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到期了,這些銀行理財為何不公布收益率?

作為資產管理領域的“常青樹”,銀行理財產品從來不缺乏關注的眼光。這不,近來有眼尖的小夥伴發現,為什麽有的銀行理財產品到期了,竟然還不公布到期收益率?

據普益標準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5月封閉式非結構性預期收益型產品共有7816款到期,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861款,無款未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同時,5月結構性產品共963款,其中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有129款,其中9款未實現收益區間中間值的產品。

這究竟是怎麽回事?普益標準研究員李明珠表示,這是銀行隨著銀行理財向淨值化轉型,預期收益率已不是必須要提供的條件,同時,監管雖然加強了銀行理財產品信息披露規範,但卻未對銀行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率披露進行強製性規定,給了銀行自主選擇的空間。

原來如此!不過,除了到期收益率的披露情況,預期收益率的持續下跌也讓不少投資者有些“小沮喪”。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19年5月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率跌至4.24%,環比下降2BP,連續15個月下降。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銀行理財收益率回彈的可能性依然較低,未來短期內仍繼續保持低位,但封閉式銀行理財突破4%的可能性不大。

談及未來走勢,李明珠表示,“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背景下,目前市場流動性繼續保持合理充裕,促使市場利率持續下行,銀行理財收益也隨之下行。同時,在強監管下,銀行非標投資持續萎縮,拉低了銀行理財收益水準。”在李明珠看來,預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行理財收益或將延續此前下行態勢,難有衝高表現。

既然如此,投資者們不妨收起“小沮喪”,畢竟,保證安全才更重要啊。當然,也可以根據需要,盡可能找到更高一些收益的理財產品。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對5月份發行量在20隻以上的銀行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進行排名發現,股份製銀行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最高,為4.53%;其次為外資銀行,為4.33%。排名最後的為國有銀行的預期收益率均值,為4.02%,環比下降3BP。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數量持續下降,收益率也在不斷降低,但隨著銀行理財轉型的不斷推進,淨值型理財產品已經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認可。

據不完全統計,5月份發行的淨值型理財共688隻,較上月增加40.70%。其中封閉式產品589隻,佔比為85.61%;開放式產品99隻,佔比為14.39%。華夏銀行、工商銀行、青島銀行為5月份淨值型理財發行量前三的銀行,淨值型理財發行量分別為69隻、56隻、46隻。

5月披露業績比較基準的淨值型理財產品共32隻,平均值為4.32%;披露淨值的有114隻,平均期間收益率為4.83%,較上個月下降0.67個百分點。

“要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業績比較基準並非‘預期收益率’,更不代表最終實際收益率,只是作為收益率的參考值。淨值型理財的實際收益率最終有可能低於業績比較基準,也可能高於業績比較基準。”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楊慧敏表示,一般情況下,當實際收益率高於業績比較基準時,會收取一定比例的浮動管理費;若實際收益率低於業績比較基準時,不再收取浮動管理費,僅收取固定管理費。

(經濟日報 記者:錢菁旎 責編:胡達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