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納蘭容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親愛的朋友們,晚安,今天我們繼續閱讀——《納蘭容若詞傳》。

昨天,我們讀到納蘭容若少年時期的努力以及他與表妹之間的初戀故事。接下來,納蘭容若的人生又會發生哪些故事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

1

多情人成就多情人

經歷了初戀之後的冬郎(納蘭容若小名),真正進入了青春期。這個俊朗少年變得多愁善感。

在他的小書桌裡,一直藏著一本書,這本書對他寫作的影響可以說是深入骨髓的,它就是《疑雨集》。

冬郎小心地藏著,生怕被他人發現。他常常走神,常常在因懷念而憔悴的日子裡,反覆吟哦著《疑雨集》裡那句“一綹(liǔ)香煙花數朵,正堪相伴病維摩”。

他想象著自己就是裝病的維摩詰,或者是心病中的王維。在一個堆滿佛經的房間裡,陷落在繚繞的香煙之中,看那氤氳(yīn yūn)的煙霧綻開成花兒朵朵,一時飛騰,一時破滅。

“飛燕風情疑遠近,驚鴻神采乍陰陽。關心正此堪研賞,似較橫陳味頗長。”詩裡旖旎萬端的典故,冬郎早就爛熟於心。第一句脫自《飛燕外傳》,第二句脫自《洛神賦》。

美麗的愛情就像風情萬種的飛燕,乍遠乍近,若即若離,又像驚鴻一瞥的洛水神女,似要逗留人間,卻又轉還仙界。似夢似幻,亦真亦假,尤其令人懷念,令人向往,令人焦灼。

美,常常需要足夠的距離,但少年的冬郎只想緊緊地擁抱。

《疑雨集》是王次回的作品。王次回出身於明代金壇王氏望族,一連三代都是先舉進士,後任要職。晚年榮歸故裡,又有經史著作傳世,可謂立德、立言、立功三者皆備,盛名赫赫一時。

只是王次回的父親在天啟年間秉公執法,得罪了權貴,慘遭陷害。雖然後來得到了崇禎皇帝的赦免,可是一個三代簪纓之家已經元氣大傷。

王次回考不中進士,做不了官,唯一的解脫就是詩,唯一的夢鄉就是愛。

直到崇禎十五年,王次回在家鄉病逝,身後留下了一部《疑雨集》。兩年之後,就是每一個漢人都無法忘記的“甲申之變”,明朝亡了。

少年冬郎就這樣在王次回的世界裡,找到了自己的世界。他甚至覺得王次回就是另一個自己,《疑雨集》裡的許多詩篇就是出自自己的心、自己的手。

我們也會在百年之後發現,在名滿天下的納蘭詞裡會有大量對《疑雨集》的套用和化用,其手法之自然,簡直使我們相信,《疑雨集》就是納蘭容若的母語。

我們看納蘭容若的兩首《浣溪沙》: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橫窗。

風波狹路倍憐卿。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瞢騰。

隻嫌今夜月偏明。

五字詩中目乍成。盡教殘福折書生。

手挼裙帶那時情。

別後心期和夢杳,年來憔悴與愁並。

夕陽依舊小窗明。

對照《疑雨集》:

風波狹路驚團扇,花月空庭泣浣衣。

——《代所思別後》

未接語言當面笑,暫同行坐夙生緣。

——《和端己韻》

相對隻消香共茗,半宵殘福折書生。

——《夢遊》

矜嚴時已逗風情,五字詩中目乍成。

——《有贈》

讀納蘭詞,遭遇最多的就是王次回,這個早已被人遺忘的晚明詩人。似乎他在世界上的出現,只是為了成就一個遠遠比他偉大的詩人。

容若有著最好的家世,最好的老師,接受的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說這樣一種近乎完美的教育還有什麽缺環的話,這個缺環也已經由王次回——這個在前朝就已經過世的人——以自己畢生的心血做了彌補。

那就是愛的表達。

2

師生相遇,風雲際會

康熙十年,納蘭容若十七歲。

這一年,納蘭寫了一篇《石鼓記》,圍繞著史上流傳下來的十隻石鼓,對其真偽、斷代和如何被鐫刻出來,如何散落民間。

又如何在唐代初年重現於世,如何被褚遂良、歐陽詢這樣的書法名家讚歎其文字的古雅,又如何在“靖康之難”中被金兵掠去,如何被移置在北京國子監裡……一一做了詳細的論述。

整篇《石鼓記》充滿考證和辯難,但是,所有理性與邏輯的終點絕不是理性與邏輯本身,而是愛,是對漢文化傾慕而又會心的愛。

納蘭後來的老師,號稱“昆山三徐”之一的大儒徐乾學,就是從這篇文章開始關注這個世家才子的。

當時,國子監祭酒(清朝最高學府校長)正是徐乾學的三弟徐元文。在容若十七歲進入國子監後,第二年就通過了順天府鄉試,徐乾學恰好就是這次鄉試的主考。

這個時候,徐乾學已經萌生了收容若為弟子的念頭。

是啊!名師難求,天資過人的學生更難求!康熙年間的北京,一個天才的老師,一個天才的學生,就這樣風雲際會了。

江蘇昆山,人傑地靈,此地的玉峰山南麓曾經矗立著一所著名的藏書樓——求是樓。

樓主即徐乾學。那時候可以在徐氏宗祠裡看到這樣一副對聯:“教子有遺經,詩書易春秋禮記;傳家無別業,解會狀榜眼探花。”

上聯是說徐家以儒家經典教育子孫,讀書是他們的第一要務;下聯更進一層,說徐家的傳家法寶就是讀書。

正是因為讀書,徐家才有了一門的解元、會元、狀元、榜眼、探花。當時,徐家兄弟確實堪稱“一門三鼎甲”。

先是三弟徐文元在順治年間中了狀元,隨後大哥徐乾學、二哥徐秉義均在康熙年間考中探花,三兄弟由讀書而科舉,繼而同朝為官,位止極品。

徐氏一門由此名滿天下,遂為昆山望族。

後來,徐乾學動用傳是樓的珍藏圖書,幫助納蘭容若編出了一部大型儒學叢書《通志堂經解》。

古代的主流社會能夠認可容若,不是因為他的詞,而是因為這套書。在他們的眼裡,詞只是“豔科小道”,並非正途。

3

玉人和月摘梅花

康熙十年,明珠繼遷經筵講官之後,又遷兵部尚書。

南方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和中央政府的矛盾已經激化,康熙有意備戰,明珠又是鐵杆主戰派。即將發生的戰事自然要倚仗他了。

這將是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子。十七歲的容若因此頓時身價百倍,所有宦官人家都想把女兒嫁給容若。就連那些單純的女孩子本身,也早已視容若為理想的情郎和托付終身的歸宿。

容若自己卻興味索然,他的心被另一件事所攫住了,那就是秋水軒唱和。

天色漸晚,廣源寺裡仍然擠滿了香客。容若也躋身在這人群之中,此刻他有意躲在大雄寶殿的背後。

只聽得窗外一群盛裝打扮的旗人少女正在談論著什麽,六七個年齡相仿的女孩子頭挨著頭,談到興奮處,時而揚起甜美的笑聲。她們談論的正是他最想聽的話題:秋水軒唱和。

這一年裡,擅長填詞的周再浚來到京城,住在世交孫承澤的秋水軒別墅裡,引來了許多名流造訪。

曹爾堪就是其中的一位,曹爾堪想在別墅裡找個地方納涼,見到一處牆壁上寫滿了許多酬唱的詩詞,一時技癢,便填了首《賀新涼》,題在牆壁的空處。

就是這個偶然的舉動,引得眾多大家、巨擘(bò)紛紛唱和,全用《賀新涼》的詞牌。一時之間,眾多大牌相互較勁,難度也越來越高。

此時,少女們正在背誦牆上的佳作,有一個溫軟纖細的聲音出現得最頻繁。那聲音婉轉平淡,引得他探頭尋覓主人的聲音。

那是一個素淨的女子,在一眾的華服少女中,她一襲月白色繡百蝶長裙淡得幾近透明,頭上也沒有半點珠翠,只是斜簪一朵淡粉色的荷花。

她嘴角淺淺的笑意和眉眼間淡然自若的態度,給人一種安靜的力量。

晚風一吹,薔薇花架輕輕搖晃,少女們笑著爭相跳開,唯獨她嬌憨地愣在原地,任花瓣潑了她一裙一身。

裙邊上繡的銀蝴蝶輕輕飛揚,似要逐花而去,容若不由自主地伸出手去,想挽留住那幾隻小巧的銀蝶。

花架背後突然伸出的手將少女們嚇得不輕,穩重如她,也驚愕地撫住心口,瞪大了眼睛。

容若為自己的失態而懊惱,但少年心性還是驅使他定神朗聲道:“在講秋水軒唱和麽,詞牌是《賀新涼》,又名《金縷曲》。對不對?”

竟一點都沒錯。少女們期待地看著這個俊雅少年,這麽年輕的納蘭公子竟也要加入秋水軒唱和了,他會寫什麽呢?

其中容貌最出眾的那個著明黃色繡白玉蘭紗衣的女子笑吟吟地提醒了一句:“要寫眼前的內容哦!”

此時,少女們都不由自主、齊齊殷切地看著他,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像鑲嵌在夜幕中的寒星。

唯有她,竟不知何時已改了那超然的態度,將頭深深地低下去,她的臉驀地紅得不成樣子。但她不知道,自己低眉頷首的含蓄態度如一支柔軟羽毛,引得他心裡一陣悸動。

這個未來的詞壇盟主,終於依著秋水軒唱和的體例,吟出了一首《賀新涼》。他詠的是白梅花:

疏影臨書卷。帶霜華、高高下下,粉脂都遣。

別是幽情嫌嫵媚,紅燭啼痕休泫。趁皓月、光浮冰繭。

恰與花神供寫照,任潑來、淡墨無深淺。持素障,夜中展。

殘缸掩過看逾顯。相對處、芙蓉玉綻,鶴翎銀扁。

但得白衣時慰藉,一任浮雲蒼犬。塵土隔、軟紅偷免。

簾幙西風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鸘裘典。休便把,落英翦。

多年後,他憶從前時仍然覺得,在那天氤氳的月色下,笑、驚愕、盼望等動作神情都顯得誇張,唯有她低頭的姿態剛剛好,真的,剛剛好。

今天,我們讀到了少年容若對詞這種我手寫我心的文學樣式,格外喜歡和癡迷。也讀到了他參加秋水軒唱和的過程,充滿了別致與浪漫。

之後,納蘭公子還會遇到秋水軒裡的那個素淨的女子嗎?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本文中,納蘭容若在秋水軒唱和的邂逅,可以說非常浪漫。

那麽,你在戀愛過程中曾經遇到過什麽樣的浪漫細節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人愛情故事,並給我們點讚。我們明天見,晚安!

插圖均為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劇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