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三板股票質押規模擴張迅猛 多重風險壓頂

  本報記者 谷楓 周瑩 北京報導

  毫無疑問,自新三板市場擴容至今,定增是企業最為主要的融資方式。但隨著新三板整體市場持續低迷,定增市場規模開始萎縮,這一背景下機構和企業也在尋找新的融資途徑。

  新三板市場股票質押業務便在這樣的需求中逐漸成長起來,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股票質押的融資方式。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顯示,2018年新三板企業股票質押的規模繼2016、2017年後再度擴大,股票質押與新三板不多的幾種融資方式有效地形成了互補。

  另一方面,眼下新三板股票質押市場面臨著多重風險,隨著市場規模一再提升,股票質押業務積聚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質押數量大幅上升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28日,共有68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股東將股票質押,質押股票數量超過260億股,這一數據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2017年同期,僅有353家企業的股東完成股票質押,質押股票數量為51億股。

  可以看出,儘管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低迷,企業風險頻發,但股票質押業務的規模卻越來越大。

  對此,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負責人付立春表示:“新三板企業融資管道的選擇較為有限,主要以定增為主,再輔以2017 年年中開設的雙創債和9 月份開設的雙創可轉債,以及其他類型的抵質押貸款。但在定增、雙創(可轉)債及貸款等融資途徑不暢的背景下,股票質押成為較多新三板企業的融資選擇。”

  與此同時,部分新三板掛牌企業對定增這一主流融資方式也持有自己的態度,一些企業便認為在如今二級市場價格超跌,企業定增估值普遍被低估的情況下,採用定增方式有股票賤賣的情形,因此股票質押這一折中且靈活的融資方式成為了企業的必然選擇。

  另外,不少“新三板”掛牌企業為輕資產類企業或新經濟公司,在申請銀行貸款時並沒有很好的抵押物,因此股票便成了這些企業股東不多能夠利用的資源。

  新三板股票質押市場逐年擴大的背後是越來越多的機構入局,質權方一再豐富。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過程中,銀行這一曾經的市場主導者卻一再收縮戰線。

  付立春分析道:“從質權方類型看,銀行佔比逐年下降。2015年及以前主要質權方為銀行,佔比超過四成。從2017年開始,銀行已不是最主要的質權方,信託、保險、券商、小額貸款等非傳統銀行金融機構成為新三板股票質押的主要對象。”

  至於銀行收縮戰線的原因,付立春指出,“主要是近兩年銀行的整體風險偏好發生了明顯變化,對房貸、股票等高風險產品的態度更加謹慎。”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了超過10家以上曾經提供新三板股票質押服務的銀行後,也證實了目前絕大多數銀行已經不做相關業務,而為數不多仍在做該業務的銀行也將企業門檻設定得比較高。

  一位上海銀行經辦新三板企業股票質押業務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之前設計產品的時候準入門檻要求是該企業上年度銷售收入要達到1500萬以上,但現在如果要做股票質押業務的企業可能要年度銷售收入一個億以上才能批。”

  一位杭州銀行的人士也透露:“辦理了股票質押,如果到時候還不起貸款,會由我們來處置股票,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這一過程中,質權方其實承受著更大的風險,如果說到時候還不起貸款,股票價值就很小了,處置起來很難,也沒人願意接受轉讓或者拍賣的股票。實際上股票質押業務我們視同於信用貸款去批。”

  風險引關注

  銀行收縮戰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股票質押業務風險的考量,事實上隨著規模的擴大,股票質押業務的風險也開始逐漸暴露。根據Wind統計,2017年進行了股票質押且截至2018年5月28日未解壓未到期的情況中,目前共有超過250家新三板企業股票質押股數佔總股本比例超過50%。

  新三板市場股票質押業務發展迅猛同時伴隨著“去杠杆,防風險”的巨集觀政策環境,企業及其股東承受的資金鏈壓力要遠高於以往,這一背景下也提高了股票質押業務潛在的風險系數。

  今年曝出企業資金鏈斷裂問題的新三板明星企業藍天環保(430263)便是其中代表,其實際控制人此前累計質押了其所持有超過八成的股票,如今企業因資金鏈問題甚至經營都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質權方將承受很大損失。

  “在巨集觀環境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新三板股票質押風險已經不容忽視。”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指出。

  掛牌公司股東信用缺失也是目前新三板股票質押業務遭遇的另一大問題。近幾年頻繁曝出新三板企業股東惡意質押後失聯或者跑路的新聞。

  以新三板掛牌企業哥侖步(835494)為例,董事長兼控股股東在質押所持全部股票後,失聯並辭去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此外,東田藥業(834435)全部3名股東質押250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100%)融資2500萬元後迅速摘牌的事件也對市場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一家此前嘗試過新三板股票質押業務的券商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新三板業務大家都怕踩地雷,類似東田藥業這樣三名股東將100%的股票質押後,宣布摘牌的事情讓所有機構都心有余悸。新三板掛牌企業在公司治理上相比主機板企業不夠完善,資訊披露也不夠透明,質押權人難以對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進行持續跟蹤和了解。如質押股東惡意質押股票未按時履行約定,質押權人難以判定和預防。”

  與此同時,股票質押最為重要的參考要素即是股價,但新三板二級市場2018年以來非但沒有起色,流動性更是日益走弱。在產品到期,資金離場的壓力下,眾多企業股價持續走低,質押人爆倉的風險一再提升。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此前表示:“市場動蕩時期更需要關注新三板股票質押所帶來的潛在風險。據我們測算,目前未到期未解押的股票質押案例中,7%已到預警線,16%已到平倉線。”(編輯:包芳鳴)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