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方星海喊話,A股期貨迎政策利好大禮包

全文共5731字,閱讀大約需要9分鐘

政策加持,期貨公司A股上市難有望破題

A股的期貨市場曾一度被戴上了“緊箍”,近年來在A股上市的公司中也並未有純正的期貨公司身影出現。不過,隨著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腳步的加快,監管層對期貨行業的態度也發生了明顯變化。4月21日,證監會副主席在2019第十三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上明確表態,將推動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A股上市,這也意味著期貨公司A股上市難有望破題。

01

南華期貨等有望加速上市

在全國100多家期貨公司中,目前還未出現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期貨公司在A股上市。隨著監管層的喊話,期貨公司A股上市有望破冰。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證監會最新發布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發現,目前市場上有南華期貨、瑞達期貨以及弘業期貨等三家期貨公司處於IPO排隊狀態。具體來看,在這三家企業中,“打響”期貨公司上市第一槍的是瑞達期貨,該公司於2015年3月做了輔導備案登記,開始向A股發起衝擊,之後於當年4月公司招股書便獲得受理。根據瑞達期貨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從事金融期貨經紀,商品期貨經紀,期貨投資谘詢和資產管理,同時通過全資子公司瑞達新控開展風險管理業務。

瑞達期貨的上市並非一番風順,在2017年10月該公司IPO曾一度中止審查。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瑞達期貨在2017年12月已處於預披露更新狀態。不過,自2017年12月至今,瑞達期貨的IPO進程尚無最新進展。

緊跟瑞達期貨之後的便是南華期貨,公司於2015年4月進行了首發輔導備案登記,擬登陸上交所主機板,之後公司招股書於2015年7月被證監會受理,於2017年1月收到了證監會的反饋意見,在2018年4月公司處於已預披露更新狀態。目前南華期貨的IPO進程尚無最新進展。據南華期貨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從事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谘詢,資產管理以及證券投資基金代銷等業務。財務數據顯示,在2015-2017年南華期貨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為8279萬元,1.61億元以及1.96億元。

相比之下,弘業期貨的IPO起步時間稍晚,公司於2017年才開啟了上市之旅,與瑞達期貨同樣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據了解,弘業期貨目前已在港股上市。業內人士指出,若弘業期貨衝擊A股成功,公司有望成為期貨行業內首隻A+H股。財務數據顯示,在2014-2016年以及2017年上半年弘業期貨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5003萬元,6207萬元,6919萬元以及3588萬元。

從排隊時間來看,最短的弘業期貨IPO排隊時間已超過兩年多,而瑞達期貨、南華期貨籌備上市的時間已四年有余。

在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看來,目前監管層推動,疊加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眾多利好將會加快推動期貨公司的IPO進程。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分別致電南華期貨、瑞達期貨、弘業期貨進行採訪,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這三家公司電話均未有人接聽。

02

中國中期衝擊“期貨第一股”

除了上述三家期貨公司處於IPO排隊狀態之外,上市公司中國中期擬購中國國際期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期貨”)一事也備受市場關注。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並購重組效率顯著提高,中國中期有望衝擊成為“期貨第一股”。

據了解,中國中期在今年1月披露了擬購國際期貨股權的消息,之後A股將迎“期貨第一股”的聲音便不絕於耳。根據中國中期最新披露的重組預案顯示,公司擬向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中期集團等7名交易對方所持國際期貨78.45%股權,交易完成後,中國中期將直接及間接持有國際期貨100%股權,但交易對價目前尚未披露。值得一提的是,中期集團目前直接持有中國中期19.44%股份,為中國中期控股股東,所以上述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資料顯示,此次擬購標的國際期貨設立時間為1995年10月,注冊資本為10億元,經營範圍包括商品期貨經紀、金融期貨經紀;期貨投資谘詢;資產管理;基金銷售等。而中國中期目前主營業務為汽車服務業務,根據中國中期披露的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歸屬淨利潤約為311萬元,同比下降89.74%;另外,中國中期預計在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歸屬淨利潤虧損0萬元至5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0.12%至110.55%。彼時對於收購國際期貨的目的,中國中期就曾表示,2016年及2017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3億元、6092.86萬元,主營業務經營情況呈現下滑趨勢。通過本次交易有利於提高公司資產質量和持續盈利能力,改善財務狀況。針對相關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致電中國中期董秘辦公室進行採訪,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對方電話並未有人接聽。

另外,除了中國中期之外,市場上還有美爾雅、新湖中寶、五礦資本、弘業股份、廈門國貿以及伊力特等期貨概念股,上述上市公司均持有相關期貨公司股份,諸如,美爾雅就持有美爾雅期貨45.08%的股份,為美爾雅期貨的第一大股東。

交易行情顯示,在4月19日尾盤相關期貨概念股就出現集體拉升情形,其中中國中期漲停,美爾雅收漲5.22%,這也讓相關期貨概念股周一的表現引發期待。

03

利於完善資本市場結構

在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看來,真正把期貨公司作為一個金融機構,未來將形成銀行,信託,保險,證券,基金,期貨一個分工明確的資本市場結構。面對未來全球化的資本市場的開放,他們有更強的抵禦能力。

潘向東表示,目前期貨公司A股上市較少一方面來自公司自身上市條件不具備,另一方面有些期貨公司融資渠道多元化,降低了上市的必要性。“期貨公司難以上市的一個根本原因還是目前我國期貨市場規模較小,主營業務過於單一,資本需求不高等”。

王紅英則認為,現在期貨公司,本身在一定發展的過程當中,它屬於一個小眾的行業,相對的比較專業,不太容易被市場投資者理解。這種公司的小眾特性與A股市場公眾性公司在技術層面還是有一些偏差。一旦資本市場出現一些大的變動,比如商品價格,股指期貨出現一些大的價格變動,由於風控管理不到位客戶出現穿倉現象,導致資本金會出現虧空等。

不過,王紅英進一步指出,監管層的表態實際上已經默認現在整個期貨行業在自身的發展當中,相關公司的管理能力在不斷的提高,對風險的控制水準在不斷的上升,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當中,股民也接受了非常多的一些風險效益。因此,目前中國金融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快的背景下,只有讓期貨公司上市融資做大做強,才能更好為實體產業進行服務。否則的話,強監管的背景下,期貨公司沒有接受公眾監督,它永遠就處在“幼稚期”。

“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公司在A股上市較為罕見,但是隨著我國衍生產品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期貨公司創新業務發展迅速、整合並購需求提升,迫切需要不斷豐富融資手段,提高融資規模,滿足不斷上升的淨資本需求和創新業務發展,但是由於缺乏抵押物,期貨公司通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受阻,那麽A股上市直接融資將成為其重要手段。除了創新業務發展、並購重組需求外,隨著金融開放步伐加快,來自海外國際期貨公司競爭壓力也是國內期貨公司A股上市的重要原因。相信此次監管層表態將會實現期貨公司上市破冰,未來將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期貨公司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潘向東如是說。

方星海喊話,A股期貨迎政策利好大禮包

繼4月19日中金所再次鬆綁股指期貨後,A股期貨市場再迎政策大禮包。4月21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19第十三屆中國期貨分析師暨場外衍生品論壇上表示,為積極推動期貨市場自身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期貨市場將圍繞補足制度短板、規範發展創新業務等方面開展工作。作為連接市場主體的紐帶,經營機構—期貨公司在市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監管層喊話將推動期貨公司A股上市引起了市場熱議。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有助於提高期貨公司和衍生品產品的創新能力,為市場提供更多風險對衝工具。

01

推動期貨公司A股上市

期貨經營機構是連接市場主體的紐帶,是期貨市場服務的直接提供者。不過目前仍存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盈利能力不足,資本金不強,缺乏中堅力量等問題。方星海稱,為促進機構的差異化發展,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A股上市。

在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看來,此次監管層的表態在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同時經過四輪鬆綁,中金所正在逐步恢復股指期貨穩定市場的功能條件下提出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A股上市。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稱,目前中國在進入全球市場的體量中,除了銀行能夠跟國外一些對等機構競爭外,我們的證券公司,尤其是我們的期貨公司面臨實力較弱的格局,最直接的特點就是資本金非常小,不足以抵抗未來開放背景下資本市場一些大的風險變化。期貨公司在A股市場,有利於進一步擴大期貨公司的資本實力,抗風等級風險能力會更強一些。

02

強化內外競爭格局

“積極推動外商控股期貨公司的設立,穩步推進新設內資期貨公司的工作,引入資本實力和專業能力更強的期貨公司,促進行業競爭和優化重組”,方星海如是說。

實際上,為了適應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需要,加強和完善對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的監督管理,2018年8月24日證監會曾發布《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同時配套更新了《行政許可服務指南》。在《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中明確適用範圍、細化境外股東條件、規範間接持股等內容。

潘向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推動外商控股期貨公司的設立是我國繼續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水準的體現。王紅英告訴記者,無論是內資屬性還是外商控股,它主要的功能都是服務於國內的實體企業,進行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等。從這個角度的意義來講,引入高起點的全球化服務的外商控股期貨公司,更有利於提升我們整體期貨公司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廣度和深度。

潘向東還表示,目前引入外商控股期貨公司將會加劇國內期貨公司之間的競爭,也會給國內期貨公司帶來衝擊,但對於整個期貨行業卻利大於弊,具有積極意義,有利於行業競爭力的提升,實現整個行業與國際接軌。

王紅英指出,未來中國期貨市場會產生比較大的兩級分化格局。一些資本金實力強、人才儲備多,服務產品相對廣的優質期貨公司,業績就會越來越好。而一些相應發展要素比較差的期貨公司,將面臨著被淘汰被兼並的情形。不過,這種分化的格局不單是外商控股和內資產生的分化,而是整個企業發展的綜合實力導致。

03

規範發展創新業務

規範發展創新業務也是未來期貨市場建設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試點5年來,風險管理業務創新發展取得初步成效,已成為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直接抓手,尤其是在服務中小企業方面。數據顯示,經初步統計,目前風險管理公司服務客戶2.4萬多戶,其中中小產業客戶約1.5萬。風險管理公司針對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實力弱、主體信用低、風險抵禦能力弱等短板,創新推出了含權貿易、基差貿易等業務模式,通過提供遠期鎖價、延期點價等服務,幫助企業穩定原材料供給,降低採購成本,鎖定利潤;同時,通過合作套保、倉單質押、買斷回購、代理交割等業務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服務。

雖說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不過期貨行業在發展創新業務上存在一些亂象。王紅英告訴記者,近兩年期貨創新業務發展是非常快的,比如說像現貨子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場外交易等方式。目前所說的創新亂象在一定程度體現在場外交易中。由於目前沒有一定的立法和所謂司法的解釋,導致了一些現貨子公司,包括風險管理子公司出現風險事件,比如說像客戶違約、貿易的流程不流暢、一些交割產品的質量存在問題等,現貨市場當中一些個性化的問題暴露的比較充分。

王紅英表示,這種亂象更多的是技術層面、規則層面、以及法律法規滯後層面上的一些問題。基礎上看,期貨產品創新是必要的,因為它的服務是對於企業來講越來越個性化。但另一方面來看,應該在技術層面要加大相應的立法和司法解釋,來規範場外交易的流程和信用。

04

重視人才建設

"資薪酬比較偏低,工作時間比較偏長,導致人才紛紛向證券和銀行流入",成為目前期貨行業的一個寫照。

“類似於期貨公司,證券公司等這些金融機構,發展的基礎除了資本金和制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現實商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其實是人才的問題。近幾年整個期貨行業發展的速度較慢,與證券、基金,信託、銀行之間拉開的距離越來越大,主要的一些原因就是人才的流失率是相對比較高的,本身期貨行業自身的T+0、保證金交易的方式就對行業的研究員、分析師要求比較高”,王紅英對北京商報記者如此表示。

另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們期貨公司從業人員有3萬多人,從事分析研究相關工作的人員佔比大約為8%,也就是全行業分析研究人員僅有2500人左右,且存在人員流失的情況。可以說,人才已經成為製約期貨公司發展的瓶頸。在制度建設完善的基礎上,如何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了解境內境外、場內場外市場,熟悉現貨期貨業務的分析師隊伍,成為期貨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方星海表示,大力推動員工持股。王紅英認為,員工持股實際上是給期貨行業專業的人才有一個價值提升、遠期收益兌現的一個方式。通過員工持股還能夠極大的提高期貨公司人才工作的積極性和創新的前瞻性,就會使得期貨公司有一個比較快速、穩健的發展,反之按照目前現狀是很難養活專業人才的。潘向東補充道,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可以實現員工與期貨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提高期貨公司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員工參與持股計劃可以參與公司經營管理,有助於促進改善期貨公司治理水準。此外,員工持股計劃可以吸引社會資金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優化配置,有助於提供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能。

05

補齊法律制度短板

而如何補齊期貨在法律制度上的短板也尤為重要。

方星海表示,要增強期貨市場法律法規等基礎性制度供給。據方星海介紹,與期貨市場迅速發展的實踐要求相比,目前我國期貨市場的法治化進程還相對滯後。近幾年《期貨法》立法工作一直在持續推進,最近加快了步伐。方星海透露,下一步證監會將積極配合《期貨法》立法工作,夯實市場法治基礎,適應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和場內外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不斷完善交易所、期貨公司相關管理辦法,進一步研究場外衍生品業務監管規則,統籌推進場外市場建設,規範市場運行和機構經營。

在業內人士看來,《期貨法》頒布將會有力地促進我國期貨市場定價影響力走出國門,推動我國期貨市場價格成為國際大宗商品定價基準之一。《期貨法》的頒布,將為我國建立國際化的大宗商品定價中心提供法律保障,為境內外金融機構及投資者參與期貨交易提供法律支持。在對外開放過程中,還會極大地增強國內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和信心,《期貨法》的頒布決定著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程度和對外開放深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