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入冬養生,為身體打好抵禦寒邪的基礎

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

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如果說立冬是冬天的預告,那小雪就是冬天的序幕。

小雪時節,氣象上升、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間此時默默形成一個「肅殺萬物」的格局。

北方有了暖氣,南方的朋友們,也是時候把秋褲穿上啦。

小雪時節的養生重點,小編已經為大家總結好啦,請注意查收:

早睡晚起,避免辛勞;

常按太溪,藏精固精;

護好大椎,防寒防濕;

多曬太陽,溫通經脈;

防止內熱,食補要清。

來,我們一起再大聲朗讀一遍~

01

早睡晚起,避免辛勞

小雪時節,我們的作息應該早睡晚起,不要熬夜,避免辛勞。

身體閉藏好了,就是在滋養我們自身的元陽之氣。

起居要做好禦寒保暖,防止感冒的發生。

白天記得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和濕度,遠離乾燥和流感。

02

常按太溪,藏精固精

冬,五行屬水,在臟應腎,故應季養護腎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藏精固精的良好時機。

太溪穴是人體十二經脈中「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和原穴,是腎經的原動力所在,為人體的一大「補」穴。

播放GIF

每天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可調動生命的原動力,使氣血上達於面下行於足,同時可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症,對腎虛引起的月經不調、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痛、咽乾、頭暈目眩、失眠等癥狀有療效。

位置: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操作方法: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放鬆全身肌肉,手指按揉到穴位有微微的脹痛或酸痛感,每次30下。也可以使用艾灸溫灸5-15分鐘。

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每晚9點。

03

護好大椎,防寒防濕

小雪節氣開始,隨之而來的,還有許多人的手腳冰涼、感冒咳嗽、容易腹瀉等許多寒邪留存身體引發的癥狀。

大椎穴作為人體陽氣巡行的交通要塞,此處受寒,陽氣就升不上來。

平常出門,記得戴好圍巾,保護好大椎穴,避免寒氣進入我們的身體。

久坐的上班族,也可以使用護頸帶,溫暖大椎穴,緩解頸椎疲勞。

除了防寒,更要注意防濕冷。

從中醫的五運六氣來看,小雪已進入戊戌年的終之氣。此時太陰濕土當令,濕氣更會大大加重。

中醫認為人體如果被外濕侵襲,外濕也會阻礙脾的運化,導致人體濕氣加重。

本來就陽氣不足之人,更容易受到外濕的侵襲。

我們需要注意,盡量避免在潮濕陰冷的地方停留,除了增加衣物保暖之外,更要注意保持衣服乾燥。

04

多曬太陽,溫通經脈

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人體後背是多條經絡的必經之路,後背經過陽光的照射,變的暖暖的,經絡就會暢通,陽氣也會變足。

在冬季,經常外出曬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走出逼仄陰暗的房間,擁抱大自然,來一場「日光浴」,還可以抒發心中的鬱氣,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當然,外出一定要做好禦寒保暖,防止感冒發生。

05

防止內熱,食補要清

氣象逐漸變寒,大家都會吃些溫熱的東西補一補驅驅寒。但稍有不慎,就會補出內熱上火,口腔潰瘍,牙疼,長痘…………真是越補越糟糕。

這是因為,我們平時上班都被暖氣、冷氣機包圍著,再加上穿得多、動得少,再吃上這些甘溫不易消化的東西,就很容易造成體內積熱,滯氣,不消化。

這時候如果食補,就要選擇比較清潤的,比如蘿蔔絲豆腐鯽魚湯,鯽魚可以開胃,化食,熄風清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