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神葯」格列衛對這種癌最有效!不是白血病!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根據「陸勇案」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葯神》,捧紅了「葯神」,也帶火了「神葯」——格列衛(伊馬替尼),片中化名「格列寧」。

在電影中,格列寧是白血病患者續命的「神葯」,現實中格列衛主要用於治療費城染色體陽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變期;和不能切除和/或發生轉移的惡性胃腸道間質腫瘤(GIST)的成人患者。

什麼是慢性髓性白血病?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骨髓造血乾細胞克隆性增殖形成的惡性腫瘤。絕大多數患者緩慢起病,多數患者初期常見的癥狀包括:貧血、脾區不適、出血及乏力、體重減輕和低熱等表現,可持續34年。部分患者無癥狀,多因體檢或其他疾病就診發現白細胞數、血小板數增高或脾臟腫大而診斷。少數病人有痛風性小關節疼痛。此外,還有視力障礙、神經系統病變以及陰莖異常勃起等。慢性期患者不易感染,發熱少見。當疾病進展時,患者開始出現發熱、骨痛、脾大等現象,白細胞計數持續上升,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細胞增多等表現。臨床上可分為慢性期和加速期、急變期。

人為什麼會得慢性髓性白血病?

1.離子輻射使慢性髓性白血病發生率增高,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和宮頸癌患者放療後慢性髓性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高。

2.長期接觸苯的患者可導致慢性髓性白血病發生,提示某些化學物質亦與慢性髓性白血病發關。

3.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HLA抗原CW3CW4頻率增高,表明其可能是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易感基因。

4.慢性髓性白血病家族性聚集非常罕見,表明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種獲得性白血病。

得了慢性慢性髓性白血病該怎麼辦?

異基因移植可以治癒慢性髓性白血病,但是存在移植相關死亡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險,而且可以導致不孕不育。隨著對酪氨酸激酶抑製劑研究的進展和新一代藥物的開發,藥物保守治療可以使絕大多數患者長期無病生存,少數長期穩定的患者,甚至在停止藥物治療後,也可以長期無病生存。

惡性胃腸道間質瘤是怎麼產生的?

胃腸道間質瘤是消化道最常見的間葉源性腫瘤,組織學上富於梭形細胞、上皮樣細胞、偶爾為多形性細胞,呈束狀、瀰漫排列。多見於胃和小腸,起源於胃腸道的肌層,並向胃腸外生長。極少數也可發生於胃腸道以外部位。

本病多發於中老年患者,40歲以下少見,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本病的臨床癥狀變化多端,與腫瘤的大小、發生部位、腫瘤與胃壁的關係,以及腫瘤的良惡性等有關。常見的癥狀有消化道出血,包括嘔血、便血或大便隱血,其他癥狀有吞咽困難、進食梗阻、腹部不適、腹痛、腹部包塊、腸梗阻、排便習慣改變等。少數患者可伴有發熱、體重下降、暈厥或因腫瘤破裂致急腹症入院。

手術是目前取得臨床治癒的最佳治療方法。術後根據轉移或複發風險分層,對於中、高危患者可用靶向藥物治療。而對於<2厘米的腫瘤可進行定期的隨訪。

對於不能切除和/或發生轉移的惡性胃腸道間質瘤可以通過藥物治療。

編者寄語:《我不是葯神》把格列衛及藥廠推上了風尖浪口,電影裡,藥廠成了背鍋俠。但是,原研葯開發極難,從白血病裡基因突變發現,到格列衛上市,幾千名科學家,一起努力了41年,藥廠投入之大難以想像!這一段研究橫跨近半個世紀,波瀾壯闊,是一次創世紀的革命成果。格列衛(Gleevecimatinib)在慢性白血病的治療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被譽為是人類抗癌史上的一大突破。

所以,我們看完這部電影后不應該把怨恨宣洩在那些研發新葯的葯企身上。他們不是壞人,這也會歪了這部片子的良苦立意。醫療保障才是我們要去關心的點。我們需要解決藥物可及性問題,但簡單粗暴推廣印度模式不可取,因為那將是對創新的毀滅性打擊。與其攻擊跨國大藥廠,不如先好好清理推廣「中國神葯」,佔據大量醫療資源的垃圾公司們和層層回扣的中間商們。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