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納蘭容若:康熙禦前侍衛,滿清第一才子,三十一歲悄然而逝

納蘭容若,他就像是一位情感舞者,在那個追求功名利祿的時代,專心致志地跳著自己的愛情華爾茲,可惜這支舞隻持續了短短的三十一年。

那三段有緣無分的愛戀,是他留下的情思,那一篇篇清婉動人的詩詞,是他給這個時代落下的風花一筆。舞蹈已止,但那舞姿,依舊動人。

納蘭的“木石前盟”

公元1655年1月19日,乘著大雪,納蘭容若,他來了,從此注定與這個世間結下不解之緣。

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在順治時代從大內侍衛做起,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青雲直上,走上了政治的巔峰,如果不出意外,納蘭會像他的父親一般,成為康熙身邊的紅人,政壇的寵兒。

可正如納蘭自己所說:“我是天上多情種,不是人間富貴花。”他太“悲”了,他的一生注定與“情”之一字脫不開乾系,一個為情所鬱的人,是不適合那條路線的,那條路線上充滿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沒有清澈明淨,詩意翩躚,而這些正是納蘭容若想要的。

諸多紅學考證者普遍認為,《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即為納蘭容若,就連乾隆在讀了當時的《石頭記》後也曾說過:“此明珠家事也。”

冥冥之中他倆卻有相似之處,皆因情之一字跌進那醉人的溫柔鄉。賈寶玉周歲進行“抓周”時,毫不猶豫抓起了脂粉釵環,而我們的納蘭,抓起了珠釵和紙筆。“情”與“文字”,從此成了他一生的宿命。

寶黛間的木石前盟令人心碎,而納蘭與表妹間的塵緣更是情深緣淺。

因為家道衰落,父母雙亡,納蘭的表妹一時失去了依靠,寄居明府,七歲的納蘭見到了這位從此讓他魂牽夢縈的女子。

“有個盈盈騎馬過,薄妝淺黛亦風流。見人羞澀卻回頭。”納蘭將此次的初相遇用屬於自己的文字鐫刻了下來,雖然史料對這位女子並未有太多的記載,但透過納蘭的眼睛,一位略施粉黛,步態輕盈,美顏羞澀的佳人,頓時躍然紙上。這不禁讓人想起那位“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癡顰兒。

小小的愛情種子,播種在了納蘭的心間,是表妹讓他明白了怦然心動的初遇,或許納蘭淒美文字的來源,正是從那次初遇開始。

但是,試想一下,納蘭明珠怎麽會允許自己的兒子娶一個父母雙亡的女子呢?這雖是親上加親的美事,於納蘭家族卻無益。那一年,納蘭十六歲,表妹十五歲,兩人之間迫不得已隔上了一道宮牆。

“秋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隻對梨花。”兩顆稚嫩的心,還未開始一段情緣,就不得不踏上各自的征途。年齡一到,表妹需進宮參加選秀,納蘭也不得不面對科舉的壓力。

皇宮、政壇充滿了血腥,縱使萬般不願陷入,可對於納蘭和表妹,這是一條必經之路。我們最怕的不是身處的環境怎樣,遇見的人多麽可恥,而是久而久之,我們已經無法將自己與他們界定開了。榮華富貴的魔力,功名利祿的熏動總是超乎我們的想象,或許一旦入了宮一旦入了政壇,儘管自身再純淨,也只能在汙濁的環境下生存,這是可悲的。

這一段有緣無分的初戀,看似已被終止,不過,納蘭留下的一首詩,也給我們展開了想象的空間。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隻鳳翹。

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廊叩玉釵。

或許,為情而生的納蘭,為了見表妹最後一面,曾經喬裝打扮混入宮中與表妹相逢。可兩人相逢也只能如不相識般沉默不語,表妹的風韻依舊,不同的是多了玉釵鳳翹加持,不再顯得窮酸。

但納蘭明白,榮華富貴對她來說不重要,她要的只是心有靈犀的愛情。那回廊玉釵的一扣,似乎是在對納蘭說,我的心裡一直有你。可甜言蜜語在這悲戚的環境下,也顯得苦味凝重。納蘭與表妹,從此以後只是“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牆兩自知。”

納蘭的初戀,劃傷了一個不完美的句號。

一見鍾情,情深緣淺

對於科舉,納蘭自是厭倦,他不懂身邊的人為何如此熱衷於功名利祿,難道人生除了那冷冰冰的功名,就再無從寄托了嗎?正是“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納蘭的心依舊為情而愁,不過,許是因為天賦,納蘭順利通過了前面的考試,最後只差殿試。

只差殿試,納蘭卻病了,這場病,讓他因禍得福,他錯過了殿試,只得再等三年,正好,他有時間開始修注《通志堂經解》,殊不知,又因福得禍,正因為這《通志堂經解》他受到了康熙的賞識,讓他補考殿試,最後封為了三等侍衛。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納蘭是寂寞的,原以為錯過了科舉能距汙淖的政壇遠一步,卻沒想到因為自己過高的才華,命中注定要陷入泥沼。他是一朵青蓮,隻願以馥鬱香氣綻放,卻在時代的逼迫下,一步步掉進深淵。

年齡一到,康熙便開始主張為他賜婚。

疏影臨書卷。帶霜華,高高下下,粉脂都遣。別是幽情嫌嫵媚,紅燭啼痕都泫。趁皓月、光浮冰繭。恰與花神共寫照,任潑來、淡墨無深淺。持素障,夜中展。 殘釭掩過看愈顯。相對處,芙蓉玉綻,鶴翎銀扁。但得白衣時慰藉,一任浮雲蒼犬。塵土隔,軟紅偷免。簾幕西風人不寐,恁清光、肯惜鸘裘典。休便把,落英剪。

這一首《賀新涼》是納蘭在秋水軒唱和時漫步於廣源寺遇見幾位白衣女子時題下的。幽情嫵媚、芙蓉玉綻,這就是在描寫那幾位女子中納蘭一眼鍾情的那一位。那一刻,她是雲,是月,是雨,是花,是納蘭眼中的一切,而詩中描述的一見鍾情的女子,相傳,正是康熙的賜婚對象,盧氏。

第一段初戀,情深緣淺,而第二段戀情,卻一眼相中,納蘭的心情自是無言可喻。興奮之餘,有一個人正從遠方趕來,赴與納蘭的知己之約,顧貞觀。

顧貞觀此行是為救自己一位因“辛酉科場案”牽連而流放寧古塔的好友,吳兆騫。納蘭與顧貞觀素不相識,卻在那幾次交談中感受到了他的真情,納蘭重情,自是將他視為知己。既為知己,納蘭便立下五年之約,五年後必救出吳兆騫。

隨後不久,納蘭便開始與康熙出征,而妻子盧氏恰好懷有身孕,納蘭欣喜若狂,並許下諾言,一定在該孩子出生前趕回家。

可戰爭結束,納蘭在趕回家的路上卻迎來了這麽一個噩耗,盧氏難產而死。納蘭恨,恨自己不能及時趕到,恨自己無法陪伴妻子生命的最後一刻。“半世浮萍隨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楊柳吹欲碎,繞天涯。”納蘭在恍惚中,仿佛看到了盧氏的魂魄,縈繞不離,似怨似恨。

而後的納蘭在父母的命令下,續了弦,納了妾,卻依然對盧氏念念不忘,或許這就是一見鍾情的魅力,第一眼見到你,我的眼裡就只有你,而後見不到你,我的心裡也只有你……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納蘭想,盧氏在遙遠的天國,或許也企盼能與他團圓,盧世的愁或許一點也不少於他。“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望著孤獨的新月,納蘭頗感物是人非,表妹與盧氏相繼離去,這世間,還有懂他的女子嗎?

江南戀,離恨天

愁歸愁,那五年之約,還需完成,納蘭不斷向父親明珠施壓,以辭官相逼,讓明珠不得已插手此事,幫助救出吳兆騫。

吳兆騫回來了,顧貞觀為了歡迎,邀請了納蘭在內的文人雅士一起聚會,在會上,他吟了一首詞。

惆悵淒淒秋暮天。蕭條離別後,已經年。烏絲舊詠細生憐。夢魂飛故國、不能前。

無窮幽怨類啼鵑。總教多血淚,亦徒然。枝分連理絕姻緣。獨窺天上月、幾回圓。

這是一位叫做沈宛的江南藝妓模仿納蘭的筆調寫下的詞。當納蘭得知後,他的心門似乎再次被打開,紅顏知己之情再次湧上心頭,他迫不及待想見見沈宛。

不久後,隨康熙南巡,他得以見到這位令他心心念念的女子。越是為情所鬱的人,越懂得情的真正含義,越能珍視情的來之不易。沈宛雖是藝妓,納蘭卻在她身上看到了超凡脫俗的氣質,那是高於一切的孤高與冷傲。

在顧貞觀的幫助下,納蘭將沈宛從江南接回京,除了情,其他的一切納蘭都可以拋棄,他搬出了家,與沈宛一起在街邊小巷中定居。

一段美的情緣,來得縹緲,去也悲傷,一段才子配藝妓的傾城之戀,這一次,是被上蒼一掌擊碎。

納蘭或許就是上帝派來人間歷情的精靈,三段塵緣已嘗,正是納蘭回天之日。感情來得突然,收得也突然。

公元1685年5月30日,上天用一場病帶走了這隻“情靈”,那三段戀情,就像是這隻“情靈”留下的足跡。這一年,他三十一歲,情感之舞,戛然而止……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如果”太悲涼,卻又那麽美好,令人神往。“初見”就在不經意間實現。當“如果”和“初見”相遇時,將會是人生最美的一幕,可越美也越是脆弱。納蘭的三段情緣皆由初見定情,最終卻又都由有緣無分收場。

可正是有了這樣的有緣無分,才鑄就了納蘭獨一無二的性靈。在驀然回首的歷史中,也正是因為有了納蘭這般的性靈,那片本就黑暗的歷史天空,卻能透出清澈光明的一角。

作者:顰玉,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