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000多萬一筒(七餅),吹牛不上稅的普洱茶「教父」們…..

聲明:

本文作者石一龍

讀茶記已獲得作者授權轉載



前兩個月郎爺批評我,說我不要稱龍爺,不要輕慢老中醫,更不要專治老牛逼,還說我愛吹牛逼,要自重。郎爺是前國嘴央視新聞聯播的主持人,是個厚道人。虛心接受,所以現在我改稱一龍哥了。


都是江湖中人,老大哥的話確實提醒了我。我這人,一想到俠義並舉,揭露普洱茶界一幫大師、教父們倒騰老茶的惡劣行徑,內心就像華山派令狐沖那樣出離現實的世界,宣揚正義和真理,不要命的感覺了。

影片中站在梯子上的是白水清,號稱「普洱教父」,穿著拖鞋,在香港倉庫吹牛不上稅,說中國首富恆大老闆許家印主席買了他兩筒普洱茶,2000多萬一筒(七餅),只賣兩筒,多一筒都不會賣給許老闆。


按照我的理解,那這普洱茶可能就是傳說中宋聘號了。100多年前的東西,這白水清先生存了老多老多了,永遠賣不完。


如果這茶是藍票?宋聘,目前炒作的市場價格差不多就那個數;可是,100多年來,宋聘換過無數主人,誰知道是真是假呢?按白水清先生的賣法,100年以上紅宋聘和藍宋聘還存世的所有加起來都沒白教父一人擁有的多啊。


再說,這100年的倉儲如何?這紅藍宋聘其實已經失去其作為茶的基本屬性。


余秋雨,文化名人,他在所著的《極端之美》書中有一文《品鑒普洱茶》極度推崇白水清先生是大家。我有讀者是這樣評論的:


「余秋雨就是用筆喝茶,浪漫修辭手法罷了,專業的人一看他的文字就知道漏洞百出。」


「普洱教父」白水清先生門徒甚眾,和金庸武俠小說中某門派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行徑真是如出一轍。


微博上「乾利貞宋聘」的網友是這樣評論的:



假茶教父而已,自從我把我外公的弟弟劉幼清去了泰國的資訊告訴楊凱,楊凱出書後,他的手裡又多出了一批泰國宋聘。


這位網友是乾利貞宋聘號的後人,文字裡的他就是白水清先生。


吹牛也要上稅這話不假,影片一出,就有人想請中國稅務部門按白水清先生賣的價格,4000多萬去徵稅好了。


老茶鬼前些天在其微刊上發文《「土豪,土豪,你是真土豪!》,文章摘錄如下:



有位做茶的朋友發來一段影片:「大師」腳蹬拖鞋,從簡易貨架上取出「兩千多萬一筒」的「古董茶」,聲稱「就是許家印來買也就這兩筒,多了我不賣給他……」——看到這一幕,不知諸位作何感想?


所謂的「古董茶」,隨口開個天價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可能永遠也賣不掉的「天價茶」,其功用僅僅是個演出道具,一則藉此拉抬主人的身價,二則也顯得真正拿來銷售的茶「便宜」得多了。


一針見血,老茶鬼說的話我除了贊同也只能膜拜。存在就是合理,造假是社會需求的體現,這無可厚非。但大家都懂,普洱茶界的沉默和盲從,使人恐懼。


▲《號級古董茶事典》中所示宋聘號·藍票圖片,楊凱著


我愛茶,也喜歡喝點二十年左右的老茶,尤其喜歡昆明倉儲存的,偶爾也能見到,價格合適就買來試品下,但總是找不到台灣鄧時海大師「越陳越香」的那種感覺,在我看來充其就是謬論。


我亦崇尚古人喝茶之風。尤其喜歡像蘇東坡那樣喝茶寫作,豁達、寬闊的人生境界。我因此也認為,喝茶是一種修生養息之法,悟道、思想隨之發生。


我甚至很想知道,如果這些古代的文客若品賞到雲南的普洱茶,他們是否會如我一般鍾情它,喜愛它。


從這些商人大師的種種行為看來,敬畏天地神靈的我們與他們人性中本質的差異,往往也現形於茶盞之內。自古而然,喝茶不僅滌盪著高尚的樓宇,也進入普世的生活世界。


今天,喝普洱茶,多愛喝古樹茶。我們正走在普洱茶復興的大道上,要讓這些所謂的斷裂的老字號存世之謊言無處容身。


老茶這東西,多數不靠譜,就像買彩票一樣,也許就是一群「騙子」造了個神話忽悠一群「傻子」。什麼「88青」「赤橙黃綠青藍紫印」,物不所值,真假無從辯論,還不如簡單點,就去買市面上有口碑的普洱茶。


因此,喝茶於我,越來越成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生活品味,以博大、寬厚的胸懷去愛關於普洱茶的一切,愛雲南這片土地,愛生態、有機的古樹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