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補前摸清自己的身體屬性

中醫講究寒熱陰陽,如何判別自己屬於寒性還是熱性體質非常重要。一般情況下,熱性體質者平時喜歡喝涼水、吃冷的東西,穿衣、蓋被少,大便乾,舌苔黃,面色紅,有口乾、易出汗等癥狀;而寒性體質者比較喜歡喝熱水、喝溫熱食物,穿衣多,怕冷,大便次數多且稀軟,舌苔白,面色恍白。但是,一個人往往隨著各種因素的改變而體質有所改變,譬如,一個人有時會出現上熱下寒的表現,口乾舌燥而兩腳辯證冰涼、尿多,所以,我們在決定進補之前一定摸清自己的身體屬性,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人體有陰陽虛實之分,而食物也有寒熱溫涼之別。如蔬菜水果中的冬瓜、西瓜、蘿蔔屬寒性,橘子屬熱性,而柚子屬中性。狗肉、羊肉、牛肉屬熱性。如果熱性體質的人,吃熱性食物自然容易上火,所以,進補之前最好先請教中醫。

對症進補效果好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一系列退行性改變,自身的變化將導致人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逐漸降低和體內各種生理機能逐漸減退。據專家介紹,在進補季節,人體容易出現一些機體失調的癥狀。

氣血不足 由於氣溫偏低,人體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維持體溫,所以,一些體質弱的人容易氣血不足,有些人在冬天出現手腳冰冷、四肢乏力、脈搏細弱、頭暈耳鳴癥狀。有些氣血不足的中年人還會出現頭髮早白、脫髮癥狀,因為,頭髮要靠血來滋養,中醫常有「發為血之餘」的理論,還有一些老慢支哮喘病人,易出現氣急癥狀,動則氣急,氣血嚴重不足。

陰陽失調 中醫學認為,冬令季節是千里冰雪,萬物封藏,陰盛陽衰的季節,此時很容易陰陽失調,一些人由於腎的陽氣不足,表現為腰酸膝軟、膝蓋酸涼。由於腎虛不能固攝水液,出現小便清長,夜間多尿。如果脾出現腎陽的溫煦可出現五更泄瀉,尿後餘瀝或失禁,一些慢性腎病患者或腎功能衰退病人更容易出現生殖系統病變,如陽痿早泄等。

邪盛正衰 由於冬天容易出現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的癥狀,就很容易導致體內「邪氣盛、正氣弱」,也就是抵抗力下降,稍一受風寒,就特別容易感冒。一些停職虛弱的人易發各種諸如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所以,對於體質虛弱的人或者新近手術的病人,以及腫瘤化療體力消耗很多的病人,在冬天到來後,可以通過進補,積極改善體質,增強防病抗病能力。

亞健康狀態 人過45歲以後,正值事業達到人生顛峰的秋收季節,他們的生理功能逐漸減退,由於不注意保養,尤其是腦力勞動者,經常具有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和方式,如抽煙、酗酒、熬夜、超負荷工作,長期透支著健康。除了腦力勞動者外,還有一些白領階層、企業管理人員、科技工作者等。世界衛生組織報導,約有75%,也就是3/4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這彷彿是人生健康的大堤,由於長期不注意保養,出現了「灌湧」現象。他們產生了過度疲勞綜合征。他們身心疲憊,表現為白天精神緊張,不易集中或煩躁不安,晚上失眠多夢。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腰酸乏力,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等其他疾病。

為了抵禦衰老、延緩衰老、提高人體生命品質,進補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而處於金秋時期的中年人更應注意及時進補,並且適當鍛煉,勞逸適度是養生的重要原則。

慢性病人進補前需先吃「開路方」

有的人看中醫膏方門診時,醫生會讓患者先吃「開路方」,後吃「膏方」,說這樣可以避免走彎路,達到最佳的進補效果?這是為什麼呢?專家說,在吃膏方之前,有的病人需用中藥調理一下。這種先服的葯俗稱為「開路方」。先服的小型補藥湯劑,其實是膏方的雛形,這樣做這樣以下作用:一是使脾胃健康,改善消化功能,再服膏方,效果會更好;二是對藥物的敏感性進行先行的試探性調補,以觀察其服藥後的反應,為準確開膏方作好準備;三是如裸體內有痰、濕、瘀等淫邪,可通過開路方祛除,否則進補過程中就會「留寇」,不利於綜合調理。一般情況下,患有高血壓、高血脂、中風慢性疾病者需先吃開路方,而亞健康人群是不需要吃開路方的。

文/周曉燕

值班編輯:九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