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納蘭容若:你只看到我的風流,卻看不到我的落寞

領讀 | 辛峰

親愛的朋友們,晚安,今天我們繼續閱讀——《納蘭容若詞傳》。

昨天,我們讀到少年容若對詞的熱愛,他與恩師的相遇,還有他在秋水軒唱和的一段浪漫邂逅。

接下來,多情的納蘭公子會不會陷入新的相思中去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

1

惺惺相惜朱彝尊

康熙六年,落魄漢族文人朱彝(yí)尊編成了他的第一部詞集《靜志居琴趣》。他因此破了中國詞史上文人填詞只為歌妓而寫的通例,將這部詞集寫給了身為良家婦女的妻妹。

題目中靜志居的“靜志”二字,就是妻妹的名字。不但破了通例,還惹出一段不倫之戀。

朱彝尊卻很執拗,愛就愛了,寫就寫了。

朱彝尊一介落拓文士,生活幾乎不能自給。原本娶妻的時候,妻妹年僅十歲。因為貧窮,他便入贅嶽父家。

在長期的生活中,他逐漸發現,在貧窮的處境下,世人都拿冷眼看他,只有妻妹欽佩他的才華。

在當時的環境下,如果富裕一點,他完全可以娶妻妹為妾。只可惜他以設館授徒為業,處境艱難。妻妹只好出嫁了,但嫁得並不如意。

妻妹也喜歡詩詞,更寫得一手漂亮的書法。她臨過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殘帖,這裡面藏著他們兩個人共同的秘密:在這殘帖的中央,是一句“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這是指曹植見到洛水神女的時候,雖然目眩於她的美麗,卻終於寧靜心志,以禮自防。

朱彝尊因此在一首《兩同心》的詞中寫道:“洛神賦,小字中央,只有儂知”。這句話暗指自己和妻妹,好比曹植和洛神,叮嚀自己要和顏靜志,以禮自防。

因此妻妹取字靜志,朱彝尊也以靜志二字題名自己的居所。

只是,禮可以自防,情卻無法阻隔。這一場不倫之戀幾乎使朱彝尊形銷骨立,孱(chán)弱得沒了生機,只剩下濃濃的思念。

他因此寫出了太多枯槁而美麗的哀愁。其中有一首《桂殿秋》流傳最廣:

思往事,渡江乾,青娥低映越山看。

共眠一舸聽秋雨,小簟輕裘各自寒。

這首《桂殿秋》傳到京城,後來被況周頤《蕙風詞話》譽為有清一代的壓卷之作。

康熙十一年,容若十八歲,朱彝尊再次攜兩袖黯淡風雨入京,以一部《江湖載酒集》艱難地發出自己的聲音。容若讀了其中最為著名的《高陽台》,一連幾日都為之落淚。

入京之後,朱彝尊幾經曲折,終於做了潞河漕總的幕僚。一夜想起自己四十餘年,南北奔波謀生的種種艱辛,如今只剩下一部《江湖載酒集》。

滔滔天下,竟不知知己何在?憶往事,淚縱橫。便不覺吟出了詩集中的那首《百字令·自題畫像》:

菰(gū)蘆深處,歎斯人枯槁,豈非窮士?

剩有虛名身後策,小技文章而已。

四十無聞,一丘欲臥,漂泊今如此。

田園何在,白頭亂發垂耳。

空自南走羊城,西窮雁塞,更東浮淄水。

一刺懷中磨滅盡,回首風塵燕市。

草屩(juē)撈蝦,短衣射虎,足了平生事。

滔滔天下,不知知己誰是。

可是他卻不知道,同樣是在這樣夜晚,容若輾轉難眠,聽著窗外飄蕩的笛聲,想起自己,也想起了引為知音卻未曾謀面的朱彝尊,便揮筆寫出了以後天下傳唱的《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lóng)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裡憶平生。

2

在失意中成長

康熙十一年,容若考中順天鄉試的舉人後,又取得了第二年參加京城會試的資格。

康熙十二年二月,會試開始,主考官有杜立德、龔鼎孳(zī)、姚文然和熊賜履。

會試之中,容若依然毫無懸念地再次考中。他的鄉試同年韓菼(tǎn)也參加了這次考試,還取得了第一名,榮登“會元”,很讓容若羨慕。

會試之後,是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康熙皇帝親自在保和殿測試考生,這次考中才能獲得進士的頭銜。行百裡者半九十,這是所有考生科舉生涯的最後一步。

這一步,對容若來說,本來也是沒有懸念的。

可是,眼看著殿試的日期臨近了,突如其來的一場高燒徹底擊垮了他。這是春光明媚的時節,本來是屬於容若的春天,但這個春天卻冷冷地對他關閉了門扉。他知道,下一次殿試,還要等三年。

容若好友兼同年韓菼(tǎn)在殿試發榜之後,高中了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病榻上的容若聽到新科進士發榜的消息,既為好友高興,也為自己憂傷。他覺得再見韓菼的時候,自己真的有點強顏歡笑、百感交集的滋味。

這個時候,容若的鄉試主考官大學者徐乾學派仆人送來一筐櫻桃。容若知道,新科進士發榜的時候正是櫻桃成熟的季節,自唐朝起,新科進士們便形成了以櫻桃宴客的風俗。

徐乾學這個時候派人送來櫻桃,正是對他的一種勉勵。容若的心裡頓時溫暖了幾分,於是為老師寫了一首《臨江仙·謝餉櫻桃》作為答謝:

綠葉成陰春盡也,守宮偏護星星。

留將顏色慰多情。

分明千點淚,貯作玉壺冰。

獨臥文園方病渴,強拈紅豆酬卿。

感卿珍重報流鶯。

惜花須自愛,休只為花疼。

這首詞突出的一點就在題目中的一個“餉”字,讓徐乾學讚不絕口。

這裡有一個典故:唐太宗要賜桃給雋公,發現有一個難題:不知道怎樣措辭,因為說“奉”把對方抬的太高,說“賜”又顯得過於高高在上。

這時,有個人出主意:“當初梁帝給齊巴陵王送東西”,用的是一個“餉”字。於是,唐太宗就把櫻桃“餉”給雋公了。容若的詞題用到這個“餉”字,便謙遜有禮多了。

容若康復後,便正式拜徐乾學為師,每逢三六九日都會登門求教,學問自此突飛猛進。

十九歲的容若,開始脫胎換骨了。

3

淥水亭上候知音

和容若的通志堂書齋一起落成的一座庭園,便是淥水亭。後來,它成為容若一生中最具標誌性的建築。

淥水亭的取名來自於《南史》,其中記載庾景行是一位世家子弟,自幼以孝行著稱。庾景行做官之後,一向以清貧自守,是所有江漢人士的期望,終於被王儉委以重任。

安陸侯蕭緬知道後,馬上給王儉寫了一封賀信,信裡說:“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

當時人們把王儉的幕府比作蓮花池,所以蕭緬才用“泛淥水、依芙蓉”來讚美庾景行。

在容若的眼裡,庾景行彷佛是自己的前身。他事親至孝,清貧自守,清秀俊逸,風采照人,一生正道自約,故而死後諡為貞子。

淥水亭中,容若每每與新近結識的漢人名流嚴繩孫、薑宸(chén)英吟詩對酒,縱論天下文章。

他們談到最多的是兩個人。一個是龔鼎孳,曾做過康熙十二年主考官,算來是容若的座主,他與錢謙益、吳偉業齊名“江左三大家”,如今在三人之中碩果僅存,是秋水軒唱和的主角,天下文宗。

另一個就是名不見經傳的浙江秀水人朱彝尊,他的《靜志居琴趣》和《江湖載酒行》已經悄然在京城流傳。人雖籍籍無名,詞卻是絕代風華。

就在這一年,龔鼎孳忽然過世,因此容若愈發對朱彝尊渴慕不已,寫了一封信送去,迫切地想結識這位落拓半生,不世出的才子。

想到了詞,想到了秋水軒唱和,想到了廣源寺裡的那次遭遇。他就想到了梔子花謝的時候,想到了叫不出名字的她。一切好像都說不清、道不明,便順手填寫了兩首《采桑子》: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別後誰能鼓,腸斷天涯。

暗損韶華。一縷茶香透碧紗。

桃花羞做無情死,感激東風。

吹落嬌紅。飛入閑窗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填罷了詞,他就開始等朱彝尊的回信,他等待的也許不只是朱彝尊的回信。

他說不清。

今天,我們讀到了納蘭容若對知音的渴慕之情,以及他在挫折中得到老師鼓勵因此振作奮發的故事。尤其是他對於知音朱彝尊才華的欣賞,對其落拓遭際的同情和理解,讓我們看到了納蘭公子對待朋友的一片赤忱與熱愛。

接下來,在他的身上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閱讀吧!

今日話題

本文中,朱彝尊對愛情的堅貞,既浪漫,又令人感動。表面上看,這是一場不被社會接受的戀情。實際上,卻是兩情相悅、心心相印的美好愛情。

你怎麽看待朱彝尊與妻妹的這段“不倫之戀”?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愛情,會怎麽處理呢?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感人愛情故事,並給我們點讚。我們明天見,晚安!

插圖均來自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