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婦長痔瘡怎麼辦?可以用藥嗎?

痔瘡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孕婦是痔瘡的高發群體。

中醫認為痔瘡不單純是局部因素,更主要的是由於人體陰陽失調,加之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等因素所致。

在懷孕期間,為了保證胎兒的營養供應,孕婦盆腔內動脈血流量增多;隨著胎兒發育,子宮日益增大,又會壓迫盆腔,使痔血管內的血液迴流受到阻礙誘發痔瘡。

另外,加上孕婦常有排便費力或便秘,使直腸下端及肛門的痔靜脈叢血液瘀積,即可誘發痔瘡或使其加重。

孕婦長了痔瘡怎麼辦?可以用藥嗎?中醫指出婦人妊娠易致關格壅塞,經血流溢滲漏於腸間,而誘發痔瘡,嚴重者痔瘡水腫、外翻、脫出或嵌頓,難以還納,給孕婦帶來極大的痛苦,建議及時發現及時採用中醫中藥治療。

中醫是針對引起孕婦痔瘡的風、熱、濕、燥等原因進行清熱涼血、利濕解毒、益氣活血等辦法。無明顯癥狀的單純性痔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或隻採用保守方法如外用藥、栓劑、熏洗等方法安全度過孕期。

在女性懷孕的特殊生理周期,痔瘡(如何治療痔瘡)的發生率會明顯提高。提醒準備做媽媽的女性,懷孕前一定要做好預防痔瘡的準備。

患痔瘡嚴重會影響胎兒發育

孕婦中痔瘡患者為數不少。特別是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大,不少人都會患痔瘡,原來輕度的也可能加重。因為準媽媽妊娠後,隨著子宮內胎兒的不斷生長,子宮體日益增大,在壓迫盆腔的同時,也壓迫了直腸靜脈,導致腹腔內壓力增加,如果不治療會影響胎兒發育。

妊娠期痔瘡應以外治為主

如果孕婦患了痔瘡,一般以保守治療為好。因為麻醉和手術刺激對孕婦和胎兒都有影響,一般應等到產後再作手術治療。因此,對妊娠期的痔瘡應以熏法外治為主。內痔出血或脫出、腫痛,則需及時到醫院專科進行診治。如癥狀較輕,可用高錳酸鉀(PP粉)適量化水呈淡紅色後坐浴,或在醫生指導下用苦參、金銀花水等中藥煎熏洗,但不應用一些痔瘡膏,有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的百家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