠錢賺吆喝的局面,儼然成為金融科技輸出行業能否走出惡性競爭與燒錢怪圈的最大挑戰之一。除此之外,金融科技行業要實現良性發展,還需要解決“身份認定”與“數據規範操作”兩大難題。

  向上金融CEO袁成龍坦言,按照現行的監管規定,銀行不可以將風險控制、資訊收集等核心業務流程外包給第三方機構,因此互金平台將以何種身份與銀行開展金融科技輸出合作,存在著身份認定問題。

  “比如當前越來越多P2P平台都在向金融科技輸出平台轉型,那麽P2P平台的身份是否得到相關部門允許,將對金融科技輸出行業規範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他指出。與此同時,銀行與第三方金融科技平台聯合建模開發消費信貸產品時,難免存在“共享”用戶數據現象,如何在落實數據保護同時規範彼此的技術輸出合作,同樣是行業急需解決的合規操作問題。

  “若這些問題遲遲得不到妥善解決,整個金融科技輸出行業發展將面臨巨大的政策風險。”上述金融科技平台負責人向記者直言。但是,沒人願意率先出局,畢竟在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金融科技輸出已經成為當前互金平台轉型發展,謀求海外上市的救命稻草。

  技術輸出“欲速而不達”

  一家國內大型互金平台創始人向誠(化名)發現,當前金融科技輸出領域存在不少操作誤區。

  “不少互金平台自身系統技術尚未完善,一開始就和中小銀行洽談全方位的系統搭建,成功的幾率不會很高。”他直言。究其原因,一是銀行對零售業務發展有著自己的業務規劃與布局節奏,互金平台貿然“輸出”全方位的系統搭建技術,很可能產生拔苗助長的效果;二是多數銀行對第三方金融科技輸出存在著疑惑-理解-接受的過程,互金平台一旦“步子走得太快”,反而會因為技術磨合問題加深銀行的疑惑,導致金融科技輸出合作失敗。

  他告訴記者,由於多數中小銀行不大會一次性掏出數十億元巨資,用於搭建全方位的零售信貸業務系統,因此金融科技平台需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記者多方了解到,當前金融科技輸出行業不乏“欲速而不達”的案例。比如個別金融科技平台在輸出消費信貸運營系統同時,承諾會給銀行帶來數百萬流量與十億級別信貸規模,但銀行付諸實踐卻發現,實際流量導入與信貸規模不到預期值的1/5。這背後,是這些金融科技平台自身不具備消費場景與獲客導流能力,而是將這些業務外包給第三方機構。由於銀行、互金平台與第三方合作機構利益分配尚未達成共識,第三方機構不願向互金平台提供足夠的導流服務,導致銀行引入的消費信貸運營系統成為“昂貴的擺設”。

  51公積金聯合創始人兼COO陳蓓珍對此直言,在行業出現一些失敗案例後,循序漸進式的技術輸出儼然成為互金平台的共識。但要走好每一步,絕非易事。

  她坦言,當前金融科技輸出,大致涵蓋獲客導流、數據應用、風控合作、系統搭建等四個方面。目前銀行最迫切需要的,主要是獲客導流。因此互金平台能否做好這項服務,很大程度影響著未來合作太空。

  她介紹說,51公積金的做法,是先從5600萬客群裡挑選信用評級較高者,導流給中小銀行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等到銀行發現導流獲客服務效果不錯時,雙方開展數據應用合作的太空也就打開了。

  畢竟,市場上存在不少替人代繳公積金的殼公司,其中不乏一些騙貸者先借助殼公司代繳公積金獲取較高個人信用評級,再跑到銀行等互金機構進行大額騙貸。因此中小銀行需要與互金平台開展合作,對公積金繳納人群的消費特徵與生活行為開展多維度調查,判斷其中哪些行為與消費特徵存在“騙貸”隱患。

  “若銀行認為數據應用方面的技術合作也取得良好成效,相關風控技術的輸出也有可能落地。” 陳蓓珍告訴記者。51公積金會與銀行通過聯合建模,排查出潛在的騙貸者,最終由銀行風控體系加以防範。

  在她看來,只有當導流、數據應用、風控技術輸出合作均取得不錯成績,銀行才可能與互金平台走到技術輸出合作的最後一步——系統搭建。

  “事實上,金融科技輸出絕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技術分享,而是要讓各項金融科技有效嵌入銀行自身的消費信貸業務流程,從而提升銀行零售貸款業務操作效率與金融服務體驗,最終幫銀行完成各項業務發展考核指標。” 陳蓓珍直言。它的最大好處,在於隨著彼此技術合作加深,互金平台的收入模式趨於靈活。以往在導流服務環節,互金平台主要按人次(與銀行簽訂消費信貸合約的用戶)收取獲客服務費用,導致業務收入不夠穩定;但在數據應用與風控技術輸出環節,互金平台可以嘗試與銀行協商一次性收費(附加技術更新維護費用),或者按業務利潤進行分成,業務收入金額與穩定性雙雙提升不少。

  在上述金融科技平台負責人看來,這意味著互金平台要將金融科技輸出打造成穩健的業務模式,還需要相當漫長的技術能力考驗。

  “在當前獲客成本較以往上漲逾50%的情況下,這對互金平台能否盡早走出燒錢怪圈構成更嚴峻的挑戰。”他指出。當前不少互金平台之所以不惜成本切入金融科技輸出業務,主要得益於此前現金貸業務豐厚利潤進行“補貼”。隨著時間流逝,現金貸利潤補貼總有耗盡之日,到時它遲遲未能自力更生,勢必成為互金平台的又一項“雞肋業務”。

  在他看來,中小銀行也意識到,若互金平台的金融科技輸出業務遲遲不能盈利,其技術研發投入必然隨之縮水,將拖累銀行零售信貸業務競爭力走弱。

  “因此不少中小銀行會側重尋找技術研發能力出眾、且運營能力長期穩健的金融科技平台合作,以此獲得持續長久的技術支持服務。”向誠向記者透露。

  壞账兜底“捷徑”暗藏隱患

  記者多方了解到,儘管越來越多平台紛紛涉足金融科技輸出,能邁入銀行合作門檻的平台並不多。

  上述金融科技平台負責人透露,多數情況下中小銀行不僅看重互金平台以往壞账率、逾期率等運營數據,更關注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平台業務收入能否覆蓋所有成本支出(包括獲客、壞账、逾期、運營等綜合成本)。

  “甚至個別中小銀行擔心互金平台自身業務數據存在水分,要求他們提供與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合作開展助貸業務的運營數據進行綜合判斷。”他進一步指出。這驅使嗅覺敏銳的互金平台先尋找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公司開展“助貸”業務,作為向銀行輸出技術的敲門磚。

  一位信託公司總裁助理坦言,當前不少信託公司對上述業務持支持態度。究其原因,信託公司希望將通過布局零售信貸業務,分散資金配置並緩解經濟周期波動所衍生的對公業務壞账壓力。

  何況,信託公司擁有相對低成本的資金,但缺乏零售信貸業務風控能力與互聯網貸款運營經驗;互金平台恰恰能提供風控、獲客、互聯網運營方面的技術支持,兩者之間也形成業務互補。

  “為了保障信託資金的安全,信託公司都會與互金平台關聯持牌擔保機構簽訂一份壞账兜底協定,由後者負責賠付所有的信貸壞账損失。”這位信託公司總裁助理直言。

  令上述金融科技平台負責人頗感驚訝的是,這種壞账兜底模式同樣成為不少中小銀行防範技術輸出風險的首選。

  今年以來,他先後與6家城商行洽談消費信貸業務金融科技輸出合作,發現其中多家銀行特別關注壞账兜底模式——甚至兩家城商行個貸部負責人暗示,儘管壞账兜底協定“不能見光”,但它卻是銀行高層批準開展零售信貸業務技術合作的重要審核標準之一。

  “其實,只要借款群體擇優選擇,互金平台需兜底的壞账額度並不高。”一家國內大型互金平台風控總監向記者直言,比如他們與一家城商行開展合作,針對世界500強或公務員客群聯合建模並設計大額無抵押純信用消費貸款產品。通過大量壓力測試,他們發現這部分客群的壞账率低於0.8%,平台實際需支付的壞账兜底款遠遠低於上述產品技術合作的利潤分成款。

  “如今,壞账兜底條款也成為我們迅速擴大金融技術輸出範疇的主要籌碼,因為它能一次性讓互金平台與銀行建立導流、數據應用、風控模型等多項技術輸出合作,無需循序漸進。”他直言。不過,越來越多中小銀行已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減輕壞账兜底兌付壓力,互金平台往往會擇優選擇借款人群體進行產品設計與獲客導流,導致銀行整套零售信貸業務作業系統只能聚焦在一部分信用評級較高的客群,無法開展業務下沉或拓展多元化消費場景爭取更廣闊的業務發展太空,相關零售業務發展很快遭遇“天花板”。

  “目前,個別發展目光長遠的中小銀行不再看重壞账兜底協定,反而更關注互金平台能否提供多元化場景布局、多管道獲客、不同類型客群風控模型設計等技術能力,因為這才能讓銀行零售業務轉型征途走得更遠更好。”這位風控總監強調說。

  (編輯:曾芳,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楊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