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微芯生物董事長談科創板申報經驗:踏實,注重信披真實性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陳俊傑

微芯生物是首批科創板過會企業之一。

6月26日,微芯生物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魯先平來到成都參加2019川商發展大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借此時機,對魯先平進行了採訪。魯先平提到了科創板申報的經驗,其稱,企業要踏實、執著、規範,“我們很注重科創板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魯先平還表示,有了科創板,高新技術企業能得到更多研發投入支持。

微芯生物董事長魯先平 每經記者 胥帥 攝

注重信息披露真實性

6月5日,是科創板重要的一天。當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2019年第1次會議召開,上會三家企業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準科技全部成功過會。微芯生物成為科創板首個生物醫藥過會企業。

微芯生物專注於小分子藥物的原創研發,主要產品包括腫瘤、代謝疾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療領域。目前已經儲備了至少8種first-in-class創新藥,包括已上市的國家1類原創新藥西達本胺。

拿到科創板“入場券”,魯先平有些欣喜,但更多是帶有一絲謹慎。在和記者的交談中,魯先平屢屢強調,現在是靜默期,招股書(申報稿,下同)之外的內容不予評論。

魯先平稱,如果按照A股主機板的標準,研究創新藥的微芯生物想要上市還是略有難度。

創新藥企還要拿出“大頭”用於研發投入。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的研發投入分別達到5166萬元、6852萬元和8248萬元,分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52%、62.01%和55.85%。截至2018年底,微芯生物尚存在3581.55萬元未彌補虧損。

上市有望,也得益於科創板多樣的上市標準。微芯生物就適用於“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的科創板上市標準。

“過去的風險投資、原創新藥的投資力度比較弱,最近幾年改善非常大。我覺得當一個企業能進入公共融資裡,它的渠道就是多樣的,可以使用銀行貸款等。這就變成一個綜合的資源,讓企業發展得更好。”魯先平表示,微芯生物沒有去H股、美股上市的原因,是一直想要在A股上市。以前制度忽略了越是高新技術,越需要研發投入支持,科創板則彌補了這一短板,“科創板是資本市場重大變革,現在科創板制度將引領中國經濟向未來具有核心技術的產業形態發展”。

作為首批科創板過會企業,魯先平也講到科創板申報經驗。“我覺得一個企業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實施它的核心技術。對產業有推動發展的企業,滿足患者醫療需求為目的。這樣的企業一定是踏實、執著、規範。”魯先平表示,踏實就意味著真實、規範和持續,“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經驗。我們注重科創板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挖掘細分領域創新藥

微芯生物通過融資繼續研發新藥。根據招股書披露內容,微芯生物擬募集資金8.04億元,主要用於創新藥研發中心和區域總部項目、創新藥生產基地、行銷網絡建設等。

“主要是建設三塊,一個是正在建的工程,包括成都的項目;二是加強公司未來銷售布局的完整;三是持續進一步推動我們的研發。我想未來推動更多好藥,治病救人藥上市。”魯先平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微芯生物目前的收入主要依賴於西達本胺的貢獻。2016年~2018年,西達本胺的銷售收入分別為5575.88萬元、9268.3萬元、1.37億元,佔營收比例分別為65.33%、83.88%、92.57%。

目前,微芯生物還有一款名叫西格列他鈉的藥也準備提交上市申請。

“這一款原創新藥是在成都投資,7月就會在成都提交上市申請。”魯先平告訴記者,在細分領域,這款藥是全世界第一,“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更好地滿足目前治療手段解決不好的問題”。

據介紹,西格列他鈉主要針對的是2型糖尿病,而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人數估計超過1億。所謂2型糖尿病是指人體自身能夠產生胰島素,但組織和細胞不能對其作出有效反應,還伴有脂代紊亂和血壓異常。

魯先平表示,微芯生物過去主要是在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等四個領域。未來還有很多細分市場值得關注,譬如關節炎、脫發等沒有很好的藥治療的領域可以拓寬,“特別是在老年慢性神經性疾病腫瘤,80%的疾病是無法根治,未來希望在某些方面形成專長”。

在高風險投入的創新藥領域,魯先平表示還會繼續走下去。“微芯生物在18年前創立,創立是團隊價值的選擇。我們每一種藥經過十幾年的研發。未來前途會更加光明。”魯先平稱,現在包括藥品注冊管理法、醫保落地、專利法的延伸、降低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領域在改善,這都是國家層面在鼓勵創新。

魯先平還談到了成都,“我目睹了成都醫藥產業的發展,成都高新區的創新醫藥在全國高新區位列前茅,因為吸納了優秀的團隊人才和新興公司。”他認為,成都的生物醫藥產業不局限於醫藥,是全產業鏈,從西藥到第三方服務、醫美、康養。成都醫藥產業的發展是因為有遠見的政策。他還提到,希望成都設立更多機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到創新企業。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