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徐談茶102期:普洱茶以前按茶級定價?為何現在基本不分等級?


(請在連接Wifi的情況下觀看影片,土豪隨意)

走遍千山萬寨,帶您發現普洱古樹茶的價值!

行走於普洱江湖,信奉的是真實與自然!

——《老徐談茶》

今天要和大家聊一聊普洱茶為何過去需要分級而現在很少分級,這主要是對生茶而言。熟茶的定價除了按山頭之外,同時它也按級定價。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如今普洱茶弱化了按等級這個千百年來的定價傳統,而綠茶的定價,等級因素依然很重要呢?



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明白茶的分級是怎麼回事。過去在08標準頒布以前都是按照綠茶的評級標準來分級,茶葉分為十級,按級論價,分級的標準為看芽頭的多少,顏色白不白,顯不顯毫,茶葉條索是否緊結,粗還是細,其中的黃片,茶梗的多少,以及是哪一個季節的茶等。例如,如果是頭春茶,芽頭佔一半以上,顏色白,顯毫,條索緊結,條型細,均勻,無碎茶、黃片、茶梗,這基本上就是一級茶了,收購的價格是最高的,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宮廷級(當然這是在熟茶中才有的),以此類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後來大家可能覺得這個級分的過細,不適合普洱茶的加工、製作,於是就在這個的基礎上做了一定的簡化,將偶數的級去掉,隻分1、3、5、7、9五個級別,為什麼要這樣後面會講。按級定價,地域、山頭不在考慮範圍,更別提什麼古樹茶之類,沒那個概念。



那麼大概什麼時候有了山頭的概念呢?

據我所知大約是90年代後期才慢慢有了山頭的概念,不過那也是一個大概的地區,比如易武。易武是最先有山頭概念的茶,然後有了布朗、南糯、悠樂之分,也僅此而已。大概是2000年有了山頭這個概念之後,茶葉的定價開始不只是按級了,也有山頭的因素影響,這個時期的定價標準就是山頭和級別。後來經過2007年普洱茶的崩盤之後,在生毛茶收購時很少人再按級別來定價,級別只是一個參考因素了。



當然,季節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季節相同的情況下,山頭決定了茶葉的價格。只要你的茶是一芽二葉到一芽三葉的採摘,黃片、茶梗少一些,一般來說別超過5%即可,基本沒人再提一級、三級、五級的說法了,就是按這個山頭的標準市場價收購。



再後來,大約2010年之後古樹茶的概念起來,對於古樹茶的標準就越來越寬鬆了,直到現在你能收到真正的名山古樹茶已經很難了,基本顧不上一芽二葉還是一芽三葉了,只要黃片撿的差不多即可,別太過分就好。至於茶梗,春茶的茶梗本來就是比較短,也不多,基本忽略不計。尤其是易武產區的,它本來茶梗就相對比較長一點,如果再和茶農說茶梗的事,基本人家也就不會再理你了。



這一路變化下來,茶級的概念到目前來說已經淡化了。但對於熟茶而言,它還是定價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什麼呢?這是因為熟茶的地域特徵很弱,你沒法將地域特徵引入熟茶中,很少有人能通過熟茶區分出老班章的料還是那卡的料做的,亦或彎弓的或是麻黑的,這基本做不到,因此熟茶沒辦法用山頭來定價,沿用了按級、按製作工藝的好壞來定價。當然了市場上也有許多著名山頭的熟茶,這個就不做深入討論了,大家應該懂的。

有人問,是不是普洱茶的級別越高就越好喝呢?這個未必,下期就和大家講一講普洱茶各個級別的茶都有什麼優點或特點?欲知詳情,且聽下回分解。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