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體系的核心:陰陽五行與藏象

五、黃帝內經與醫術

1、中醫體系的核心:精氣神—與肉體的關係 即「藏象理論」,也就是人體內的陰陽五行

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係

藏象理論:

所謂「藏」,就是藏於身體內部的臟腑組織,例如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等等。「藏」還有另外一種解釋:藏即「內臟」。由於古人忌諱多,「臟」又有不潔的意思,因此,古人將「臟」用「藏」來代替,字不同,音相同,「藏」音同「內臟」的「臟」音。所謂「象」,其意義有二:一是指臟腑的解剖形態,如「心象尖圓,形如蓮蕊」。二是指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表現在外的徵象。正如《黃帝內經》所說:「象,形象也。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這裡的「形」與臟腑相聯繫的肢體官竅密切相關:筋、脈、肉、皮毛、骨以及目、舌、口、鼻、耳,等等,都可以看作臟腑在外的「形」。總而言之,藏象是研究人體臟腑的解剖形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其相互之間的關係,是人體生命本質與形象的統一。

藏象與葯膳

藏象,古代認為:藏,是指藏於體內的內臟;象,是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藏象學說不僅對中醫學有著重要關係,就是對中國葯膳學也密切相關。

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以臟腑分陰陽,一陰一陽相為表裡,臟與腑是一整體。比如,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肝與膽、腎與膀朧以及心包與三焦相為表裡。心,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開竅於舌;肺,其華在毛,其充在皮,開竅於鼻;脾,其華在唇,其充在肌,開竅於口;肝,其華在爪,其充在筋,開竅於目;腎,其華在發,其充在骨,開竅於耳和二陰。由此可見,藏腑某一器官出現病變,對臟腑表裡有關,比如心出現病變,必然牽連小腸:腎出現病變與膀朧有牽連等。

這些現象對葯膳療法十分重要,在診斷、葯膳配方都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有人患眼疾,若是肝上的病變,我們則用補肝明目的葯膳,用沙苑羊肝湯,其效果就很理想。又如,葯膳羊肝湯對青盲內障也有較好療效。

我們在藏象學說的指導下,認真研究葯膳對各個藏腑的治療方法、保健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基礎理論:藏象

藏象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內容。「象」是中醫理論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究其含義,後世雖代有發揮,但對藏象之「象」含義多認為指形象、現象、徵象,是內髒的外在表現,是「藏」的正常和異常變化的外部表現。但筆者認為將藏象之「象」僅限於外在表現,似覺不夠全面。本文將溯本求源,探析藏象之「象」的產生、概念與分類。

中醫藏象學說的建構始於古代解剖學,其形成又與對人體生理、病理現象的長期觀察與臨床實踐的不斷積累密切相關。《黃帝內經》對人體五臟六腑的認識是受古代陰陽、五行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既指向解剖實體之臟器,也指向哲學符號之臟器;而有些功能,幾乎已脫離實體,完全指向其哲學命題。因此,作為「藏象」之「象」的概念亦深受古代哲學思維的滲透而具有多種涵義。

藏象之「象」的分類

「象」之含義從單指動物大象始不斷引申,由指具體的形象至一切可見或可感知的現象、表象,並進而具有取象思維之義。「象」之概念移植於中醫學藏象學說領域,同樣具有多重含義。藏象之「象」既含有形象之義,指臟腑的具體形態,又具外在表現之義,指臟腑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反映於外的所有可見的或可感知的外在表現,同時具有取象思維之特點,即以五行之物的特性作為臟腑功能的法象,用推演絡繹法將自然界的一些事物、現象與人體的臟腑相聯繫,如此則構建了人體內外環境相聯繫的五行系統,確立了人體自身整體性及人與自然環境相統一的整體觀念。有鑒於此,藏象之「象」可分為「形質之象」、「生理之象」、「病理之象」和「自然之象」四大類。

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主要是為了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和轉化關係,而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並不代表化學中的元素,而是天地萬物劃分的五種不同類象。

陰陽五行學說屬於取象比類,揭示的是萬物蘊藏的生克制化大規律,是一個系統的通用規律,講究的是平衡流通,而科學揭示的往往是特定事物的小範圍規律,精細、嚴謹卻不能通觀全局。

中醫是講究天人合一,辯證施治,看的是人之整體,醫的是系統之病,往往是病根漸除,病症漸消,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病消除了,往往順帶著也把其他相關疾病也治好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陰陽五行理論是一條貫徹始終的主線,若把此剝離,則傳統文化也將不復存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猶如五行之理論,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