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測查,低血壓有哪些危害和應對措施?

大家關注健康,多是注意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眼光都盯在高上。以血壓來說,還會遇到調整診斷標準的事兒。血壓高了要吃藥降壓,那麼,血壓低了會怎樣?

所謂低血壓,是指體循環動脈壓力低於正常狀態,但是,低血壓的診斷卻是缺少統一標準的,只是通常認為,成年人肱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就為低血壓。低血壓是如何引起的?會有什麼表現,對身體有危害嗎?要如何處置呢?帶著您的疑問,來參加測查吧。

問題 以下有關低血壓的描述,您認為哪一項是正確的?

備選答案

A只要是低血壓,就肯定對健康有很大危害

B低血壓都是慢性的過程

C藥物是造成低血壓常見原因

D發生低血壓時,站一會兒癥狀就能減輕

正確答案 C藥物是造成低血壓常見原因

答案解釋

從生理的角度看,較低的血壓,是會降低心臟病、卒中、腎臟病等疾病風險的,通常,堅持規律性的鍛煉,比如運動員,或者是沒有吸煙等不良嗜好,又能保持最佳體重的人,血壓水準就會比較低,只要不引起癥狀及器官與組織功能異常,沒有缺血和缺氧,就稱為生理性低血壓,是不需要特別處理的。另1類低血壓,稱為病理性低血壓,其中的原發性低血壓,主要見於瘦弱者或是有家族遺傳傾向的人;繼發性低血壓,則可能由多種疾病,比如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等內分泌疾病、急性心衰或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多系統萎縮等神經系統疾病引起,也會由脫水或失血造成的低血容量,以及嚴重的創傷、感染、過敏反應等引起。除此之外,就是由藥物引起的葯源性低血壓,比如西地那非等治療男性功能障礙葯、阿米替林等抗抑鬱葯,以及麻醉藥物及降壓藥物等。葯源性低血壓是較常見的低血壓類型。

低血壓從病程看,可以分為慢性與急性等2類。慢性低血壓,可以沒有癥狀,或者是出現頭暈、眩暈等腦血流下降表現,也會有疲憊、精神不振、噁心、意識模糊、視物不清、氣短、認知功能下降等表現。急性低血壓是指血壓的突然下降,會由於心、腦、腎等器官的缺血,而引起頭暈、黑朦、肢軟、冷汗、心悸、少尿等,嚴重者會表現為暈厥及休克。周圍環境高溫、熱水浴、運動、飲酒等因素,會促進葯源性低血壓的發生。出現這類情況,需要立即採用平臥,適當墊高下肢,以增加靜脈迴流量,確定是服用某種藥物誘因,要立即停用或減量,經過這樣的處理,多數患者的血壓可恢復正常。如果無法緩解癥狀,就需要急診,針對不同情況考慮使用升壓藥物,如果是腹瀉或嘔吐等引起體液丟失導致的低血壓,就要預防低鉀血症的發生,需要補液。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