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跨界資本持續入局教育行業,快錢真的好賺嗎?

記者 | 葉莉

7月,新東方公布2019財年全年財報數據顯示,新東方淨收入達30.96億美元,同比增長26.5%;淨利潤是2.38億美元。另一教育巨頭好未來也公布財報數據,其近4個季度總營收為27.16億美元,全年淨利潤為3.672億美元。

但據德勤報告預測,中國2020年民辦教育總規模將達3.36兆,其中K12+steam教育將超8000億。而目前K12培訓龍頭梯隊新東方加好未來年營收規模不足400億,行業高速成長期仍在。

這表明教育行業市場的天花板仍未達到,而巨大的市場空白必會吸引更多的企業和資本跨界辦教育。記者注意到伴隨著主營教育業務起家的教育企業的成長,早有非主營教育業務的企業和資本涉足教育領域,做起教育來,比如地產界、出版傳媒企業、互聯網科技企業等。

那教育的錢就這麽好掙嗎?新入局者是否有人水土不服呢?

地產與教育:跨界做教育的先行者

其中,地產界與教育的聯合在跨界做教育中算是起步較早的一方。

比如中國K12教育集團之一,碧桂園旗下的博實樂教育集團(原為碧桂園教育集團),從1994年在廣東順德成立首個碧桂園學校。2014年成立碧桂園教育集團,後於2017年在紐交所主機板上市,發展到目前總共在全國8個省份擁有6所國際學校,16所雙語學校,40所幼兒園,在北京、上海、深圳、佛山擁有18家英語培訓中心。其第三財季報告顯示,第三財季實現營收6.9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

萬科於2015年與深圳中學共同創辦創新型國際化高中萬科梅沙書院後,又在2017年5月開始啟用其全新的教育品牌——德英樂教育,業務板塊包含體系教育和素質教育兩大類。

位於重慶的新歐鵬教育集團從1993年成立至今,已擁有2所大學、9所中學、3所小學、31所幼兒園,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國際教育四大板塊。

同樣的,2004年6月由成都市委、市政府批準設立國有獨資公司成都城投集團,旗下的興教公司在2018年與美中國際教育集團聯合投資舉辦美中國際GIA學校,並已於2018年秋季開學。

地產界從最初的“傍”名校,“引”名校到現在主動獨資或聯合“辦”名校這一變化,可以看出地產界在教育市場的投入越來越深入,地域布局也越來越廣。

業內人士指出,這是因為最初的“傍”名校,“引”名校是為了提升房產品質和服務,到後面主動“辦”學校,直接跨界做教育。除了看到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教育資源短缺以外,市場利好也是重要因素,比如教育資源在聚集一定人口規模後,也能帶動盤活相鏈接的服務性商業街區等項目,但更多的是因為國家扶持政策和優惠地價帶來的優勢。

出版、傳媒界也在加速向教育進軍

除了地產界在教育市場逐步扎根外,出版、傳媒行業也在進一步布局教育板塊。

鳳凰傳媒旗下的職教平台“廈門創壹”,包括700多門VR教學資源、三維互動教學平台、智慧校園以及100VR在線教育雲平台等,其2018年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65%,淨利潤比上年增長538%。

此外,鳳凰傳媒也在進一步夯實數字化教育出版方面的優勢,據其2018年報顯示,鳳凰傳媒完成400多種數字教材、教參產品升級,上線“鳳凰易教”“鳳凰享學”等網絡產品。同時完成了鳳凰雲課堂3.0版本的研發,進一步實現鳳凰數字教材、鳳凰易教、鳳凰作業本等核心數字產品的深度整合和本地化部署,打通課前、課中、課後環節,實現了教學數據一體化,並積極推薦STEM、人工智能等創新類課程研發。

中文在線,是一家數字出版及版權服務公司,也在數字教育領域持續耕耘中。旗下設立有中文教育產業基金。據企查查信息顯示,中文在線先後投資最庫教育、全美在線、智慧工廠、寓樂灣、智慧流等,主要為教育閱讀平台及教育服務平台。據其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中文在線營收8.85億元,同比增長23.54%;淨虧損15億元,同比擴大2045.72%。其中,教育行業營收為8641.1萬元,佔總營收的9.76%,佔比同比減少17.4%。教育行業營收佔總營收不到百分之十,相比之下,中文在線更側重於打通二次元文化業務領域。

而長江傳媒旗下控股的幼教公司“愛立方”,自2015年成立以來,成為長江傳媒“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亮點,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9056.4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4%;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2038.42萬元,上年同期實現營業收入9056.47萬元,同比增加2981.95萬元,增長32.93%。

互聯網科技玩家動作不斷,也在紛紛入局

與此同時,眾多互聯網科技起家的企業在政策的鼓動及市場利好下,也紛紛布局教育產業。比如,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合作舉辦的清瀾山學校,阿里巴巴合夥人出資舉辦的雲谷學校。

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方向為信息安全與教育。近年來,立思辰大舉並購教育標的,擁有如“康邦科技”此類優質教育子公司,並相繼投資愛培優、新生涯、清帆遠航等。立思辰還於去年底發布公告,準備剝離原主業聚焦教育板塊,擬打造“智慧教育+升學服務+學習服務”體系,並收購了大語文培訓領先標的中文未來100%股權,瞄準大語文成K12培訓新藍海。

類似的還有校訊通起家的拓維信息,在2014年開始一系列頻繁的投資動作,接連收購陝西城長信息谘詢、海雲天科技,並購長征教育,融資網趣寶貝、火眼作業,收購中國教育輔導在線等,緊密布子教育領域。

億歐此前曾報導,拓維信息的教育業務比重從2015年佔比42.8%增長為2017年的71.22%。頻繁並購使拓維信息市值快速增長,但2016年因受子公司業績影響,其增長出現乏力的狀況。據其2018年度財報顯示,全年營收11.85億元,淨利潤-13.66億元。

專家:辦學校不是辦“工廠”,要遵循教育規律,做好教育品質

梳理上述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產界布局的教育學校已成體系發展,出版、傳媒業近幾年在緊鑼密鼓布局教材、教育平台、創新課程等領域,而互聯網科技企業也都紛紛投資並購各種教育標的。

但在眾多資本入局教育行業之後,卻依然沒有出現兆級以上的教育企業。

針對這種情況,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是受教育的內在規律約束的。“在教育行業不能要求企業一味追求巨大的體量化發展,教育的屬性並不是說要做大規模,而需更關注個性化辦學,多元化辦學,注重師資質量和教學品質。像新東方這樣的民辦培訓機構需要做到規模化,但期待其一下子做到上兆,這是不合理的。就教育本身來說,它是有其地方個性的,所以可以看到民辦培訓機構的數量比較大,但規模是大小不一的。”

而對於企業和資本為何紛紛進入教育行業做起跨界來,做教育更應該注重什麽?

熊院長認為,“資本的進入首先是看中了教育培訓的市場利好。但是很多資本進來之後存在炒作概念的情況,比如炒作在線教育、少兒編程等新的培訓領域。跨界做教育不是一味的把教育作為賺錢的工具,更應該注重的是辦好教育,提升教育品質本身才能在教育行業長期立足。

像一些互聯網企業在利用大數據和平台優勢,推出各類教育服務類的軟體和產品等。但其實市場上提供的教育產品同質化很嚴重,而且在追求規模的過程中,忽視了教育的品質,沒有為受教育者提供更好的教育產品和更優質的教育服務。所以真正盈利的教育企業並不多。

同時,在線教育平台想借鑒‘淘寶模式’建立大的教育服務平台是很難的。教育是個性化的,培養學生是不能以工廠流水線那樣的模式來進行的,辦學校不是辦‘工廠’,它必須尊重教育的個性化和差異化。所以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它必須要了解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做好教育品質。而且要以長期投入,關注教育的發展來投資教育,才可能獲得穩健的增長。一味炒作概念、想賺快錢對教育的貢獻並不大,反而還會招致社會對教育培訓機構的質疑。”

排版 / 阿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