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秘近代人才輩出的三大“名門望族”

導 讀

近現代,對中華文化做出重大貢獻的“名門望族”不少,其中名聲最大的是江蘇無錫的錢家、江西修水的陳家、河南唐河的馮家。錢家擁有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三大科學家,和錢基博、錢穆、錢鍾書三大鴻儒;陳家有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陳衡恪、陳封懷五位名士;馮家則以馮友蘭、馮沅君、宗璞“一門三傑”聞名於世。

  

無錫錢家:利在天下必謀之

  

無錫錢氏家族的聲望源遠流長,相傳是一千多年前五代時期吳越國王錢鏐的後嗣。錢家歷朝歷代皆有俊傑,眾多狀元、無數進士。宋明以後尤其是明清時代,錢氏家族湧現出眾多的政治家、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如宋代的錢昆、錢易;明代的錢士開、錢謙益;清代的錢大昕、錢名世、錢曾、錢坫、錢魯斯等。

  

錢 穆

至現代,除“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近代力學奠基人錢偉長、“中國原子彈之父”錢三強和國學大師錢基博、著名歷史學家錢穆、著名學者兼作家錢鍾書外,錢家還出了水利專家錢正英、著名外交家錢其琛、台灣社會活動家錢複、著名金石書畫家錢君陶、著名物理學家錢致榕等等。錢氏後裔人才輩出,遍布全球,僅當代國內外科學院院士以上的錢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

  

令人驚奇的還有錢氏家族中傑出的“父子檔”:錢基博、錢鍾書父子,錢玄同、錢三強父子,錢穆、錢遜父子,錢學矩、錢永健父子等等。2008年,錢永健與日、美兩位科學家共同榮膺諾貝爾化學獎,他是錢學矩的兒子,錢學矩是錢學森的堂弟。錢永健的哥哥錢永佑是神經生物學家,兄弟倆十幾年前就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錢學森

綿延一千多年的錢氏家族何以如此興旺發達、彪炳於世?記得2008年6月“吳越錢王與長三角繁榮主題報告會”在杭州臨安舉行時,錢學森在賀電中說:“我們的先祖,他的政績只是‘致富一隅’,而我們後人的事業,是使整個中國繁榮富強。老祖宗地下有知,是會高興的!”想起寫在無錫錢氏祠堂的《錢氏家訓》中有一句話是:“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此言或許正是錢家為中華民族培育了無數大師精英的原動力吧。

  

修水陳家:人文淵源好傳統

  

位於江西修水縣桃裡的“陳家老屋”,是又一個著名的人文世家。這個顯赫家族因誕生了陳寶箴、陳三立、陳寅恪三代名士而聞名遐邇。

  

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是晚清維新派名臣,在晚清時期長官了頗有影響的湖南新政,是一位有魄力、有建樹的封疆大吏,也是“封疆大吏”中惟一傾向維新變法的風雲人物。

 

陳寶箴

 

陳三立,“維新四公子”之一,清末“同光體”(指“同治”、“光緒”兩個年號)詩派重要代表人物。陳三立自幼聰慧博學,灑脫而不媚俗。常以詩會友,自謂“憑欄一片風雲氣,來做神州袖手人”,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維新四公子”,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傳統詩人”。

有“吏部詩名滿海內”之譽的陳三立不問政治,但為人正直,富有民族氣節,為社會興利不遺余力。他在家鄉創辦新學,讓出私宅作課堂,延聘外國教師,開設英語及數、理、化新課目;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他還主持正義、為民請命,將地方上的惡霸及貪腐官員繩之以法。

  

陳寅恪

陳寅恪,學貫中西,曾留學日本、德國、法國、瑞士和美國,在哈佛大學,他與吳宓、湯用彤並稱“哈佛三傑”。1926年,36歲的陳寅恪與梁啟超、王國維應聘為清華研究院導師,被譽為“清華三巨頭”。1929年他提出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作為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的終極目標,流傳至今。吳宓說他是“全中國最博學之人”,梁啟超則對人說“陳先生的學問勝過我”。作為現代著名史學家、教育家,陳寅恪在國內外學術界均享有崇高聲譽。

  

除陳寅恪外,陳三立長子陳衡恪是近代著名畫家,與齊白石齊名,還擅長篆刻、書法、詩文;陳衡恪次子陳封懷是著名植物學家。

  

“陳門五傑”成為修水人的驕傲。

  

唐河馮家:書香門第重學養

 

河南省唐河的馮氏家族,出自桐柏山麓的唐河縣祁儀鎮,這裡位於豫鄂兩省交界處,瀕臨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和武漢三鎮,山清水秀。此地傳承黃河文明脈絡,又浸潤長江文化氣息,堪稱得風氣之先的“風水寶地”。

  

馮家是個家學淵源的書香門第,馮友蘭祖父馮玉文擅長詩文,遺有《梅村詩稿》一部。父親馮台異也崇尚文學,著有《複齋詩集》。伯父馮雲異和叔父馮漢異均為學富五車的文人,都有詩文傳世。

  

馮友蘭

馮家自來注重教育,無論男女,小孩子七歲一律上學,接受私塾教育。而馮家又顛覆了“複古”式的私塾,思想開放,引進新學。馮友蘭從小就讀《地球韻言》一類新書。馮友蘭與弟弟馮景蘭、妹妹馮沅君學業優異,上世紀二十年代先後考入北京大學,後又出國留學,有“唐河三傑”之譽。

  

馮家家學淵源,子女皆好學上進,名聲遠播。馮友蘭的姑媽馮士鈞,是一位天才女詩人,可惜英年早逝,隻留下一部詩稿《梅花窗詩草》。馮友蘭是中國近現代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享譽“一代宗師”;馮景蘭為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礦床學重要奠基者;馮沅君是文學史家、五四時期先鋒女作家、新中國首位女性一級教授。馮友蘭的堂兄堂弟堂姐堂妹也大多學有所長各有建樹。馮友蘭的長子、美籍華人馮鍾遼,如今是享譽全美的工業鍋爐專家。

馮沅君

馮友蘭之女宗璞是馮家第三代才女的代表,她自幼受家學熏陶,隨父住在未名湖畔燕南園,1951年畢業於清華英語系,後任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其名著《紅豆》,文筆細膩委婉,洋溢著深厚的人文關懷。近年來她抱病創作系列長篇《野葫蘆引》,其中《東藏記》獲茅盾文學獎,堪稱當代中國為數不多的學者型作家。

  

今天,“錢學森之問”──我們為什麽培養不出具有國際影響的大家巨匠?──正在成為社會各界議論的焦點。是啊,我們的大學怎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傑出人才?細想之,不妨從無錫錢家、修水陳家與唐河馮家尋求答案。一部家族史也是一部社會史和文化史,如何繼承、發揚三大望族的血脈淵源與人文精神,意義深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