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溫彬: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穩固回升

  意見領袖 | 溫彬

  2022年全球經歷了極不平凡的一年,在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內部面臨三重壓力以及疫情散發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總量首次達到121兆元,同比增長3%,實屬不易。其中,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對GDP貢獻率分別為32.8%、50.1%、17.1%,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和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展望2023年,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將呈現穩固恢復態勢,消費和房地產投資或將接續基建投資和出口,成為新的增長動力,預計全年經濟增速達到5.5%左右,回升到潛在增長水準。

  經濟增長仍面臨不少挑戰

  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特別是外需方面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僅為1.7%,大幅低於其半年前預測的3%,也明顯低於IMF和OECD分別在2022年10月和11月的預測(均大於2%),95%的發達經濟體和近70%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2023年增長預測都較前有所下調。IMF則預計佔世界經濟體量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都有可能在今年陷入衰退。從最新的趨勢看,世界經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下行,預計包括美國、歐元區在內的一些發達經濟體都將面臨切實的衰退風險。實際上,從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對外出口增速已經連續三個月負增長,預計今年出口增速將下降,貿易順差將收窄,對GDP或是負貢獻。

  從消費層面看,一是疫情的“疤痕效應”。持續近三年的疫情會對居民心理和行為模式造成較大影響,包括樂觀精神消退、冒險意願下降以及儲蓄傾向上升等,這將限制消費需求的釋放;二是杠杆率因素。2022年三季度,居民部門杠杆率已升至62.4%,再度刷新歷史高點,對消費的擠出效應愈加明顯;三是人口老齡化加劇。截至2021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4.2%,已經達到中度老齡化門檻。老年人消費意願弱於年輕人,這將持續壓製消費表現。

  基建投資方面,一方面由於去年跨期資金大量使用,包括往年預算收入結轉結餘以及專項債結存限額等,今年可供使用的資金將明顯減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難以明顯好轉,以及專項債付息支出增加,將會限制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間。

  製造業投資方面,一是企業信心有待修複。近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已經降至2020年初以來的最低水準,只有通過深化改革開放、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才能激發製造業投資動能;二是需求端可能仍然偏弱。由於需求回升緩慢、生產尚未飽和,製造業產能利用率處於低位,擴產投資的必要性降低。

  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一是需求端尚未完全修複。已頒布的各項穩地產政策落地顯效需要時間,從三、四線城市銷售情況看,連續三個月新房價格同比和環比下降的城市仍然不少;二是房地產市場尚未出清,“保交樓”工作仍在進行中,居民對於預售屋的信任需要重建;三是人口老齡化率上升和適婚人口佔比下降,以及城鎮化率放緩,將會導致剛性需求逐年減少。

  後疫情時代面臨新的機遇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斷優化並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我們進入了後疫情時代,有力提振了市場主體信心,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將迎來強勁的恢復性增長,進一步彰顯消費在穩增長中的基礎性作用。

  在消費方面,一是消費場景逐漸修複。經濟社會運行正在回歸疫情前的常態,線下接觸型、聚集性消費正在加快修複,2023年春運預計超過20億人次出行,比去年增長1倍。二是居民收入增速回升。疫情對就業的衝擊消退,失業率將會逐步下降,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消費能力會相應提高。三是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我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加凸顯。

  基建投資方面,一是項目儲備充足。2023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過渡之年,102項重大項目將會全面落地,各地項目儲備也較為充足。二是資金來源有保障。去年12月6日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預計今年的赤字率將達到3%左右,專項債規模也將在之前連續兩年3.65兆元的基礎上提升到3.8兆元左右。此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將會繼續發揮作用,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共同支持基建投資。

  製造業投資方面,政策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推出設備更新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等,製造業投資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也在凸顯,預計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房地產開發投資方面,從政策面看,政策從供需兩端同時發力,需求端包括放鬆“四限”標準、下調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例、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等,供給端則通過“三箭齊發”擴大優質房企的融資渠道,此外還通過“保交樓”政策確保項目如期完工。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將有助於市場企穩。從基本面看,城市更新需求和居民剛需和改善性需求仍在,年度銷售面積仍能維持在13億-14億平方米。

  此外,隨著我國出口結構優化和產品競爭力提高,RCEP等區域性經貿合作的深入開展,我國對外貿易仍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

  對策建議

  為實現經濟穩固回升,回升到潛在增長水準,需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一)消費層面。

  需求側方面,推進收入分配改革,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消除居民消費的後顧之憂;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完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健全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

  供給側方面,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應用場景,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對養老、托嬰、家政等家庭服務業加大稅費優惠力度;繼續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推動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鼓勵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

  (二)投資層面。

  一方面,政策要保持積極基調並做好接續。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適度提高赤字率目標和專項債規模,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擇機降準降息,並加量結構性政策工具。各項支持政策(如增值稅留抵退稅、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等)可相應延期,以做好接續工作。

  另一方面,要大力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各項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以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

  (三)出口層面。

  一是進一步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提高出口企業產品競爭力。二是繼續推進出口退稅政策,助力企業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促進外貿平穩發展。三是繼續發揮穩匯率的調控政策,確保匯率處於合理區間,降低出口企業的匯兌風險。

  本文原發於《第一財經》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