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吃安眠藥當心宿醉效應

李大爺今年68 歲,晚上睡眠很差,必須吃片安定才能睡著。但是第二天起床後他仍昏昏沉沉,頭昏腦漲,無法集中注意力,如同醉酒醒來一般。最開始李大爺並沒有在意,以為是休息不好導致的。久而久之,這種癥狀依然沒有改善,於是李大爺來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這是安眠藥的後遺效應,叫做宿醉效應。李大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安眠藥還有這樣的不良反應。

吃安眠藥當心宿醉效應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跟李大爺一樣,不同程度承受著失眠、睡不好帶來的困擾。為了擺脫這種困擾,有很多失眠的人都會選擇服藥來入睡,通過藥物誘導睡意,促進睡眠。這類藥物在醫學上叫做鎮靜催眠葯,也常被稱作安眠藥或催眠葯。常用的安眠藥物包括苯二氮類和非苯二氮類。

苯二氮類根據藥物在體內的代謝時間分為長效(如地西泮)、中效(如艾司唑侖)、短效(如咪達唑侖)。老年人對長效苯二氮類安眠藥如地西泮(安定)敏感性高,代謝慢,容易發生宿醉效應,並增加認知功能損害、跌倒等風險,因此不建議在老年人中使用。

非苯二氮類代表藥物有佐匹克隆、唑吡坦、扎來普隆等。與苯二氮類相比,一般不產生成癮、失眠反彈、戒斷癥狀及宿醉反應等,其不良反應明顯減少。

而宿醉效應實質上是藥物的過度鎮靜作用,它與藥物在體內清除的時間有關,也就是藥物的半衰期。如果在晚上服用了一種半衰期長的安眠藥(比如安定),或者過度服用安眠藥,到第二天藥物在體內的濃度仍然會較高,可出現頭暈、睏倦、思睡、疲乏和定向障礙,也就是所謂的宿醉效應。

服用安眠藥,請注意五個要點:

吃安眠藥當心宿醉效應

1.合理選用安眠藥

失眠與心理、軀體疾病等多種因素有關,因此找到病因治療才更安全有效。安眠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避免出現過度服藥現象。與其他藥物合用時,警惕藥物間的相互作用,比如與抗過敏藥物或肌松藥物合用,會使嗜睡、乏力、頭暈等癥狀加重。

2.避免禁忌證

睡眠呼吸暫停、重症肌無力、過敏患者禁用。呼吸功能不全、嚴重軀體疾病(肝腎功能損害)、飲酒、懷孕或哺乳期婦女慎用。

3.老年人要防止跌倒

尤其是長效安眠藥,次日會出現乏力、頭暈等醉酒效應,老年人服用後要特別注意,盡量在晚上10 點前服藥併入睡,第二天起床前先在床上坐一會再活動,持續服藥不應超過4周。

4.服用短效藥物

長期服用安眠藥的患者,盡量選擇佐匹克隆、咪達唑侖等速效短效藥物,這些藥物起效快,作用持續時間短,極少產生宿醉現象。

5.逐漸停葯

長期服用安眠藥,突然停葯會出現焦慮、頭痛、出汗等反應,所以不要馬上停止用藥,要遵醫囑逐漸停用。(莫鵬 樊潔婷整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