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透過文物:唐代的爆款服飾原來長這樣

常言道“人靠衣裝”,唐朝國力空前強大,其經濟實力從民眾對於衣著時尚的追求可見一斑。那麽唐代的時尚達人們都喜歡淘什麽寶貝服飾呢?現在就讓我們透過文物一探究竟。

“女漢子”必備的蹀躞帶

2015年上映的電影《刺客聶隱娘》,片中女主角聶隱娘身著黑色長袍,腰間佩戴著一條極具時尚感的腰帶,這條腰帶是唐代盛行的“蹀躞帶”。

長安區南裡王村唐竇曒墓出土、現藏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唐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帶,複原長度1.5米,厚1.2厘米,材質為青白玉,部分泛淺綠。此玉帶借用傳統的金銀錯技術,將黃金鑲嵌在和田白玉內,玉質溫潤瑩秀,豪華富麗,工藝極為精湛。

蹀躞帶原是胡人的一種腰帶,自魏晉時傳入中原,到唐代一度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宋代大學者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對蹀躞帶作了詳細的敘述:“所垂蹀躞蓋欲佩帶弓劍、愉悅、算囊、刀礪之類。”蹀躞帶上有可以懸掛物品的掛鉤,通常掛著“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這七件物品,俗稱“蹀躞七事”。

蹀躞帶原本是為方便騎馬設計的服製,曾經一度是男人的專利,唐朝女子男裝盛行後,唐朝婦女也開始使用蹀躞帶。唐開元以後,朝廷規定一般官吏不必再佩掛蹀躞帶,從此蹀躞帶就變成了唐代婦女的專用配飾。她們省去了原來的“七事”,將蹀躞帶改成了狹窄的皮條,主要用來裝飾,此物實用價值已不大了。

固定百變髮型的發梳

唐代婦女極其擅長髮式的創新,她們對髮型十分重視,美麗的髮型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唐代婦女常梳的發髻有:高髻、花髻、倭墜髻、墜馬髻、鬧掃妝髻、反綰髻、峨髻、低髻、小髻、烏滿髻、囚髻、拋家髻、回鶻髻、鳳髻、從梳百葉髻、反首髻、雙髻、木髻、鬟、鬢等三十多種。唐代中後期,女性們盤梳高髻之風導致插梳風尚的流行。最初,女性們在髻前單插一梳,梳上鏨刻精致的花朵紋樣。之後所插發梳的數量逐漸增加,以兩把梳子為一組,上下相對而插。到了晚唐,婦女盛裝時,出現了在髻前及其兩側共插三組的情景。“玉蟬金雀三層插,翠髻高叢綠鬢虛。舞處春風吹落地,歸來別賜一頭梳”形象地描繪出唐代女性發髻的優美造型及發髻上簪釵和發梳的複雜程度。

在唐代畫家張萱所作的《搗練圖》中就有女性在發髻上插數把發梳的形象。唐代還流行一種套於梳齒背面、只有手指大小的金梳背。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唐金筐寶鈿卷草紋金梳背,高1.7厘米,長7.2厘米,厚僅0.5毫米,重約3克,為半圓形。在指頭大的梳背上,將細如發絲的金線掐製成卷草、梅花形狀焊接在梳背的兩面,周邊還鑲嵌一圈如針尖般大小的金珠。這件文物上無論是金絲,還是金珠都焊口平直,結實牢固,堪稱中國古代掐絲和炸珠焊接工藝的傑作。

造型不輸“LV”的包包

女人上街總喜歡買包,今人以為這種習慣源自歐洲,事實上,我國古人也非常喜歡買包,特別是在唐代,當時社會上不論男女都對包包非常癡迷。

甘肅敦煌莫高窟第17窟北壁有《近事女》圖,約為晚唐時期繪製。“近事女”是指在家受戒的女子,此像畫於高僧洪鞏“影窟”正壁洪鞏塑像之右側,與左側的比丘尼侍者畫像相對照。這些近事女頭梳雙髻,穿男子靴衫,腰部系軟帶,是唐代風行的“時世妝”。她們右手執仗,左手持巾子,恭敬地站立在菩提樹下。樹乾蒼勁多節,藤蘿纏樹,葉子稀疏。這幅畫最令人稱奇的是,菩提樹上竟然掛著一隻造型非常時尚的挎包,這隻挎包曾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甚至在國際著名奢侈品“LV”包中找到了同款。

事實上,挎包這種東西早在漢代就出現了。然而唐代的“挎包”級別較高,其名有“紫荷”“承露囊”“金魚袋”等。唐時不只婦女才使用挎包,連官員也常用這種包來裝印信,並借以彰顯身份。唐時官員的身份證形如鯉魚,故名魚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時必須佩戴魚符,中央和地方互動,也以魚符為憑信。唐代包包中最能顯示身份的是“魚袋”,魚袋就是裝魚符用的。魚符有金、銀、銅等質地,以區別官吏地位,魚袋也通過金、銀裝飾來分辨高低。據《新唐書·輿服志》記載,“隨身魚符者,以明貴賤,應召命……皆盛以魚袋,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用金子裝飾並盛放金質魚符的魚袋,稱為“金魚”或“金魚袋”,這是當時最高檔次的包。唐代文學家韓愈《示兒》詩稱:“開門問誰來,無非卿大夫。不知官高卑,玉帶懸金魚。”唐朝低級官員出使國外時,常會借高級官員的紫金魚袋抬高身份,謂之“借紫”。

西域風格的胡裝

唐朝政策開放,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對外交往頻繁,兼收並蓄異域文化,唐代女性的社會生活因此也呈現出一種開放態勢。在開元天寶年間,西域文化大規模傳入,婦女們或女效男裝,圓領袍,頭裹襆頭;或學胡服,多穿翻領窄袖袍,頭戴胡帽。唐代詩人張祜作《觀楊瑗柘枝》:“促疊蠻鼉引柘枝,卷簾虛帽帶交垂。紫羅衫宛蹲身處,紅錦靴柔踏節時。”詩中所說的“卷簾虛帽”就是一種唐代男女都戴的胡帽,它用錦、氈、皮縫合而成,頂部高聳,帽簷部分向上翻卷。

1960年陝西省乾縣永泰公主墓出土了一件三彩騎馬女俑,她頭帶胡帽,身著綠釉紅翻領窄袖緊身胡服,足蹬小蠻靴,雙手持韁狀,坐於一匹褐紅色駿馬之上,人物身姿俊秀窈窕,身下的駿馬膘肥體健。在人物與馬匹的釉色處理上,此俑與其他女俑多彩的釉色不同,馬與人物基本以單色為主,簡潔明快,從而更加有效地烘托出著男裝女子英姿勃勃的青春與活力。

唐代還出現了一種很別致的帷帽,唐天寶年間,婦女頭戴帷帽已成為一時風尚。哈薩克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繪陶俑中有戴帷帽的婦女形象,其中一尊騎馬女俑的帷帽用泥製,外表塗黑,以方孔紗作帷,帷裙垂至頸部。帽體高聳,呈方形,頂部拱起,紗帷連於帽簷兩側及後部邊簷。帷帽帽體用皮革、毛氈或竹藤編織,外覆黑色紗羅等物。

(文章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