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科主任分享:寶寶太活潑好動究竟是好是壞?是好動還是多動症

許多寶媽經常討論自己家的孩子過於活躍的問題:寶寶好動,沒有一刻消停,家長怎麼說都安靜不下來。很多寶媽懷疑自己的孩子患有多動症?

其實,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實際上,好動不等於多動症。好動調皮是孩子的天性。從出生開始,嬰兒就開始通過他全身的感覺器官來吸收他周圍的所有信息。他所接觸到的一切都是陌生、新鮮和未知的,所以他對周圍的環境充滿了好奇。

當嬰兒6個月大的時候,只要聽見聲音就會轉頭去尋找哪裡發出的聲音,他一看到什麼東西就會伸出手去拿。大一點的孩子就會更好奇,好動也會更多。八九個月的寶寶已經學會爬,活動範圍大大拓寬,他們的好奇心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一到兩歲的嬰兒已經開始能夠走路,活動能力大大提高,思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開發。他們需要經常玩遊戲,他們喜歡到處跑,四處搗亂。這些都是兒童的正常表現。

因此,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兒童會不斷地探索周圍世界,提升自己的運動能力和思維能力。孩子如果不好奇,他就不會接觸到事物。若孩子不去接觸事物,那麼他就無法理解事物的本質和情況。因此好動是嬰兒獲得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看,寶寶越好奇,他就越活躍,寶寶的大腦越活躍,他就越聰明。父母不必擔心自己孩子好動的問題,他實際上在學習和探索,在遊戲和行動的過程中。父母可以讓他儘可能多地玩耍,在保證他安全的前提下。同時,父母也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寶寶玩遊戲,有意識地引導寶寶在玩耍的過程中,讓寶寶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和解決,從而促進大腦的發展。

一、什麼是多動症?

兒童多動症(ADHD)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綜合症。

1、具體表現

與同齡兒童相比,多動症患兒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時間短,活動過度和衝動,還伴隨著學習困難,行為障礙和適應不良。

2、得多動症的原因

目前,該病的發病機制尚未確定:有的認為是遺傳的,有的認為是神經系統的損傷或缺陷,有的認為是營養問題(如維生素缺乏)。也有人說,教育方法不當等因素可能導致兒童心理問題,也可能誘發多動症。

二、好動和多動症的區別?

好動是兒童的天性,不是所有好動的兒童都是多動症。研究發現多動症和兒童好動、活潑頑皮有四個本質差異。

1、注意力與興趣

好動的孩子可以專註於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討厭被別人打擾,而多動症的孩子則心不在焉,做什麼事情不能有始有終。

2、目的性與計劃性

區別寶寶是否好動還是多動症,可以根據他們做事是否有目的性或計劃性,或者說是否知道如何安排。

例如,寶寶會跟父母商量,在睡覺前要求再看一集動畫片才肯睡覺(計劃性);

例如,在完成一件事情,會向父母撒嬌要獎勵表揚(目的性)。

以上就可以判斷寶寶是好動的,而多動症的孩子,做任何事沒方向感,雜亂無章,無規律可循。

3、自我控制的能力

好動的兒童可以在陌生的環境和特殊的要求下自我約束,他們可以靜坐,而多動症兒童則完全不能靜坐。

4、動作發展上

通常好動的兒童,在做反覆,做輪換動作時,會顯得靈活自如;而患有多動症的兒童則顯得笨拙,動作不靈巧。

當然,是否患有多動症,還要視醫生的專業判斷而定。因此,當兒童符合上述特徵,或懷疑自家寶貝患有多動症時,要儘快就醫確認診斷。

三、如何讓活潑好動的孩子靜下來

1、培養寶寶的專註力很重要

注意力不集中是寶寶好動的一個重要表現,這也是很多家長擔心所在,尤其是寶寶即將進入幼兒園,父母就更加頭痛,生怕自己家的寶寶因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心聽講,而輸在了起跑線上。

研究表明,寶寶分心程度與年齡成反比:2歲的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時間為7分鐘;4歲的孩子有12分鐘,5歲的孩子有14分鐘。孩子的年齡越大,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事情上的時間就越長。因此,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專心,應該以他或她這個年齡段的注意時間長短為依據,而不是以他或她的父母的主觀感受為依據。

當然,專註力是一種習慣,習慣應該從小養成,父母抓的越早,效果就越好。

2、好動的孩子

①動靜結合

既然好動是孩子的天性,那麼就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時間,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孩子自由釋放他的天性。

但是要確保有一定的時間,可以讓寶寶能夠安靜下來。比如讓寶寶能安靜地、集中精力地看會動畫片、玩玩具、畫畫等等。

②制定規則

給寶寶自由,確實符合他們的發展規律,但必須要有規則來約束他們。必須讓孩子們理解和遵循,他們什麼時候,什麼場合,能做什麼事情。

例如,在家裡,當每個人醒來時,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大聲說話,但在公共場合,他們必須知道如何尊重他人和約束自己的行為。必要時,家長可以設定獎懲措施。否則,如果我們盲目放縱,好動活潑的孩子就會在「熊孩子」的路上淺行淺遠。

3、多動症的孩子

①重視治療

不要認為多動症兒童長大後可以自愈。雖然它確實有改善的傾向,但60-80%%的兒童的癥狀會持續到青春期,30%-50%癥狀可持續到成年。並且這些兒童成年後將在職業、自尊、社會關係、暴力和藥物濫用等方面面臨更多的問題。

②家長要端正態度

父母應該明白孩子是生病了,而這並不是孩子的錯,不要責怪打罵孩子。對孩子的搗蛋行為要有耐心,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指導孩子。

③配合醫生的治療

督促孩子按時服藥,同時觀察患兒的反應,及時把病情反饋給醫生。此外,父母還應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短則6個月,長則1年。

④多陪陪孩子

為孩子創造溫暖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家庭中感受到溫暖和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