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鄧華鋒:太極拳之「理清路明」

太極拳之「理清路明」

——郴州顏明華整理

鄧華鋒

很多拳友習練太極拳多年,可能從來沒有認真的去思考什麼是太極,什麼是太極拳。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系統性、科學性的循序漸進的學習太極拳,一開始就學習套路,然後不停的學習套路,這與傳統的太極拳練法是相悖的。作為太極拳愛好者,先要分清三個方面,太極拳在目前有三種情況存在:第一種是傳統的太極拳;第二種是學院派太極拳,即競技太極拳;第三種是公園常見的大爺大媽體操式太極拳。當我們學習太極拳時,我們要定位清楚自己想要學習哪種?適合哪種太極拳。

本次分享四個方面:一、正確認識太極、太極拳;二、學習太極拳從哪裡開始;三、太極拳中的一二三指的是什麼;四、學習太極拳具體操作從什麼地方開始。

從思想理論意識上提高高度去認識太極拳,然後以思想去指導我們的練習。

鄧華鋒

一、什麼是太極、太極拳

我從事太極拳18年的學習,我以自己的學習與感悟,跟大家講述我所理解的太極。太極是一種關係,太極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平衡對等的和諧的關係。太極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太極只是一種關係,我們如何去正確的處理這種關係,就是在今後修鍊過程當中所要具備的能力。太極拳是一種載體,是一種科學的表現形式,是我國獨有的符合自然科學的身心運動,是太極的載體。練習太極拳是一個通過修行不斷認知自己的過程,在修鍊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矛盾,是一個不斷解決矛盾的過程。

關於太極拳,朱老虎老師說過「不是我們修鍊太極拳,而是太極拳在修鍊我們」。練習太極拳是一種修行,是一個過程,把太極拳的每個階段做好,結果必然是美好的。在太極拳修鍊的過程當中,會碰到很多問題,會出現很多矛盾,我們要不斷解決處理各種問題。問題分內外兩種,內在的問題指的是我們的認識,我們的內心世界;外指的是我們的筋骨皮,我們的臟腑。我們只有在做到內外平衡的時候,我們才有可能把太極拳修鍊的非常好。以上是我對太極的定義,我對太極拳的理解。

鄧華鋒

二、學習太極拳從哪裡開始

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很多老師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各有各的特點,但是有一個東西是不變的。傳統的太極拳一定是從根本開始,從核心開始。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在學習時沒有基本功,沒有進行功法練習,就直接學習套路,這個也是一個時代的需求,我們不能去否認它。但是作為傳統的太極拳愛好者,我們一定要從傳統的方式入手,才能一步一步練習好。

我跟大家分享的是,如果是我教導學生,我會從哪裡開始教導他,我會從太極拳的最高境界開始教授,從「四兩撥千斤」開始教授。怎麼才能可能從四兩撥千斤開始呢?這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四兩撥千斤是太極拳很高境界的表現,是一個檢驗的標準,很多人窮其一生也無法達到這個標準。從四兩撥千斤這個話題開始,我會往前一步一步倒推太極拳的修鍊過程。如何才能四兩撥千斤?小時候我們看打鐵,都知道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個道理。我們要做到四兩撥千斤,首先自己得有千斤之力,自己得有筋骨之力。如果自己沒有千斤之力,怎麼做到四兩撥動千斤。字面上的四兩撥千斤是一個很理想化的狀態,要得機得勢。如果兩個人在運動的時候,要做到得機得勢,談何容易。這種情況非常難做到,即使是太極拳的高手也非常難做到。絕大多時候是無法做到得機得勢的。

在某個時間點上,當我們自身受到威脅,當我們的重心被破壞,我們該怎麼辦,我們是不是需要有千斤之力?作為一個太極拳修鍊者愛好者,我們如何做到有千斤之力?拳論裡面經常講一個詞:整勁。整勁是每一個人希望得到的東西,也希望在自己身上體現出來。其實整勁非常簡單,整合資源,整合現有的資源,整合身上的東西。如果能整合自己身上的東西,就會有整勁,就會有千斤之力,就有可能做到四兩撥千斤。

鄧華鋒

整勁是一個比較具體的東西,在今後的課程會具體講解。整勁分兩個方面,一是整合身上現有的東西,二是開發自身的潛能。其一:身上自有的東西是什麼呢?一個軀乾,兩隻手,兩條腿。一個軀乾是一張弓,兩隻手是兩張弓,兩條腿是兩張弓。我們要做到五弓合一,五弓拉弦,五弓齊發。做到五弓合一,我們就會有整勁,因整體而得到的勁道,就是整勁。這種勁道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非常靈活,可以千變萬化,可以排山倒海。其二:自身潛力的開發,大多數太極拳愛好者都不會去開發自身的潛能,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挖掘自身潛能的過程。如果能夠把自身現有的力量做到五弓合一,我們就具備了整勁,就具備了有千斤之力,就有可能做到四兩撥千斤。所以太極拳練習從哪裡開始?從四兩撥千斤開始,往前推,推到具體的細節去落實。

我們在練拳的時候對照有沒有做到五弓合一,有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練拳時候不要手是手,軀乾是軀乾。要動一起動,上下相隨就是這個意思。練習的時候看自己是不是手動身動,是不是一起動,如果一起動,就是五弓合一。

現在很多太極拳愛好者在練習時,沒有做到這個標準,都說太極拳不要用力,都說要放鬆。我想說的是,太極拳在初級、中級的練習當中,太極拳是一定要用力的。這個力用多大,用多少呢?要做到松而不懈、緊而不僵,自己能承受就行。所以太極拳是要用力的。

鄧華鋒

三、太極拳中的一二三指的是什麼

在道德經裡面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極拳裡面也是如此。太極拳裡面的「一」指的是我們的軀乾,上至百會,下達會陰,中間通過脊柱連接起來。軀乾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東西,軀乾有尾閭(尾骨)有腰有背構成。尾骨起到一個什麼作用呢,像一個發動機一樣,像鯉魚跳龍門裡面尾巴一甩就起來了。腰是起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不能去擰去扭去擺動它,好比一座橋一樣(河這邊到河那邊一定需要橋)。很多太極拳練習者喜歡把腰扭來扭去,會損傷腰,通道會斷掉,內氣內勁勁道就不能傳遞到背上,形於手指。腰的作用是承上啟下。腰的要求用一個字來描述是「束」,把它捆綁起來,不要亂動。都說虎背熊腰,背是一個及其關鍵的地方,需要貫通。當我們的勁力從下往上通過腰、背傳遞上來,傳到兩個肩膀,再形於手指。很多人的勁道發不出來,是背堵死了,沒有貫通,沒有通暢。

在軀乾當中,有三條線,一條中軸線,兩條副軸線。中軸線是從百會到會陰,是主導我們的重心所在。副軸線指的是肩井穴到胯骨,左右各一條。三條線始終在一個面上,要高度吻合。好比一扇大門,一開一關都有軸,大門中的軸不是中軸線,是副軸線。

在修鍊太極拳的過程中,思想意識不提高,就沒有指導思想,修鍊的路就走不好。太極拳當中的「二」指的是兩條腿,兩條腿是兩張弓。兩條腿可以虛實變化,維持身體重心。我們的重心是不斷變化的,從左至右從右至左,兩腿是起一個虛實變化的作用。太極拳當中身體的重心不是固定的,是永遠在變化的,根據需要進行虛實變化(陰陽變化)。腿分三節,根節、中節及梢節。根節裡面有髖關節,髖關節是一個球形關節,起一個運化的左右。髖關節在太極拳當中非常非常重要,髖關節指的是整個盆腔、臀部這一塊。要能開胯,要先能坐胯,坐胯之後才能開胯,開胯之後才能轉胯,轉胯之後才能變化,能變化才有用。

鄧華鋒

膝關節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練拳稍微不注意就會對膝關節造成很大慢性損傷,膝關節在練習當中要做到裡撐外裹,意氣上領。很多練習者感到膝關節痛疼,這與練習方式不正確有關係。膝關節要做到裡撐外裹,意氣上領,配合坐胯,把上半身的重量通過坐胯傳導到腳下。如果太極拳練習者在盤架子時沒有做到勁從根起,膝關節或早或遲會出問題。

太極拳裡講「太極不動手,動手非太極」,就是說勁從根起,通過膝關節大腿的傳達到胯骨的運化,通過腰的傳達到背的運化,最後通過肩肘腕形於手指。這就是書中所說的「行氣如九曲珠節節貫穿」。大多數太極拳愛好者在練習中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都是以上半身在帶動下半身,以手在領下半身。這樣子運動量不大就還好,運動量大時間一長身體就容易出問題(就好比拔蘿蔔左右上下擰動)。

踝關節在太極拳練習過程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要做到放鬆。踝關節放鬆的話,腳掌才能放鬆,勁力才能入地,氣息入湧泉沉入大地。其實踝關節放鬆是非常難練習的,可以採用左右搖擺、轉動、走貓步的方式練習,讓踝關節、腳掌儘可能放鬆。腳掌放鬆到什麼程度呢,像一團爛泥巴一樣,粘在牆上也不會掉,粘到哪也不會掉。踝關節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地方,其實它非常重要。我們練拳是有靠山的,我們的靠山是大地,當身體松沉的時候,需要通過踝關節到腳掌到大地,然後大地再反彈回身體,再一路傳達上來,就是我們講的「行氣如九曲珠,勁從根起,節節貫穿」,最後形於手指。

鄧華鋒

太極拳中的「三」指的是雙手。雙手的作用是運化,表現是千變萬化的。這是太極拳當中的「一二三」,「一」是指軀乾,軀乾是最重要的地方;「二」是指雙腿,通過雙腿的虛實變化,傳達至大地再反彈回來。「三」是指雙手,雙手根據實際情況去變化。練拳哪裡很重要?「一」很重要,有了「一」才會有「二」,「二」也很重要(變化,運化),「三」也很重要,「三」是最後表現的形式。所以練拳的時候先練什麼?練身法,練下盤的變化,練核心力量,練通道,練關節,最後表現於手(形於手指)。

最後講一下五弓的問題。蓄勁如拉弓,發勁似放箭。弓有弓背、弓把。膝關節是弓背,踝關節和胯關節是弓把,弦是看不到的。在坐胯時踝關節松沉落地,膝關節有一定幅度的彎曲,這就是所謂「拉弓」。在發放時膝關節幅度會放大,這就是釋放的過程。很多人說膝關節不能超過腳尖,這個其實不完全正確。如果膝關節不夠強壯,膝關節一般是不能超過腳尖,如果足夠強壯,是可以超過腳尖的。還有就是胯關節能不能夠鬆開。軀乾而言,大椎穴這一塊是弓把,命門靠上一點是弓背,尾閭是弓把,所以在練拳的過程中,有時候講究吊襠提襠、含胸拔背,都是為這張弓做準備。一拉一放,一張一合,就是這個意思。雙手而言,肘關節為弓背,腕關節和肩井這一塊為弓把,一合一開。

練拳的時候要做到這五張弓齊備齊發。能不能一起拉弓,一起開弓,這個很重要。五弓合一用另外一個理論來說,就是外三合、內三合的問題。

四、學習太極拳具體操作從什麼地方入手

從傳統的練法來講,會從基本功開始。基本功就包括貓步,貓步的作用是培養核心力量、身體的協調性、平衡能力、脊柱的彈性。貓步看似簡單,其實非常有講究,它分初級中級高級的練法,然後練習過程中有很多要求。基本功還包括站樁,樁法有很多種,包括踩單車,練韌帶的力量。所以可以從基本功入手。從功法入手也可以,一般功法不會外傳出來。功法一般會從整勁開始,就是五弓合一的問題。也有從開肩開胯入手的,這些都不矛盾。

當我們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功和一定的基本功法的時候,再去學習拳架。拳架從哪裡開始,是有講究的。拳架並不是從第一招第二招開始,應從經典招式開始。任何拳法都有經典招法,會把經典招法單獨拿出來形成一個單獨體系,起到70-80%作用。比如陳式太極拳裡面經典的招法——運手(不是雲手),它代表運化、蘊藏、醞釀的意思。運手裡面對身法有一定要求,比如身法中正,對胯有一定要求,比如胯要打開,膝蓋要做到裡撐外裹,踝關節以下要做到放鬆。運手分為單運手和雙運手,一般從單運手開始練習。運手又分正運手和反運手。單運手有左右運手,單運手裡面具備了纏絲勁,就是一順一逆的纏絲勁。運手又分定步運手和活步運手。定步運手又分弓步運手、虛步運手、丁步運手以及傳統的馬步運手。練習完單運手裡面的正運手,就可以開始練習單運手裡面的反運手。兩個都練習完之後可以練習雙運手,可以做雙順雙逆的練習,也可以做交叉的練習。定步運手練習好之後,可以練習活步運手。能做活步運手的時候,說明身上的東西已經貫通了,所以一個運手不是那麼簡單,需要練習很長時間,甚至好幾年時間。

今天就講到這裡吧,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對於太極拳愛好者,關於一些具體的太極方面的知識會在今後的分享課中一一講述。這次的分享課我本人沒有做什麼準備,也沒有寫草稿隨心而講,臨時有了這個想法,在2018即將結束的時候給太極愛好者提供一個思路供大家參考借鑒。

鄧華鋒演練陳式太極拳

鄧華鋒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承人,師承溫縣辛堂村太極拳明師朱老虎先生。

鄧華鋒2018年12月29日分享太極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