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沉、跨界融合,洋蔥數學“升級牌”這樣打

導語

半個月前,洋蔥數學宣布完成3億元D輪融資的消息,其聯合創始人、CEO楊臨風表示,融資將用於加大在線課程教學研發與人工智能技術產品應用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推動人工智能個性化普惠教育。

“用100%的人機互動賦能個性化普惠教育”是洋蔥數學自成立初給自己的定位。五年半的時間裡,自主研發約2000個動畫視頻課程,賦能超2000萬學生、超60萬教師,是洋蔥交出的答案。當然,與之相伴隨的還有從C端向B端蔓延的用戶,以及從數學出發不斷擴充的學科品類。

“跨界”成為楊臨風這個當家人最大的感受。

在與鯨媒體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對話中,他詳細介紹了洋蔥數學的下沉策略、對在線教育趨勢的預估,以及洋蔥數學如何用人機互動的方式,在無人輔導的情況下,使學生中能把5-8分鐘視頻看完的人達到7成。

(鯨媒體對話洋蔥數學聯合創始人&CEO楊臨風)

目錄

家庭學校兩條腿走路,解決方案常態化

做城市下沉,人機互動可完成教育的普惠?

跨界融合,在線教育會打破家庭、學校、社會的圍牆

1

家庭學校兩條腿走路,解決方案常態化

如何定義洋蔥數學,是科技公司還是教育公司?外界是比較疑惑的。

在楊臨風看來,定位成一家教育公司,似乎做的是輔導班工作;定位成一家科技公司,就得做互聯網信息化提供商。“但我們真正想做的卻是把這兩件事融合在一起。”

服務C端家庭學生的同時,賦能B端學校的老師,這並不是兩條平行線

“學生可以用我們的APP參照視頻學習,而老師注冊時選擇教師身份,他看到的將是跟他的課堂教學相關的場景,比如說重點片段、講解抽象概念的視頻。”

楊臨風補充道:“老師還能通過APP組建班級給學生布置個性化學習任務,還能看到學生的數據和反饋,進而去調整他的課堂架構和上課節奏。如果老師給學生設置了學習目標,系統會自動督促學生去完成,並將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反饋給老師。”

洋蔥數學給學校提供的是常態應用落地解決方案,更強調其“常態性”。“對於教育過程本身來說,學生學習環節、老師教學過程必須是一體的。”

在楊臨風看來,很難將內容與軟體剝離分別作評價。“比如老師要在課堂上演示一個片段環節,這個內容本身就很重要;但其次,軟體提供的教學上的選擇,比如能不能暫停、方不方便投射和使用、系統能不能高亮重點和難點,這些同樣重要。”

從當前來看,洋蔥數學的用戶從一線城市到三四線以下的城市和農村都有分布,與全國各地人口對應的分布比例基本相似,大概是一二線城市35%,三四線以下城市65%。老師的分布同樣如此。所以在洋蔥數學,to B與to C用戶分的並不是那麽清楚。

“我們這2000萬學生用戶和60萬教師用戶大概覆蓋了全國2822個區縣,99%的覆蓋率;覆蓋的中小學校大約有15萬所,基本上所有的中小學都有我們的用戶。”

楊臨風告訴鯨媒體,在B端,他們有渠道商、代理商,但是這些人多進行對學校的售後服務。“我們會給老師提供產品上的培訓和教學過程中的培訓,即老師如何把這種信息技術產品和工具靈活運用,進而做到個性化、差異化教學。”

他解釋道,給老師提供的教研培訓包括直播、社群服務、交流活動等等。“此外,有的學校教室有白板投影;有的學校是走讀學校,學生在家裡可以使用手機,我們會結合學校的不同模式把我們這套體系融合進去。”

洋蔥數學to C的內容有50%免費,也有部分收費項目——免費的內容偏重基礎概念和練習,收費的內容偏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對學校的服務也是如此:免費的比如線上直播培訓,收費的比如給老師提供增值服務的功能。“如果用到收費功能,學校可以統一給老師採購。”

此外,如果是貧困偏遠山區,洋蔥數學還有一個“洋蔥助教行動”的公益項目,“只要是校長寫個申請,經過認證之後我們就會有團隊去培訓他們,並且把這些收費課程和服務也免費開放給他們”。據了解,目前該項目已覆蓋到全國3000所農村學校的4萬名教師。

2

做城市下沉,人機互動可完成教育的普惠?

如此大手筆的公益助教行動是否投入過大?

楊臨風告訴鯨媒體,當前洋蔥數學已經實現了規模收入。普遍來看,市面上線下輔導班的價格在5000元/年,而洋蔥數學單科課程價格在≤500元/年,性價比較高。“最初定價的時候,我們對標的是線下輔導班,取了它1/10的價格。”

可以說,從一開始,洋蔥數學就打定主意做普世普惠的教育,堅持產品的公益性。

這也是洋蔥數學選擇人機互動形式做教育的原因。“要做普惠教育,就得在學習過程中減少對人的依賴,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說全國所有學生同一時間湧進來,我們不會因為師資缺少人手受限,而無法服務到所有學生。”

幸運的是,洋蔥數學第一年實驗嘗試發現,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對人機互動的學習方式接受度都很高。“所以這種形式的產品天然就可以異塵餘生到所有的人。”此外,加上洋蔥數學的獲客一直靠的是線上用戶的口碑傳播,不受地域限制,這使得其在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地區下沉的過程中頗為順利。

與其它在線教育公司做下沉,開線下店、進公立校做講座不同,洋蔥數學更多是做產品策略上的安排。

他舉例道:“我們會盡量讓產品適配到不同公立校的硬體條件、老師的教學水準;會提供比較接地氣和流程化的培訓服務,這樣一來,老師們無論信息素養如何,都能快速上手,掌握這樣一套教育體系。”

楊臨風認為,通過口碑傳播獲客更多依賴於產品本身,而決定教學視頻這個產品好壞的是學生的體驗。

傳統的錄播課,是把線下老師的授課環節原封不動地錄製下來搬到線上,事實上教學還是以老師為中心,並且適用於線下教學場景。這與線上這種數字原生設備的學習環境是不一樣的。

“線上教學需要把影視化的手段、多媒體手段、人與機器界面互動的手段、人工智能和個性化算法的手段等融合起來,綜合地運用到教育裡面,它還需要把認知心理學、教育學,以及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思維、知識點等進行深入的拆解。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浸入式學習。”

他說道,因為教育本身是一個非常不標準化的過程,人機互動需要長期持續優化,產品形式也需要不斷創新。因此,要想讓人機互動形成吸引孩子的學習體驗,其背後需要很多細節的優化和整個產品的打磨升級。

據悉,洋蔥數學一個5-8分鐘的視頻需要用兩個月時間來打磨,同時隨著不斷有新技術、新想法出現,之前推出的視頻還會被加入新的元素進行重塑翻新。

在楊臨風看來,雖然短時間內人機互動無法超越或者追上人與人互動的體驗,但是其模式新、可複製,“加上我們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五年半,並且在多媒體特點、人機互動環節的設計,比如暫停、數據追蹤、對每個學生個性化的路徑規劃等等做得比較透”,這些綜合起來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習體驗,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其實會比學生在課堂裡面被動接受教學的形式要好、更有趣”。

只有當學生的體驗感超越了傳統的授課方式以後,人機互動的學習方式才能被更廣泛地接受。“學生看完我們5到8分鐘視頻的概率超過了70%。”楊臨風說道。

3

跨界融合,在線教育會打破家庭、學校、社會的圍牆

普惠是否意味著教學質量下降,比如無法做到因地製宜、因材施教?

除了利用人工智能做學生數據的收集,楊臨風認為,不同城市教材的確會有所不同,“但我們研究過每個地區的考題,事實上,裡面共性的東西是大於個性的”。此外,洋蔥數學主要圍繞課程標準以及具有共性的經典題型、考法、解題思路來做教研。“它核心的思路、考點以及分析推導能力的考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的系統是圍繞能力去進行構建,大體上可以做到針對不同地區的適配。”

同樣的思路也適用於洋蔥數學擴科的選擇,目前洋蔥數學的課程內容覆蓋了小學三年級到高中的數學和初中物理,年初又推出了部分的初中英語和語文課程。

“學科之間的相似性非常大,比如數學和物理,它們的底層都是對於知識本身的理解,當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個概念之後,概念之間就能串聯,再結合分析能力去解決考試中或者現實中的問題。所以概念的理解都是相通的,共性極大。”楊臨風解釋道,“數學更抽象一些,如果我們把這個學科的模式跑通,擴展到其它學科會更容易。”這也是為什麽儘管已經擴科,洋蔥數學隻做一個APP的原因。“可能以後會改名。”

洋蔥數學並不排斥用真人直播的方式教學,至於用什麽形式並非其關注的重點,“從教學或者學習體驗來講,最核心的不是教學形式,而是學習效果”。

五年多來,洋蔥數學一直在嘗試,一直在變化,“跨界”是楊臨風對其發展特點的定義。

最初,洋蔥數學只是給C端用戶做線上教學場景,主要是搭建技術框架、做內容;隨著在教育信息化領域的嘗試,開始有了標準化的流程;接著加入公益項目體系,更多圍繞to B做相應服務;之後越來越多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產品,並且在2017年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

而未來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互聯網學習平台會越來越多地跟公立校結合,融合成一個整體,給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的學習服務。“包括學生畢業後,這個產品體驗能跟著他一直走下去,變成他終身學習的一部分。”

楊臨風表示,從大趨勢來講,人的社會化邊界會越來越模糊,學校、家庭、社會的圍牆會不斷被打破重構。如果隻把在線教育當作一個線下輔導班的升級,感覺看得有點小。

“但如果把對在線教育的理解上升到其對於一個人學習體驗邊界的延展,他可以不再受控於所在城市、師資、家庭成長環境,這件事的意義會變得更大。”楊臨風說道,“而這正是洋蔥數學真正想做的事情。”

“我們一直嘗試把科技和教育的很多手段,不管是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還是教學本身的研發、認知心理學等串在一起,變成一個豐富的人機互動的產品。”

從當前來看,隨著幾年的發展,洋蔥數學慢慢擴展著自己的邊界,現在已經能夠觸達到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等等不同維度的群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