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晉商消費金融換帥失敗幕後,一場歷史在反覆上演

作者:讀懂新金融

近日,晉商消費金融換帥被否一事,被各大媒體廣泛關注。

山西銀保監局網站信息顯示,李文莉擬任晉商消費金融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未獲得監管批複同意。

山西銀保監局批複稱:李文莉不符合《銀行業金融機構董事(理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辦法》第十七條規定,該規定具體如下:

“除審核金融機構報送的任職資格申請材料外,監管機構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審查擬任人是否符合任職資格條件,並據以向金融機構發出核準或不予核準任職資格的書面決定:

(一)在監管信息系統中查詢擬任人或擬任人曾任職機構的相關信息;

(二)調閱監管檔案查詢擬任人或擬任人曾任職機構的相關信息;

(三)征求相關監管機構或其他管理部門意見;

(四)通過有關國家機關、征信機構、擬任人曾任職機構等渠道查證擬任人的相關信息;

(五)對擬任人的專業知識及能力進行測試。”

如果將這些規定的核心要求,總結為一個詞就是:專業性

2018年,晉商消費金融頻頻陷入輿論風波,問題的根源就在於專業性。

一家金融機構專業性的體現不單單是業務規模有多大,一年賺了多少錢,而是能否先控制好風險,而是能否在展業的同時控制好風險,因為風險一旦失控,其後果絕不是將利潤搭進去那麽簡單,遠如僑興債,近如長租公寓暴雷,都體現了金融風險的複雜性和影響的長遠和惡劣。

一個人的觀念,是很難改變的,一家公司也是。

晉商消費金融雖然在消費金融場景上頻頻踩雷,但依然對消費場景情有獨鍾,在第四屆消費金融高層論壇上,晉商消費金融首席市場運營官趙巍敏表示:我們當時對行業裡面深挖產品這一塊,光考慮C端的風險,沒考慮B端的風險,(三年裡)最大的教訓是:消費金融要去做場景就離不開監管,不光是金融的監管,還有“場景”的監管方。在2019年的變化和發展裡面,我們還會堅持一點,繼續走場景之路。

由此可以看出,晉商消費金融雖然傷痕累累,但只是將風險爆發的原因歸結為合作上,但問題真的僅僅如此嗎?

2017年前,讀懂新金融曾在線下體驗過捷信的消費金融服務,在申請貸款時,具體申請操作並非是由場景方提供,而是由捷信的業務員到店完成,這一步至關重要;一位踩雷長租公寓的用戶告訴讀懂新金融:他們在申請租房分期的時候,完全沒有見過晉商消費金融的信審員或其他員工。

風險的根源,不是合作的對象,而是自身對風險的把控能力和重視程度,將風控完全交給合作方,還做什麽金融?

2018年,晉商消費金融踩雷長租公寓後,讀懂新金融撰寫了《長租公寓雷潮背後:一場無形的危機在悄然醞釀》一文,如今,這篇文章依然適用,因為晉商消費金融不是第一個踩雷的,也不是最後一個,金融風險的歷史往往相似性極高,反覆上演。

每一個金融從業者都喊著:敬畏風險;但很多時候,人們卻是一邊喊著敬畏,另一邊卻捂住眼睛無視風險,成為了穿西裝打領帶的資源販子,把這個圈層的高貴和浮躁一同顯示出來。

01

危言聳聽

誰能想到,金融行業的朋友圈,居然被長租公寓刷屏。

2018年,北京昊園恆業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下稱:昊園恆業)等十餘家長租公寓運營商資金鏈斷裂,集中暴雷,引發了租客、房主、中介、貸款服務方之間的多角恩怨,剪不斷、理還亂。

令人心驚的是,這種“多角恩怨”並非單單出現在長租公寓,而是如跗骨之蛆般緊緊貼附於整個金融行業,時不時跳出來朝著金融行業的心頭咬上一口,所有禍亂的根源都指向一處:線下貸款中介。

貸款中介的本質,是和資金方一起分配借款人的息費,與零售行業的代理商有幾分類似:代理的環節越多,借款人的借款成本越大;老百姓把錢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不會放高利貸,但高利貸的資金卻出自金融機構,最終風險歸誰?

引用上海財大報告中的一句話:截至2017年,我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已經超過美國當前水準,更是逼近美國金融危機前峰值;再說一句危言聳聽的話:一場次貸危機,可能正在醞釀。

這句話一定會有很多人反對,反對的理由應該是規模吧,誰知道呢?反正在這個抵押貸佔比50%以上的信貸市場中,沒人能準確統計出次貸的規模,可以憂患,也可以安樂。

回歸長租公寓。

02

張三的鍋,李四來背?

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在昊園恆業糾紛中,偏偏就有無辜的兩片:

和主流媒體報導的故事一樣,北漂林燁和張洋(均為化名)按時向昊園恆業繳納房租,卻依然被趕出“家門”;將她們趕出家門的房主也很無奈:我沒收到房租,趕走租客不對嗎?

糾紛的核心,在另外兩片雪花上:

為林燁、張洋二人提供租房分期服務的網貸平台元寶e家,已經將租期內的租金交付給昊園恆業,林燁、張洋的房租是按月向元寶e家償還;但昊園恆業卻未按約定將租金交給房主,導致“雪崩”。

因為元寶e家的資金來自第三方,這場雪崩的雪花又多了兩片:

晉商消費金融和晉商銀行。

對於這六片雪花的關係,新京報做了一副很詳細的圖片:

從某些角度講,租金貸是無限接近0風險的,租客想租房要提前還房租貸款,長租公寓還有一個月的押金,何來風險?租客的確沒啥大風險,風險都來自長租公寓這個貸款中介。

有金融常識的朋友會發現,通過租金貸,昊園恆業最終獲取了很高的杠杆進而形成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可用作運營、擴張或其他任何想做的事情,然而步子邁得太大和賈布斯一樣扯到了蛋,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這個爛攤子應該由誰收拾?

上海九澤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朱敬表示:這裡面是好幾個法律關係。租客和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合約關係,租客和中介的租賃合約關係,中介和業主的租賃合約關係。中介沒給業主錢,中介就構成了違約,業主可以解除合約;業主解除合約之後,租客的租賃合約也就自然終止,租客可以向中介公司追究違約責任,但不能據此拒付貸款的還款責任。

(友情提示:還有一個法律關係,即昊園恆業與元寶e家所簽合約,若該合約寫明了此類事件的處置方式,或許對租客是一個轉機。但該合約基本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取)

從情理上看,責任完全在昊園恆業,從法律關係看,租客需要繼續還貸,但若從歷史經驗來看......

2014年,一家持牌消費金融A公司曾爆發大規模騙貸事件。A公司合作的貸款中介通過利益許諾等方式,誘導、欺騙大量“貸款人”,並為他們提供包裝以此通過A公司審核,所獲資金少許用來還貸,大部分被轉移至貸款中介,貸款人背負大額負債,涉及人數、金額巨大,最終A公司背後的大股東不得不出面收拾殘局,對貸款人負責,至今風險尚未完全化解。

昊園恆業的租客比A公司的貸款人更無辜,他們沒有任何投機性,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卻陷入無家可歸、負債累累的境地,同A公司一樣,長租公寓暴雷同樣具備涉眾性和複雜性,昊園恆業已經崩盤,無力負責,你猜晉商消費金融及背後的晉商銀行會怎麽辦?

“通過維權,我的租金貸和租房合約都解除了”租客張洋對讀懂新金融表示。

03

貸款中介:成也,敗也

昊園恆業不是晉商消費金融唯一踩到的雷,據《中國經營報》統計:除了昊園恆業,晉商消費金融合作的愛公寓和寓見公寓也發生資金鏈斷裂問題,而其車分期業務中的合作商戶可可家裡(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晉商消費金融和A公司也不是被“貸款中介”坑了的個例。

近一年多來,中郵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湖北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陸續遭受銀保監會處罰,而處罰原因多多少少都與貸款中介有關,騙貸、構建資金池之外,貸款中介還涉及暴力催收、校園貸、高利轉貸、抵押物反覆抵押等行為。

除了持牌金融機構,網貸也是受貸款中介影響的重災區。

2009年,翼龍貸通過加盟商模式(作用與貸款中介類似)迅速崛起,其後卻因大量加盟商騙貸、跑路,屢陷危機;與翼龍貸同樣經營三農領域的網貸平台沐金農,也曾採用加盟商模式,結果加盟商騙貸後,反拉橫幅“維權”;近期北京一家清盤的百億級平台,也飽受貸款中介之苦,“清盤之後,用戶的資金就是被加盟商免費用,沒有利息,最終錢還不還都一定,他們才是真正的老闆”一位曾在該平台供職的員工表示。

究竟貸款中介是什麽?又以什麽方式運營?其實網貸就是最典型的貸款中介,不過網貸行業經過整治,風氣已經好了很多。

從廣義上講,為資金方提供資產或協助貸款人完成貸款的機構和個人都算是貸款中介,它們魚龍混雜:螞蟻借唄、微眾銀行這類與銀行聯合放貸的頭部機構算是貸款中介;現金貸平台、貸款超市也是貸款中介;線下的場景方、高利貸機構及個人也可以稱為貸款中介。

風險最集中的地方就是線下的貸款中介,相比於技術,人更善於作惡,而且多數不受監管。據圈內人士介紹:

線下貸款中介的收入主要有兩個方式,一個是資金方的息差,另一個是向借款方收取中介費,中介費收取的比例很高,可能是本金的10%,也可能是40%甚至更高,無論借款人有沒有逾期記錄,之前貸過多少錢,抵押物之前抵押過幾次,都能成功借款,因為他們對金融機構的風控手段十分了解,可以針對性偽造資料;

路子更野的貸款中介,會把資金方當做“大奶牛”,通過騙貸或者長租公寓這種形式聚攏資金,實際上獲得融資的不是貸款人,而是貸款中介,更有甚者直接辦幾百張信用卡利用pos機套現,然後再放高利貸;

線下貸款中介多是“信息中介”,不為資金方兜底,而且都會有一些地方背景,完全沒有風險,長租公寓這種扯到蛋的情況例外。

既然,線下貸款中介這麽壞,為啥還有金融機構和他們合作呢?圈內人士又說了:

當前,很多人即使有抵押物也不一定能從金融機構成功貸款,但是貸款中介把這些借款人聚攏起來,打包給金融機構,那議價權就不一樣了,它們也的確可以幫一些人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而且金融機構尤其是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普遍有資金、缺產品,這時候貸款中介拿著大把的資產過來,二者自然契合;

貸款中介並不都是壞人,也有一些人是想真心實意靠業務賺錢的,有些也做的很不錯,比如煉金台。

(注:圈內人士為多人。)

簡單來說,貸款中介是一把雙刃劍,與它們合作的資金方可以快速獲利,迅速“成功”;但是一旦貸款中介惡意騙貸或發生如昊園恆業這樣“扯蛋”的情況,資金方的損失難以估量。

2017年,晉商消費金融淨利潤達到4618萬元,2018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增長至6547.24萬元;但若其出面為昊園恆業等貸款中介收拾爛攤子,恐怕過去幾年積累的利潤都將成空。請記住,至今A公司尚未完全化解掉2014年的風險。

04

金融不是手機,“躺著”必有危機

有時候,傳統金融機構、貸款中介和網貸的投資人、網貸平台真是一樣一樣的。

很多人說,傳統金融機構遵循二八法則,嫌貧愛富,對於貢獻20%利潤的那80%的用戶,銀行沒有服務動力;對此,讀懂新金融十分認同,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嫌貧愛富的傳統金融機構幾乎都投身窮人組成的消費金融市場中,為什麽?不是傳統金融機構有動力了,而是願意送上資產的貸款中介太多了。

除了螞蟻金服、微眾銀行等頭部平台外,很多線上、線下的貸款中介就像蘿卜白菜一樣被資金方隨意挑選:這個能兜底,那個收費低,這個應該用戶多;有了資金這種無比強勢的資源,窮人的錢好像也可以躺著掙。

讀懂新金融有很多張銀行卡:北京、招商、工商、光大、中信、民生、郵儲,但僅在招商銀行獲取了10000元現金貸額度;與之相對,在無數線上、線下的貸款中介中,讀懂新金融卻可以輕鬆獲得大筆資金,發放貸款的機構,依然是銀行。

與貸款中介合作,風險消失了嗎?沒有消失,只是轉移到了暫時看不到的地方。最核心的能力——資產獲取交給眾多貸款中介,雞蛋確實沒有放到一個籃子裡,但籃子全都在一輛車上,如果車翻了呢?究竟風險是分散了還是集中了。

和“網貸”一樣,“你貪人家的利息,人家貪你的本金”,風險一旦到來,貸款中介能扛得住嗎?扛不住,就像沒有一個網貸平台扛得住大規模逾期。與其掩耳盜鈴,還不如和老百姓一樣直接把錢投到P2P裡面,說不定還能順便接一個資金存管業務。

網貸雷潮前,沒人相信車會翻;正如次貸危機前,沒有人相信雪崩真的會來。今年初,起風財經合夥人陳良送給區塊鏈一句話:“老老實實種莊稼,不要想著割韭菜”,轉贈給金融行業。

金融,不是手機,不能躺著玩,必須站起來、走出去,一點點的耕耘,牢記兩個字:敬畏。

(因A公司尚在化解風險,故本文不實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