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怎麽理解的?

《道德經》中有一句話:“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求知要不斷地增加,求道卻要不斷地減少,越來越少,最後達到無為的境地。

求道不同於求學,不是增加外在的知識,而是減去內在的欲望思慮。最後達到無所分別,萬物一體,天人合一,才可以隨風而行,自然而為。

《道德經》第一章有言:“無名天地之始”。要能常常回到“無”這個根源,讓後天產生的思慮情欲都放下,一切歸零,方能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

我們一般人都會在某些方面偏執、於某些事情固著,舍本逐末,得一隅而失大體。這是人生下來不可避免的,因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有限,接受的事物有限,所以往往出而不返。

個體處於天地之間某個小小的角落,生命中一時的得失即能讓我們如癡如狂,恨愛交替,沉溺於片面的貪欲,而拿不起,忘不掉,放不下,看不開。

所以才有了無窮煩惱,無盡痛苦,產生各種身心疾病。

而唯有真正得道之人,才可做到不亢不卑,淡然自持,瀟灑面對一切。

修道要“損之又損”,不斷放棄你的執著,減少你的偏見,而不再計較個人的利害得失,而可以站在宏觀宇宙的視野,客觀看待機緣變化,塵世興衰。

客觀分析萬事萬物,又要勘破看透,心不執著於是非利害。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如果可做到“一切歸零”,也就可做到隨時隨地能出能入,能有能無,在事物與大道、現象與本體之間自由往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