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抗癌藥降價,步子能否再快點

海南葯企參與抗癌仿製葯研發,助推進口「救命葯」大幅降價——

抗癌藥降價,步子能否再快點

「當你所有的努力都只是為了活下去,才知道沒有什麼比生命更昂貴。」

抗癌10年,63歲的海口人林其君(化名)用這句話來總結自己這一生的「看透」。

曾自費十幾萬元吃進口抗癌藥;曾拿出賭命的決心; 從「黑市」買走私原料葯吃;曾面臨藥物失效即將無路可走……林其君仍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他最終等到了國家談判進口抗癌藥品大幅降價納入醫保,這是他的救命稻草!

抗癌藥零關稅、醫保談判、加快新葯審批……為了讓百姓順利用上抗癌藥物,國家有關部門打出「天價葯」降價組合拳。海南以最快速度落實國家政策,讓患者享受到抗癌藥降價和報銷。同時,海南葯企參與進口抗癌藥物仿製葯研發,成為進一步大幅度拉低抗癌藥價的助推器。

「如果有錢,誰不想治,但真的太貴了!」

家住澄邁的王梅今年50歲了,2014年,確診乳腺癌,但屬於早期。

那時,醫生告訴王梅,如果治療得當,乳腺癌早期的治癒率也很高。

接受了化療,王梅的反應有些劇烈。

王梅從醫生口中得知,自己符合使用進口靶向抗癌藥的指征。這種葯不但治療效果好,而且不會有那麼強烈的副作用,是她保守治療的首選。醫院並沒有這種葯,需要她自己去藥店買。

王梅記不住那藥名,但卻記住了價格:「一個月2萬多!」

「太貴了!」王梅至今都記得當時聽到葯價後被「嚇了一跳」,以種地為生的她,一個月藥費等同家裡一年的收入。

她並沒有糾結是不是要用這葯,因為她完全沒有選擇的能力。

傳統化療近4個月,王梅放棄了,選擇回家找草藥吃。

2018年,王梅病情惡化為晚期。「如果有錢,誰不想治,但真的太貴了!」她說。

海南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一區主任王琳介紹,曾經由於靶向葯價格太高,90%的患者都不會選擇使用。

「以前治療肺癌的進口抗癌藥,一個月的價格最高要5萬元,最便宜的,一個月也要1萬元左右,而且全部是自費。因為葯價太高,醫院並沒有這種葯出售,患者只能自己去藥店買。」王琳介紹。

那麼,抗癌藥價格為何如此之高?

海南雙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明認為,抗癌藥價格高與前期研發成本高、藥品技術專利保護有關。但是藥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兼具社會保障功能,因此國家通過帶量採購等方法將葯價限制在一定區間。

據了解,美國、日本等國家為了減少衛生醫療費用支出,鼓勵使用仿製葯,仿製葯價格往往比進口原研葯低很多。

王琳介紹:「以前市面上國產仿製葯應用少,有的患者為了省錢會從各種途徑買印度版仿製葯。這其中存在很大風險,因為誰也沒辦法保證他買的不是假藥,這無異於拿生命在做賭注。」

採購平台直接公告降價公示,不降價企業將被退網

手術,化療,複發,自費吃進口靶向抗癌藥,積蓄耗盡,只能買成分不純的原料葯吃……林其君說,這10年間,他不停地折騰進行著自救,這一次,他終於抓到了做夢都想的救命稻草。

去年底,又有17種抗癌藥通過國家談判實現了降價,並納入醫保。海南省極速落地,採購平台直接公告降價公示,不降價企業將被退網。除此之外,售價低的仿製葯也將進一步減輕患者的用藥負擔。

「從2017年開始,陸續有53種抗癌藥得到降價,並納入醫保,其中很多藥品降價幅度巨大。例如在乳腺癌治療領域應用很廣泛的曲妥珠單抗患者一般21天用一支,一支24025元,降價後是7270.16元一支,並納入到醫保報銷,患者使用負擔從2萬多元降到最低1000多元。」海南省人民醫院藥學部副主任李惠瑩介紹,在2017年國家談判降價前,因為價格昂貴,患者使用量少,醫院幾乎不採購這些藥品。

海南省腫瘤醫院藥劑科主任劉日升也介紹,曾經一款治肺癌的進口葯,原價一個月要5萬元左右,降價後每月1.5萬元,而且納入了醫保可以按比例報銷。

「以海南省2018年這批降價的17種抗癌藥為例,最高降幅為71.02%,平均降幅16.46%。」海南省衛生健康委葯政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家文件下發後,海南省以最快的速度執行落地,採購平台直接公告降價公示,不降價企業將被退網。

「都在看《我不是葯神》,但我不想看,因為那裡演的就是我走過的路,不想回憶。幸運的是,我總算扛到了抗癌藥降價進醫保的這一天!」在眾多病友中,林其君是精神支撐、是努力與病魔鬥爭的「偶像」。因為他查出癌症後,到如今,已經活了10年。

「我已經63歲了,得病後的這10年,過得比前面50年還顯得漫長。」林其君說道。

林其君說,這10年間,他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網上關於抗癌藥物的報導。2018年國家談判17種抗癌藥品降價,林其君服用的葯就在其中,做夢都想的救命稻草終於能握在手裡了。

林其君現在服用的藥物,降價納入醫保後,從每月數萬元,降到了自費1000元以內。「這是政府為老百姓辦的大實事呀!」他感慨道。

如今再次入院的王梅,也用上了她曾經想都不敢想的「貴葯」。她的主治醫師——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醫師劉秦香介紹,目前王梅患病處潰瘍已經癒合了,腫塊也在縮小。

「目前臨床上,90%符合這降價50多種藥用葯指征的患者都可以用得上靶向抗癌藥了。」劉秦香說道。

李惠瑩介紹,高質量國產仿製葯的應用,可以使患者用藥負擔進一步減輕,例如某治療白血病藥品,進口葯降價後從每盒11925元降到了9998元,規格一致的國產仿製葯價格可以低到每盒929.28元,如果醫保再按比例報銷,患者負擔大大減輕。

「快點!快點!再快點!」

查出肺癌一年多,57歲的海口人吳濤(化名)總結了他治病的特點:「路越走越窄。」

吳濤說,起初他吃的葯一個月9200元全自費,吃滿7個月後醫藥公司贈葯。但吃到第15個月,他出現了耐葯癥狀。

根據吳濤的病情,如果再換靶向葯,只能用奧希替尼,這種葯在降價前自費要一個月5萬元。

「我算是不幸中的萬幸,正在關鍵時刻,趕上了國家將這葯的價格降下來納入醫保。」吳濤說,原本吃不起的葯,現在每個月自費約2000元就可以吃上「續命」。

「可如果再耐葯了該怎麼辦?」吳濤每時每刻不在為這件事擔憂,因為一旦耐葯他最後能換的抗癌藥目前尚沒有納入到降價葯範圍,吃下來1年費用要30萬元到50萬元。

「國內目前還沒有這種葯的仿製葯,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等到。」即便知道目前原料葯管控很嚴,市場上也有不少假藥,但吳濤還是託人從國外想辦法買回來了一些原料葯備用。

「都是些粉末,如果要吃,需要自己用小秤測劑量。我也知道這不安全。」吳濤已經讓女兒將他的房子掛上網準備賣了。「快點!快點!再快點!」吳濤盼望著更多抗癌藥降價,仿製葯的研發能快些。

對於如何繼續推動抗癌藥降價,李建明表示,除了國家談判並納入醫保外,國內葯企可以從技術研發角度入手,開發品種,從源頭降低葯價。在加大抗癌藥原研葯研發力度的同時,推動仿製葯在重大技術上突破,縮小國內仿製葯與國外原研葯在質量上的差距,倒逼進口葯降價。(記者 吳雪君 通訊員 馬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