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營養案例 | 25例胃穿孔空腸營養管的臨床觀察

胃穿孔手術切除後病人常需要營養支持。近年來,臨床營養工作者通過對腸內營養的試驗與臨床研究,腸內營養(EN)因符合患者生理狀態、對技術和設備的要求較低、使用簡單、易於臨床管理、費用低廉等優點,已廣泛地應用於臨床胃穿孔治療中。對中老年病人,營養狀況欠佳,胃穿孔術後空腸營養管的營養支持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本文就25例胃穿孔空腸營養管植入臨床效果分析報導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本組資料選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本院普外科胃穿孔切除術後行空腸營養管植入的住院患者。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32-52)歲,平均年齡(42.6±5.8)歲。胃穿孔患者中胃潰瘍穿孔23例,胃癌穿孔2例。

方法:25例胃穿孔患者中胃潰瘍穿孔23例,胃癌穿孔2例。胃潰瘍穿孔行胃穿孔部位行切除修補術,對胃癌穿孔行胃切除術,在手術結束前選擇空腸營養管置入術。置入無菌普通橡膠管20-40cm,腹壁另穿孔引出,皮膚縫合妥善固定,外端橡膠管配上帶微電腦的點滴泵,持續輸腸內營養液,初始泵速度每30-50ml/h,24h後調至在100ml/h左右,最多2000ml/24h。腸內營養液濃度由稀到稠,泵管用前生理鹽水沖洗防止堵塞,注意無菌操作,每天 換泵管。

二、結果

25例胃穿孔患者中胃潰瘍穿孔切除修補術23例空行腸營養管補給營養治療,植入管(10-18)d,平均13.5d,均治癒出院,胃癌穿孔2例中行胃全切後植入行腸營養管補給營養治療,1例並發低蛋白血症死亡,1例傷口癒合,好轉出院,臨床有效率96.0%(24/25).取得顯著地臨床效果,空腸內營養成為最常使用的供給營養途徑之一。

三、討論

腸內營養是外科手術後或一些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禁食後採取的一種即經濟簡便、安全有效,又能利於患者得到營養補充的營養支持途徑,在搶救危重患者過程中不可減少的臨床治療輔助方法,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另外腸道具有重要應激性和免疫性器官,而且腸道面積大,淋巴組織豐富,人體內70%的免疫組織存在於腸道,因而具有有強大的屏障功能。臨床營養依據其營養供給途徑分為腸外營養(PN)與腸內營養(EN)兩種。各種造瘺管營養供給是腸內營養供給的主要途徑。尤其對胃穿孔手術後機體尚處於應激狀態,基礎代謝率明顯高於正常,術後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是減少術後併發症、減少了靜脈液量,縮短了臥床點滴的時間,增強胃腸功能,患者早日下床活動的時間,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減輕經濟負擔的重要措施。

隨著人們對腸內營養及供給途徑的深入認識,腸內營養已由過去以PN為主的營養供給方式,轉變為通過鼻胃管、鼻腔腸管或胃(腸)造口途徑的EN支持為主。腸內營養(EN)為患者提供每日的營養需要量,腸內營養對促進傷口癒合和身體康復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空腸營養管既供給患者全身營養又保護粘膜屏障,促進腸道功能早日恢復的優點,空腸內營養最常使用的供給營養途徑之一,可作為上消化道手術的輔助治療方法,其置入方法可以單獨進行,也可在行胃穿孔手術的同時附加完成。

因此,本組25例胃穿孔患者中胃潰瘍穿孔23例,胃癌穿孔2例。胃潰瘍穿孔行胃穿孔部位行切除修補術,對胃癌穿孔行胃切除術,術後採取置入空腸營養管供給營養的方式,及實地早期給予腸內營養補充,既維持了患者營養需要,又能促進了傷口癒合,同時也減少了靜脈點滴的量和縮短點滴時間。所以25例胃穿孔患者中植入空行腸營養管臨床有效率96.0%。另外在實際臨床應用中要注意增強患者的認知能力,部分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患者在接受腸內營養包括空腸營養的置入均有思想顧慮。所以術前護理人員應該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顧慮,配合臨床需要,密切觀察營養液的流動性,稀稠度,營養管的無菌操作等。同時避免空腸營養管的脫出或滑入腔內,造成併發症出現及醫療糾紛。因此,空腸營養管具有操作簡單快捷,方便實效及併發症少等優點,成為胃穿孔術後為患者提供營養效果好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