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季養生,要吃這八種食物,養血補虛,滋陰養胃

馬上就處暑了,氣候慢慢過渡到秋季,氣象轉涼,這時你需要了解秋季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要防燥、防秋乏、防秋悲,食物對健康影響也是很大的,在秋季選擇對了合適的食物,可以緩解秋燥,還有很多的功效,對於一些疾病也有幫助治療的作用。

1、菜花

菜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所需維生素A的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百克可達80毫克,比常見的大白菜、黃豆芽菜含量要高3-4倍,比柑桔的含量要多出2倍。中醫素來有「色白入肺」之說。秋天是呼吸道感染疾患多發季節,潔白的菜花無疑是一種適時的保健蔬菜。

2、蓮藕

秋季的藕脆嫩多汁,甜味濃鬱,容易消化,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澱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生藕含有20%的糖類物質和豐富的鈣、磷、鐵及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和纖維素的含量特別多,生吃有清潤的功效,尤其適合上火的寶寶,對防治秋燥有獨特的效果。熟藕的藥性則由涼變溫,沒有了散瘀清熱的功能,變成了益胃健脾、養血補虛,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病後的寶寶食用。


3、豆芽

黃豆、綠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鈉、鐵、磷、鈣等人體必需的元素,生芽後不但能保持原有的物質,而且增加了維生素B1、B2、B12和C的含量豆芽中的葉綠素可以防治直腸癌,其中含水量豐富的天門冬氨酸,能使機體大大減少乳酸的堆積,從而有利於消除疲勞。中醫認為,豆芽味甘性菠菜中胡蘿涼,有清熱解毒、利濕通下等作用。

4、芹菜

芹菜性涼,味甘辛無毒,平肝健胃,富含蛋白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氨基酸等,它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並有祛啖作用。芹菜可與香乾、肉絲等炒食,無不色彩鮮艷,味道清香。

5、萵筍

萵筍肉質細嫩,生吃熱炒均相宜。常吃萵筍可增強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進膽汁的分泌。萵筍中的鉀是鈉的27倍,有利於促進排尿,維持水準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萵筍中所含的氟元素,可參與牙釉質和牙本質的形成,參與骨骼的生長。

6、蕃薯

蕃薯又稱甘薯或者地瓜,富含澱粉。在秋季蔬菜中,每百克蕃薯的糖分含量最高,達23.1克。但其氨基酸、維生素A、B、C及纖維素的含量都高於大米與白面,它還富含人體必需的鐵、鈣等礦物質。

7、胡蘿蔔

胡蘿蔔味甘平,食之補脾健胃。胡蘿蔔以燉食最好,炒食為良。燉食能保持胡蘿蔔素93%以上,炒食也可保持胡蘿蔔素80%以上,而生食、涼拌,人體僅能吸收10%。

8、鴨肉

秋天正是鴨子最為肥嫩的時節,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須的8種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營養素,鴨性寒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適宜於滋陰養津以防秋燥,鴨肉適合身體虛弱、患病初愈、時常上火的寶寶,可以說鴨是金秋葷食中的第一滋補佳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