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趙紹琴:腰痛六法

腰為腎之府,足太陽膀胱經經過腰脊,腎與膀胱相表裡,故腎虛可致腰痛。外感之後,太陽經脈受病,也可腰痛。可見,腰痛有外感與內傷之別。另外又有閃挫、瘀血及濕阻絡脈等原因。所以不可一見腰痛就片面地言腎虛,必須辨證施治,才能取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1.驅風化濕,活絡緩痛

風邪外襲,太陽之脈受病,以致經氣不通,發為腰痛。腰痛並多抽掣,牽引腿足,上連背脊,或有寒熱頭痛,舌苔白膩,脈象浮滑。當以驅風化濕,活絡緩痛。仿獨活寄生湯意:獨活5g,細辛1.5g,荊芥穗10g,防風6g,秦艽6g,桑枝30g,絲瓜絡10g。

加減法:若惡寒較重,咳嗽氣促,表閉無汗,舌苔白滑,可加麻黃3g,桂枝6g;若口乾舌紅,心煩咽痛者,此有內熱,當去細辛、獨活、荊芥穗之辛溫葯,加薄荷1.5g,忍冬藤15g,連翹10g,鮮蘆根20g。

2.溫化寒濕,以緩腰痛

寒濕侵犯太陽之絡,周身酸楚,沉重乏力,轉側不便,每遇陰雨則腰痛即重,舌苔薄白,脈象沉濡。這符合《金匱要略》裡:「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宜用溫化寒濕方法:蘇葉10g,桂枝10g,乾薑6g,茯苓12g,蒼白朮各10g,羌獨活各5g。

加減法:若患者體痛,惡寒,無汗,可去蘇葉加麻黃3g,以宣鬱解表祛寒。若濕邪已漸化熱,舌質變紅,脈象略有數意,可於方中加黃芩6g,生石膏6g(先煎),減桂枝、乾薑、羌獨活之量。

3.清熱化濕,疏風緩痛

濕熱蘊鬱,阻於絡脈,氣機不調,發為腰痛,大便溏薄,肛門灼熱,小溲黃赤,心煩夢多,口苦納差,舌紅苔黃膩。用清熱化濕,疏風緩痛方法:荊芥穗10g,防風6g,大豆卷10g,黃柏5g,絲瓜絡10g,石楠藤15g,蒼朮6g,澤瀉10g,路路通10g。

加減法:濕熱阻絡,應分析濕與熱的多少,在氣分還是入血分。早期以宣散為主,晚期以活血為務。若入血分。舌紅絳,口不渴,面色蒼白,痛有定處,當以活血通絡方法,加片薑黃6g,桃仁10g,雞血藤15g,製乳沒各2g。

4.溫補腎陽,以緩腰痛

腎陽不足,腰部及下肢逆冷,腰膝酸痛無力,遇勞即重,小溲清長,大便有時乾結,舌胖苔白,脈微無力。可用溫補腎陽的方法,仿青娥丸意:破故紙12g,杜仲12g,桑寄生20g,胡桃肉15g,芡實米10g,白朮12g,肉桂心3g,熟地12g,附子10g(先煎)。服藥有效,可用丸劑緩調。

5.填補下元,滋陰降火

腎陰不足,腰痛綿綿,虛火上炎,心煩失眠,手心灼熱,夜夢遺精,溲黃便結,舌紅口乾,脈小細數,沉取弦滑。必須用填補下元,滋陰降火之方法:生熟地各10g,知母6g,芡實12g,補骨脂10g,金櫻子10g,龜甲12g(先煎),續斷12g,杜仲12g。

加減法:若血虛便乾,可加旱蓮草10g,女貞子10g,料豆衣10g。若心煩夢多,可先泄其虛熱,加竹茹6g,馬尾連10g。服2—3劑後,再加白芍20—30g,沙苑蒺藜15g以補其陰。

本病如服藥有效,可改用丸劑,每早晚服,效果比較平穩。同時必須增加體力鍛煉,配合治療,否則單憑藥力,效不明顯。

6.活血理氣,通絡緩痛

行動不慎,腰際閃挫,或因外傷,瘀血阻絡,腰痛如刺,日輕夜重,動則痛甚,不能俯仰轉側,甚則呼吸亦牽引疼痛,大便色黑或秘結。當用活血理氣方法:當歸尾6g,桃仁10g,生地黃15g,川芎12g,土鱉蟲3g,赤芍10g,旋覆花10(包)g,醋炒大黃1g。外用七厘散酒調敷於患處。

加減法:若病久體弱,在活血的基礎上加益氣補中之品,但不可多用,為方便起見,一般可用丸藥,如跌打丸、第一靈丹等。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