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明節是怎麼形成的,祭祖有哪三條「禁忌」?看一下就明白了

清明節說著念著就在眼前了,這也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習俗,到這一天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活動,就是要去尋根祭祖。除此之外,還會有很多的活動,遠比其它傳統節日要豐富的多。比如有的人會外出踏青,有的人會去放風箏,有的人說這與祭祖沒有關係,但事實上這都是歷史留下來的風俗,並沒有什麼錯。

在古人的觀念裡,祖先是很重要的,但下一輩的平安幸福也同樣重要。上面說到的很多習俗,大多都是在紀念祖先以後,一大家子圍在一起進行的活動。這裡面其實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就是告訴家族後人,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先;第二層就是讓祖先看看自己的後人,是多麼的生機勃發,讓他們九泉之下也頗感欣慰。

那麼這個節日是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說起來這是春秋時期的事情了。當時還沒有韓、趙、魏,山西這一塊土地基本上還是晉國的範圍。在重耳當上國君之前,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逃難經歷。因為在當時的權利爭鬥中,他曾經被迫流亡長達19年之久。

這麼多年他是怎麼過來的呢?主要就靠那些跟在他身邊的死士和隨從。當時介子推就是不離不棄、生死相隨,和他一樣都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落魄的生活。有次他們實在是饑寒交迫,沒有辦法之下,為了讓重耳能夠有點吃食,介子推就在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送給君王果腹充饑。

然而重耳後來當了晉國的國君以後,就是建立霸業的晉文公,後來他的身邊就多了很多的阿諛奉承之人,竟然忘記了介子推當年的相助之功。後來他忽然想起介子推的時候,人家已經跑到山林裡隱居起來,從此不問世事。為了把他逼出來,這個國君就下令放火燒山。

他的想法是,到處都是火,介子推背著老母親,肯定無處可躲,只能乖乖地出來,隨他回去做官。但介子推卻是一個執拗之人,竟然連同老母親一同燒死在山裡。晉文公沒想到這個結果,後悔也來不及了,為此他就規定,這一天舉國上下都要紀念這個忠直的臣子,後來就被流傳下來,成為了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風俗。

為此雖然說清明可以插柳,也可以踏青,但首要的還是祭祀祖先,因此有三點禁忌還是要記住,一、在衣著上不能過於亮麗,二、掃墓的時候一定要莊嚴肅穆,三、相應的貢品,必須要祭拜祖先以後,先讓祖宗""吃""過後,才能分給小輩。當然在尋根祭祖結束後,一個家族的人乘此機會小聚一下,也是可以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