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歷史的輪回,為何皇帝們總是要殺死功臣?

所謂天無二日,皇帝的位置是唯一的,然而功臣們是最容易威脅到皇權的人,帝王殺功臣大多是因為感受到了這種威脅。一般帝王殺功臣,有三種情況,其一,開國元勳和出身較低的開國君王;其二,王朝勳貴重臣和幼主即位;其三,相對和平時期的軍功貴族。

第一種情況大多發生在王朝初年,特別是通過起義而成功的政權中。比如,典型的劉邦和朱元璋時期,兩人的出身特別低,一個亭長,一個佃農。

而那些開國功臣們本來與他們地位相當,甚至比他們地位還高,當他們升上皇帝寶座將眾人變為臣下時,本身社會地位的巨大反差會讓他們產生不自信,對於臣下的言辭行動特別敏感。因此西漢初異性王被屠殺殆盡,而明朝初年所封的公侯,到了洪武晚年幾乎不存。

第二種情況在亂世王朝和相對和平時期,特別容易發生。

亂世之中,對軍隊的控制權是掌控政權的唯一核心,而帝國的正統性也建立在軍權之上。有功之臣憑借軍功在軍隊中有相當的影響力。軍隊是一個信仰強者得地方,因此他們對於軍隊有著無形的掌控力。

而即位的幼主,憑借著家族繼承掌控國家的他們,在軍隊中很少或沒有可以憑借的軍功,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勳貴重臣。這些勳貴重臣自然會讓皇帝們寢食難安。

南北朝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王朝的頻繁變更的原因之一就是,皇帝殺功臣,剩餘的功臣不滿或害怕,然後造反。

歷史上,蕭道成、蕭衍、石敬瑭、劉知遠、郭威等亂世梟雄無一不是因為受到幼主猜忌最後起兵反叛,憑借手中的軍隊奪取政權的。

在相對和平時期,國家不需要開疆拓土,而因戰爭形成的軍功貴族也會讓皇帝們猜忌,從而拿他們開刀。這種情況,一般皇帝對國家的掌控力還是可以的,將領們很難威脅到皇權,一般不會危及功臣生命,但也有少數皇帝因此屠殺功臣的。比如西漢的周亞夫、唐朝中期的王忠嗣等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