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處暑,暑、燥二邪要添亂,記住這6條是關鍵!

微信號:tianxiayangsheng

怡情健體膳食導引糾偏

二十四節氣歌之處暑

 二十四節氣歌

馬琦 

00:00/02:28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宋·蘇泂《長江二首》

處暑,即為「出暑」炎熱離開的意思。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交節時間點在公曆8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0°。

處暑節氣意味著進入天氣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

2018年08月23日(星期四) 12:08

農曆七月十三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我國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水稻成熟收割。

處暑節氣 養生重點

《黃帝內經》:處暑後陽消陰長,也就是陽氣減弱、陰氣增長。

暑熱的氣象逐漸轉涼,在古人看來,炎熱的夏天正離我們慢慢遠去。不過,不少南方城市的炎熱仍不亞於暑夏之季,這就是民間常說的「秋老虎」。因此,處暑過後的氣象多變,北方的朋友預防秋燥、南方的朋友健脾祛濕是這個時節的保健重點。

保健之一:少辛多酸

少辛就是指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蔥、薑、蒜、辣椒等,此外燒烤、火鍋等也不宜多吃,這是因為味辛的食物會導致人體肺部的陽氣通過汗液從體內發散出來,加重秋燥癥狀。多酸則是強調應多吃酸性食物,如葡萄、石榴、橘子、山楂等,以此來達到保肝護肺的效用。

保健之二:防止秋燥

秋天,是人體和自然界陽氣開始收的季節。在處暑期間人們往往有這種感覺:皮膚變得緊繃繃的,甚至起皮脫屑,口唇、鼻咽部乾燥得冒火,大便乾結等,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秋燥是由於氣候乾燥造成的,此節氣期間發病多表現為咳嗽少痰、咽乾不適、鼻燥口乾、手腳心熱等。因此,在養生方面,起居飲食都應以能促進陽氣收斂為目的。

保健之三:補充維生素

在秋天,可多吃些含有維他命的食物,比如蕃茄、茄子、土豆等,這些食物能補充人體營養從而避免遭到燥邪的傷害。同時,還需要多攝取些鹼性食物,比如蘋果、海帶等,這類食物同時還含有豐富的水分,也是秋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出伏遇處暑 養生要三防

處暑節氣習俗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之後往年期間有中元節,故祭祖。今年中元節早於處暑。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決定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處暑節氣的起居養生

當心「秋老虎」

中醫認為,處暑佔有「暑」和「燥」兩種外邪。

處暑,氣候逐漸變涼爽。不過,處暑之時南方暑氣一時間還難以完全消散,仍然會比較熱,所有民間有「秋老虎」的說法。

處暑節氣,「秋老虎」也虎視眈眈,氣象逐漸轉向乾熱。很多地區仍處於炎熱之中。天氣資料表明,這種炎熱的氣候,往往要延續到九月的中下旬,氣象才真正能涼爽起來。應密切關注氣象預報,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為了預防中暑,建議大家保證睡眠,注意補充水分,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機房間,以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熱傷風」。出門時隨身備好藿香正氣、仁丹等防暑藥品。

老年人容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另外,入秋後人體抗病能力減弱,如果不注意會容易發生腹瀉,嬰幼兒等腹瀉的易感人群要特別注意防範。

起居宜「早臥早起」

氣象逐漸轉涼,早晚溫差較大,起居宜「早臥早起」。

在起居上之所以要做到早臥早起。是因為「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於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

起居應當早睡早起,保養秋收之氣。早臥就是大概晚上10點就可以入睡了,以順應陰精之收藏,以養「收」氣;

早起就是大概早上6點起床,以順應陽氣舒展,使肺氣得舒。

保證有品質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護腸養胃還要暖腹

進入處暑,早晚溫差開始變大,腸胃易受刺激。大多數人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忽略了此時處暑養生應該注意防護的是腹部。夜寢時更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注意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受涼。

穿衣要「春捂秋凍」

我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養生保健諺語。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順應「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適當地凍一凍。

提醒,「秋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熱未盡,涼風時至,當氣象驟然變冷時,適當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則不但不能預防疾病,反而會招災惹病。「適當增衣」以讓自己略感涼而不感寒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嚴嚴實實。「秋凍」的另外一層意思是,晚秋可適當拖延增加衣服的時間,但要以自己能接受為限度。

處暑節氣飲食養生

傳統飲食

吃鴨肉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鴨肉味甘、鹹、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烏骨鴨藥用價值更大,可使結核病患者減輕潮熱、咳嗽等症。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均有補益作用。鴨子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等。

龍眼配稀飯

老福州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的時候氣象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滋補養氣的作用。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涼茶

此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每當處暑期間,家家戶戶有煎涼茶的習慣。先去藥店配製藥方,然後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涼茶在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等方面頗有好處。

燕麥南瓜粥

南瓜被稱為「秋季第一瓜」,可以降脂、降糖,促進腸道蠕動,幫助人體排出氧化自由基和其它代謝的廢物。燕麥能有效降低人體中的膽固醇含量,改善血液循環。

宜「少辛多酸」 營養要均衡

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此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而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

據《素問·臟氣法時論》:「肺主秋,肺收斂,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泄之。」可見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量少吃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果蔬以助養肺。

《金匱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所以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奇異果等酸味水果,能止瀉祛濕,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進食慾。

限制粗糙纖維的食物與刺激性強的食物的攝入,以保護腸黏膜和腸道功能;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用具有健脾補胃功效的蓮子、山藥、扁豆等食物。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飲食清淡,潤肺防燥

處暑後燥氣明顯,肺易受傷,容易出現咳嗽、腸胃炎、支氣管炎等癥狀。此時飲食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少食辛辣、燒烤類食品,以免加重秋燥。

多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菠菜等,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水分的攝取也不可少,早上起床後可喝一杯溫水,平時可適量喝些金銀花茶、菊花茶,清熱解毒,滋陰潤燥。

下列可選水果:

1、蘋果:中醫認為,蘋果具有生津、潤肺、除煩、開胃、醒酒等功用,對消化不良、氣壅不通者,可榨汁服之。

現代醫學認為,蘋果還能預防和消除疲勞,蘋果中的鉀能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並使之排出體外。食入過量鹽分時,可吃蘋果來幫助排除,所以吃蘋果或飲蘋果汁對高血壓患者有益。

2、葡萄:性味甘、酸,鮮食酸甜適口,生津止渴,開胃消食,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腹瀉。

3、楊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凈鮮食;若患小便熱澀,用鮮楊桃2~3個,洗凈切碎、搗爛成汁,溫開水沖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將鮮楊桃洗凈生食,日2~3次,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4、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於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症。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於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5、檸檬: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最多而命名。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對改善癥狀大有益處。

6、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有散瘀、消積、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腦、防暑、增進食慾等功效,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療效。

同時,我們在秋天裡除了注意調節飲食外,還應該趁著秋高氣爽的好氣象,多進行戶外鍛煉。

精神調養:心靜、不悲秋

處暑之後,天地萬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機轉向蕭條冷落,加上秋乾氣燥,人們出現心情波動甚至情緒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此時應注意收斂情緒、維持心性平穩。

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以避肅殺之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走親訪友、樂觀幻想、努力工作、旅遊及看電影等都是克服低落情緒的有效方法。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處暑的運動調養

祛除濕熱,收斂氣機

秋季體內的陰陽、氣血亦應隨之產生「收」的改變,故運動量不可過大,避免造成大汗淋漓而不利於秋季氣機的收斂。

處暑可適當選擇慢跑、爬山、散步、太極拳等運動,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泄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

秋高氣爽的氣象,尤其適合戶外運動。約一二好友郊遊、登高望遠,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疏解「悲秋」情緒。

調

處暑的養生更應該根據每個人的五行偏向屬性而決定自己的養生方案:

金形人:健脾生津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飲食調養:宜多吃疏肝理氣,健脾生津潤燥功效的食物,如豬肉、雞肉、白芍、百合、銀耳、木耳、梨等。

葯膳可選「山藥百合內金粥」:

【配料】山藥30克,雞內金10克,百合20克,粳米150克。

【做法】將山藥、雞內金、百合、粳米洗凈,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小火煮成粥。

【功效】有健脾養陰,益氣開胃的功效。

木形人:疏肝健脾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飲食調養:宜多吃疏肝健脾、益氣生津的食物,如太子參、山藥、甘蔗、蜂蜜、芝麻等。

葯膳可選擇「黨參菊花粥」:

【配料】黨參15克,菊花15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將太子參、菊花、粳米洗凈,先把黨參用溫水泡2小時,然後把粳米、菊花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小火煮至參爛粥稠,臨吃時加入紅糖少許即成。

【功效】有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水形人:清心解鬱

體質特點:體型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宜多吃清熱健脾益氣的食物,如豬瘦肉、雞肉、百合、太子參、淮山、白朮、茯苓、粉葛、沙葛、荸薺、薏苡仁等。

葯膳可選擇「合歡花豬肉湯」:

【配料】合歡花15克,丹參10克,鬱金10克,香附6克,薏苡仁15克,豬瘦肉100克,陳皮3克,大棗10枚。

【做法】將豬瘦肉洗 凈,斬成小塊。其餘用料洗凈,生薑拍爛,陳皮浸泡去白,備用。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適量水,小火煮2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

【功效】有清熱健脾,清心解鬱安神的功效。

火形人:清熱健脾

體質特點:膚色蒼色,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有不清楚的問題可以搜索公眾號天下養生網,將為您提供最專業的養生保健知識。

飲食調養:宜多吃具有清熱潤燥、健脾益氣功效的食物,如山藥、甘蔗、山楂、荸薺、玉米、蜂蜜、太子參、玉竹、石斛、豬肉、魚肉、雞肉等。

葯膳可選擇「山楂玉米胡蘿蔔湯」:

【配料】生山楂15克,玉米150克,胡蘿蔔150克,豬瘦肉200克。

【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小塊;山楂洗凈,玉米、胡蘿蔔洗凈切塊,與豬瘦肉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5小時即成。

【功效】有清熱健脾,養陰生津的功效。

土形人:益氣養肝

體質特點:膚色偏黃色,頭偏大,圓臉型,肩背豐滿,腹廣大,手足小而豐腴,腹部容易發胖。

飲食調養:宜多吃具有清熱生津、益氣養肝功效的食物,如太子參、蘿蔔、茉莉花、豬肉、雞肉、淮山、梨、薺菜等。

葯膳可選擇「佛手粳米粥」:

【配料】佛手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佛手、粳米洗凈。將佛手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煎湯,然後去渣留汁,放入粳米,加適量水,煮成粥後再放入冰糖,稍煮即成。

【功效】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處暑一個穴位需艾灸

艾灸關元——藏元氣、備生髮

這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就是——關元!此穴位貫穿秋冬養生的一個主要穴位。

《針灸穴名釋義》對關元的解釋:關,指閉藏,關閉,機構。元,指元氣。意為下焦元陽元陰關藏出入之所。關元,顧名思義,關閉元氣之門。秋冬季節,自然界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的陰陽也要順應天地。所以說,關元,是秋冬季節的一個主線。故,由秋季開始,至冬季,常常記得灸關元,必將為我們更好的收藏元氣,以備來年生髮!

處暑時艾灸可刺激人體的經穴,使經絡中的氣血循行加快,從而加強對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的營養,補充人體陽氣,以達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除關元外,還可艾灸:風池穴、委中穴、足三裡穴、湧泉穴。

★灸風池穴

功效:通經活絡。

★灸委中穴

功效:通和經絡,涼血止血。

★灸足三裡穴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氣,調理脾胃。

★灸湧泉穴

功效:溫陽益氣,通絡活血。

註:如條件所限不能艾灸,那沒事就多按按以上穴位。

處暑時節,此時三伏剛過,「處暑寒來」,暑氣漸退,秋意漸顯,正是「爭秋奪暑」之時。處暑過後自然界的陽氣趨向收斂,人體陰陽之氣的盛衰亦隨之改變,此時的保健養生需要特別注意養護脾胃、護好脾陽的同時也要注意養陰防燥。記得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提示:對話框輸入「關鍵字」可實時檢索查詢對應問題,如遇系統檢索回復不匹配/不準確,請別急!稍後將有專業人員人工為您答疑解惑。

覺得本文有用,點個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