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樣是上山扎營為何黃忠能大勝,而馬謖卻一敗塗地?

有讀者把馬謖失街亭和定軍山斬夏侯聯繫起來。

留言跟我說:馬謖和黃忠同樣是上山扎營,並且被圍山,為何馬謖大敗,而黃忠卻勝利了?

這其實是一個典型的紙上談兵和實戰韜略的區別。

萬事萬物的成功失敗都逃不過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因素,今天我們就從這三方面來分析下。

先來看下定軍山之戰。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劉備自陽平渡過沔水,駐於定軍山,夏侯淵率軍相爭。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跳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三國志》.諸夏侯曹傳

建安二十四年,(黃忠)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征西將軍。——《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

劉備先是來了個夜襲燒鹿角,一開局就佔據優勢,後來又火燒夏侯淵的援兵,繼續擴大優勢,按照我們現在打遊戲的說法,真是穩的一B。

再來看下黃忠佔據的定軍高山,位於陽平關的東南面,北部是敵軍夏侯淵,西側有陳式保護糧道,南部是大山,並且水源充足,可謂是正兒八經戰略高地,進可攻、退可守,長久對峙一點不虛。

且定軍山的位置威脅張郃側翼,迫使夏侯淵帶兵出來挑戰。

可謂是佔盡天時、地利。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定軍山頂還有法正這個大佬坐鎮指揮,搖旗為號,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根據敵我雙方的形勢,因地製宜,靈活的制定戰略方案,這是真正的會用兵,善用兵。

接下來看下馬謖守街亭

馬謖此人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他熟讀兵書,才氣過人,好論軍計,但是言過其實,好大喜功,剛愎自用。

他跟著諸葛亮做入伍,出出主意、談談心計,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要他獨當一面,到前線指揮作戰,這是注定要出問題的。

這不,一到街亭,本來可以中規中矩的當道下寨,他非得顯擺下他讀的那點兵書,放著現成的防守據點不用,屯兵於山上。

針對王平的建議,他還句句反駁。

這也罷了,關鍵是還捨棄水源,這就非常致命。

張郃帶大軍跑來一看,樂壞了。

我把你們給圍起來,圍而不打,切斷水源,渴死你們。

馬謖數次奔襲都被張郃擋了回去,直到士兵饑渴難耐士氣低落即將兵變,馬謖才拚死一擊,張郃見時機已至,大舉進擊,大破馬謖軍,士卒四散,潰不成軍。

馬謖簡直是一敗塗地。

所謂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一切都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所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因環境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馬謖自己作戰能力差,不能身先士卒去跟張郃拚命,而黃忠可以。

張郃眼瞅著先前夏侯淵掛的,還能重蹈覆轍?

所以一個是反客為主自己把握節奏逼敵,戰與不戰皆在我;一個是棄水上山被敵圍成死地,如何被打要看敵人怎麽玩。

這樣看來,勝敗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筆者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過於明顯,所以隻作這麽個簡單分析,若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指正修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