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秋節的由來及傳統習俗,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寄託著多少遊子的思鄉之情,思念親人之情,在這一天他們祈盼花好月圓,家人能夠幸福相伴。就是這樣歷史悠久的節日,所以東南亞諸國的中秋節也都多多少少受此影響。在2006年代時候,被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後,中國的中秋節也有了3天的法定節假日!在中國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中秋節的由來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中秋節粥飲食。」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間裡兒童,連宵婚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吳自牧《夢梁錄》說:「此際金鳳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王孫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樓,臨軒玩月,或開廣榭,玳筵羅列,琴瑟鏗鏘,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歡。至如鋪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團圍子女,以酬佳節。雖陋巷貧簍之人,解農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此夜天街賣買,直至五鼓,玩月遊人,婆婆於市,至燒不絕。」更有意思的是,《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明清兩朝的賞月活動,盛行不衰。「其祭果餅必圓」;各家都要設「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余》雲:「是夕,人家有賞月之宴,或攜柏湖船,沿遊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民間以月餅相邀,取團圓之義」。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蠟兔之形。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也,皓魄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也。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同時這五百多年中還推出「燒鬥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習俗。但中秋節的習俗共同之處不外乎:祭月、賞月、觀花燈、吃月餅。除此之外,各地還有:民間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香鬥、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等。

廣東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江西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上海



上海燒香鬥。所謂香鬥,也有稱為鬥香的,是由紙紮店製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鬥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台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鬥用線香編繞而成,鬥中插有紙紮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燒香鬥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裡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製的大型香鬥。

上海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山東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

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香港

舞火龍開燈會每逢中秋節,香港的各大Plaza:Sogo、太古等都會相應地進行各種活動,如購物優惠、促銷等。大型的公園則會開燈會。燈會會場會上掛著各種各樣亮堂堂的燈籠,節日的氣氛便瞬間點燃。



福建



浦城,中秋節過後,女人們將穿過南浦大橋長壽。在建寧,在中秋的夜晚,掛著燈是向月宮索要兒子的好兆頭。上杭縣的人們慶祝中秋節,他們的許多兒女邀請他們的妻子去賞月。龍岩人吃月餅時,父母會在中心挖出直徑兩三英寸的圓形蛋糕給長輩吃,這意味著年輕一代不知道這個秘密。這一習俗源於月餅含有反元殺人資訊的傳說。在金門中秋節之前,要崇拜月亮,崇拜天王。

台灣



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叫「菜餅」的食物。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

中秋節快到了,這些少數民族居然這樣過中秋,你知道的有幾個?

蒙古族

蒙古民族同樣有中秋之夜祭祀月神的習俗


蒙古族在中秋的這一天,會組織大家一起來玩「追月」的遊戲,一群人在圓月之下,飛奔在草原上,一直朝著西方奔去,因為月亮是從東方生氣了,在西方墜落,所以朝著西方奔去才算是「追月」,這一風俗符合了蒙古族的瀟灑和放蕩不羈的性格。在西藏的一些藏族同胞們比較含蓄就是去「尋月」,男男女女們一起相約,沿著小溪流跟隨著水中的月亮,直到小溪裡在沒有月影的存在,就開開心心地回家吃月餅了。

侗族

在廣西的侗族就比較「文雅」,他們每個山寨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歌舞隊,在中秋的那一天,這個山寨會踏著月光去另一個山寨相聚賞月,一整晚都在歡歌跳舞,這是屬於他們的「行月」風俗。雲南的德昂族是「串月」,中秋節對於他們來說類似於「七夕節」,在中秋這天晚上,族裡的青年們在一起「串月亮」,吹著葫蘆絲,有些小情侶通過「串月亮」送東西來訂下婚約。

仡佬族



仡佬族會在中秋前,全族人合力宰一頭牛,把牛心留下來,在中秋當晚祭祖先,迎新谷,他們也稱這天為「八月節」。壯族的「祭月請神」的活動是非常巨集大的,在中秋夜,大家聚在村頭,設供擺設,然後就開始請月神下凡,神人對歌等等,非常的神聖有趣。黎族在中秋節會舉行歌舞聚會,全村的男女青年參加,相互送月餅吃,晚上的時候,一起吃飯跳舞唱歌,有的男生會趁機挑選自己未來的伴侶。

中秋節將到,還有其它幾個國家的習俗值得一看!

日本:中秋觀月宴

日本的中秋習俗和中國的很像,他們稱之為「觀月宴」,中國人在這一天會吃月餅晚上會賞月,日本人也會在晚上賞月,但是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的是糯米糰子。由於八月份是農田裡植物收穫的季節,所以為了表示豐收的喜悅,他們會在這一天舉行各種歡慶的活動。

韓國:中秋節要祭祖



在韓國,中秋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這個跟中國是有很大衝突的,在中國清明節是進行掃墓祭祖的。在韓國中秋節是有5天假期的,中國是三天。在韓國這5天假期,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回家,所有的商店都會關門暫停營業,他們都會回到家中,參加家庭儀式。在這一天,他們會穿著傳統的服飾出來出遊,在各大遊樂場,都將上演他們本國的舞蹈表演。在這一天韓國人要吃松糕!

新加坡:華人過中秋



對於新加坡這個國家,可能本地居民還沒有中國華人的人數多,所以對於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一個可以聯繫異國感情的時候,在他國異鄉還能相遇在一起,所以華人們還是比較重視這個節日的。親朋好友之間、商業夥伴之間都互相贈送月餅,來表示雖然在別國,但是依然有中國熱情的一個節日。在新加坡當地則是會裝飾一新,來迎接這個節日。

馬來西亞:載歌載舞鬧中秋

對於馬來西亞人來說,他們有他們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和中國一樣,在中秋將近的時候,各地的老字號商家都會推出自己家的特色月餅。一些華人社團還會遊行來慶祝中秋。

泰國:祈月節供奉神仙

其實泰國是受我國文化影響最深的一共國家,他們本國人把中秋節叫做祈月節。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各家各戶都要參拜月亮,供奉觀世音菩薩,人們特別虔誠的祈禱,然後互相祝福。據泰國人說,只要虔誠供奉菩薩,菩薩就會保護他們,降臨福壽。

斯裡蘭卡:每到月圓都過節

斯裡蘭卡這個國家其實每個月圓都會過一次節日,所以中秋節在他們當地叫做月圓節。每個月都會過一次,隻不過以中秋為主的月圓節最為隆重。在這一天,斯裡蘭卡將會全國放假,他們會早早的做好美味佳肴,然後到廟堂聽講經,然後祭拜月亮。在這一切結束之後,人們就圍繞在廟堂的院子裡,品美食賞月亮,歌舞盡興之後才會散去。

越南:中秋節就是兒童節

最搞笑的當屬越南的中秋節了,在越南中秋節就是兒童節,也稱為望月節,在這一天,家長們需要給孩子們送上他們最喜愛的玩具以及他們愛吃的零食。在這一天,他們會全家坐在一起,吃月餅,水果以及點心賞月。接下來就是孩子們的時間了,他們會提著燈籠,成群結隊的一起嬉鬧,盡情的玩耍!網友直呼:「這和中國的中秋節相差也太大了吧。

中秋節習俗代代流傳。在資訊化時代的今天,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中秋節文化的多樣性。我們都有責任繼承和發揚這種優秀傳統,讓親情永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END——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