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華期貨順利過會,實現A股期貨公司“零的突破”

記者丨滿樂

A股市場“期貨第一股”終於現世。

據接近南華期貨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7月4日,中國證監會核準了南華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南華期貨)的首發申請。公司將於上交所上市,計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7000萬股,本次發行所得的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公司資本金,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經營實力,推動公司各項業務的發展。

早在2012年,監管層就明確表示,支持期貨公司通過公開發行上市和兼並重組做優做強。其後的2014年,證監會在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後也公開表示,支持期貨公司上市,也鼓勵期貨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或在境外發行上市。

然而時至今日,港股市場和新三板市場都已有期貨公司成功登陸,主機板“期貨第一股”卻遲遲未來,僅有中國中期頂著“期貨”之名,主營汽車服務業務。

就在今年4月,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時隔多年再提期貨公司A股上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進符合條件的期貨公司A股上市,提升機構整體實力,培養行業中堅力量”。“期貨第一股”在7月終於蓄勢待發。

值得注意的是,南華期貨還是一家“橫店系”期貨公司。根據南華期貨最新的招股說明書顯示,此次發行前,橫店控股持有公司4.25億股股份,持股比例83.35%,佔據控股地位。

財務數據方面,南華期貨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0.42億元,同比上漲163%;淨利潤1.94億元,淨利潤已實現連續三年上漲。

雖然整體業績表現不俗,但南華期貨近年來的核心業務還是出現了一定波動。

受限於我國期貨行業較為初期的發展階段,國內期貨公司業務範圍和收入單一,期貨經紀業務佔據了一眾期貨公司營收的大頭。但期貨經紀業務又高度依賴外部環境、市場行情。

以南華期貨為例,公司期貨經紀業務在2015年-2017年三年分別實現營收5.45億元、5.89億元和5.50億元,仍有小幅波動。市場佔有率則是從2.99%滑落至1.57%。

“期貨行業的淨資本低,資本回報率低,各類小券商體量都要比我們大。整個行業靠天吃飯的現象比較嚴重,大部分期貨公司實力相對較弱”,一位接近南華期貨高層的人士表示,在開拓資管業務後,期貨行業“靠天吃飯”的情況有所緩解,但還是不能保證持續穩定的營業收入增長。

而從全行業來看,期貨經紀業務手續費率也在逐年下降。根據中期協的統計,2010年期貨行業平均手續費率為0.342‰,到2015年已下滑至0.105‰,雖然2016年該數值再度反彈至0.336‰,但整體仍呈現下滑趨勢。

期貨市場周期性變化特點、期貨行業盈利模式單一,行業競爭激烈給期貨公司的穩定發展和持續經營能力帶來挑戰,這也是市場公認的期貨公司“上市難”的主因。為此,行業領先的期貨公司近年來紛紛大力發展期貨資管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但給業績帶來的支撐有限。

“從2012年提出期貨公司上市到現在,整個行業最大的改變就是創新業務的產生了,也就是期貨資管和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建立”。上述接近南華期貨人員介紹稱,資管業務近年來監管趨嚴態勢明顯。風險管理子公司和實體經濟相關的業務國家還是給予了很大支持,但鑒於業務中的風險,子公司只能做“看得清的事情”,對業績增長的幫助也就比較小了。

不僅如此,期貨資管業務還面臨來自證券、基金公司的侵襲。

一位華南地區大型期貨公司資管負責人向界面新聞記者抱怨,券商、基金公司從期貨資管挖人現象嚴重,“都在成立設計期貨相關的資管產品,直接從期貨資管挖人最簡單,期貨給不起錢留不住人。挖的最起勁是基金公司,都是挖主動管理的”。

“所以從12年到現在期貨公司有亮點,但還沒成氣候,財務數據如果作為一個上市公司還是比較難看,成交量萎縮。行業的爆發性增長告於段落,落實到服務實體經濟。”上述接近南華期貨人士表示。

目前,弘業期貨和魯證期貨已先後在香港市場實現上市,但表現並不出色。而A股市場除南華期貨外,瑞達期貨和弘業期貨兩家公司也已在申請IPO過程中。

其中,瑞達期貨中小板IPO的申請早在2015年4月就已被受理,但一直處在預先披露狀態。而已在H股上市的弘業期貨則在2017年末申請A股IPO,目前顯示“已反饋”。此外,金瑞期貨曾在2017年12月預披露IPO招股說明書,但終因與實控人江銅部分業務涉及同業競爭,於去年5月終止申請。

此番南華期貨“過會”成功,能否引爆期貨行業A股上市浪潮,恐怕是期貨圈最為關切的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